第334章 文章出自人手
正当各方都因为太乐署里面传出来的消息,而各有反应的时候,在那太乐署的院子里,这场奇怪的品评还在继续。
这个奇怪的说法,是那位作为品评大家之一的袁荃,在旁听了一阵子后,忍不住说出来的。由于他们五个人本就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因此他的这句话,被众人清清楚楚的听到,但没有人对此表达异议。
因为,随着这场品评的进行,在场的众人都发觉到,这次品评的内容,让他们越发意外,但也越发的吸引他们的注意。
“这篇文章,写的是宣武北征的内容,但角度颇为新颖,不是聚焦于兵家沙场,而是着眼于书林文斋,写的是几位经学大家在战乱之时,是如何坚持为学的,志向高远,不知是孙公子你在之前写下的,还是这三天之中写出来的?”
此时,经过对五位大家和参加士人的介绍后,品评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环节,让参加品评比试的士子,将他们的文章都拿出来,要展示在五位大家的面前。
不过,在大家观赏之前,先就有那吏胥过来,把文章的内容通读一遍。
这文章的好坏,听起来仿佛是一个主观问题,但在这新汉时期,其实不然,因为此时的文章,在流行趋势上,本就有着一定的划分,从东西两汉时的赋,朝着骈文转变,对文章的对仗、辞藻等,有着较为普遍的认知标准。
这一点,从陈止的两篇文章上就能看得出来。
无论是《师说》还是《六国论》,其实都是后世的传世文章,但陈止却没有直接拿出来用,而是结合时代特点,在加入自身理解的同时,还按照此时人们所喜好的文体,加以拓展和深化,这其实就是对文章好坏量化标准的利用。
而对于王衍、郭凡这等文章大家而言,一辈子和文章打交道,更有教书育人的经历,不光能看出文章好坏,更能一口气说出其中的关键,进行分析。
所以,这边孙特的文章一被读过,五位大家就都纷纷点头,明显都有了看法。
孙特本来正期待着听听大家的品评,作为打头阵的,他身上担负着不小的担子,期待迎来一个开门红。
所以,他的这篇文章,乃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连书院的几位师长,都在其中给予了不小的指点和帮助,为的就是一炮而红,将南山书院的气焰给压下去。
只是,不等大家出声,倒是陶涯先来询问他了。
面对询问,若是在这品评正式开始之前,或许孙特也不会当一回事,更不见得有心思回答,可随着之前几个环节的进行,现场的气氛非常肃穆,充满了仪式感,整个品评会都显得重要很多,孙特亦不敢放肆,所以一听陶涯问起来,也就回答起来。
“这文章,是我在为学之时,得师长允许,入了守拙书院的藏经阁,在其中看到了前人事迹,有感而发,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心要写下来了,直到三天前,正好碰上太乐令的提议,回去之后,正好想到这个念头,遂成此文!”
他这话一说,这院中观礼的众人,不少人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没想到竟是用了这几天的时间写出来的。”
“这话未必是真的,但我听此文,心中颇多感慨,笔锋老辣而直接,倒也和这孙特的性子相合。”
“我比较喜欢他的这篇文章,其实里面有一部分,你们注意到没有,和陈太乐的《六国论》之言,很是相似,不知道是否是从中得到了借鉴。”
……
众人的交谈,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文章和孙特这个人的上面,实际上,今日到场的众人,有着种种不同的目的,很少是真心要过来品鉴文章的,但奇怪的是,随着整个品评会过程的安排和进行,这些人本来的目的虽然没忘,但也逐步投入到品评会之中了。
不光是院中之人在讨论,就连那屋舍之中,正在旁听的太乐署从官们,也是津津有味,而且听着听着,那董续还忍不住道:“这么一听,这个孙特虽然性子有些刻薄,但他的文章写的还真不错,短短时间就能写出这般文章。”
高疆则颇为兴奋,他们站着的位置,透过窗子,可以观察到院中的景象,自是能发现,这院中的众人,看着那些人的表情、听着议论声,他不由说道:“无论如何,这势头不错,看院中人的反应,对孙特的这篇文章,也是颇为认可的,若是最后能得到众人支持,就是评判了高低,估计也能省去不少麻烦。”
字里行间之中,其实还有担心。
边上,还站着刘纲、赵兴等人,他们也是被邀请过来的,期间还帮了不少忙。
刘纲听了董续的话,不由对陈止笑道:“陈兄,你当初在那王府晚宴中,乃是当场作文,论这一手,怕是整个天下也没有几人能比得上,你倒是说说,这个孙特的文章,到底是不是这几天之内写出来的?”
他这话一说,其他人也都留意起来,连董续、高疆等人都侧耳倾听。
陈止见了众人表情,知道不好敷衍,先说了一句:“我说过很多次了,《六国论》并非当场所作,我亦没有这般能耐。”
“好,好,我们相信。”刘纲笑嘻嘻的说着,那表情分明是半点都不信。
陈止无奈的摇摇头,跟着才道:“至于孙特的这篇文章,理应不是最近写成的,里面有两个句子提到了一年多以前的事例,其介词却表现出近似之意,所以这篇文章,其雏形至少不是这几日才写就的。”
陈止的解释并不复杂,众人都听的明白。
高疆眉头一皱,有些不解的道:“其实我也能想通里面的道理,这文章堪称上佳,短短三天,怎么可能写得出来,而且其中笔锋老道之处,怕还有守拙书院的师长指点吧。”
马选点头说道:“这种情况是难免的,孙特他们今天过来,代表的乃是书院,那书院长者岂能不重视?根本无须从细节处分析,就可看出。”
他们当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刘纲朝着窗外看了一眼,就有些不解的说道:“咱们能想通这点,院中都是书院学子,见多识广,没理由看不出来,怎么一个个却不见半点疑惑。”
“他们不是没有疑惑,而是没有必要疑惑,”陈止笑着回答,同样朝着窗外看了过去,“对这些人而言,此事真假并不重要,他们本来也不是真心过来看品评的,只是想知道结果罢了,现在被气氛感染,觉得事情新奇,就当成是一桩逸闻,想要一探究竟,对他们而言,孙特说的是真是假,根本就不重要,也不会有人深究,更没有深究的理由。”
这番话让众人陷入沉思。
“我有一事不明。”忽然,陆映却开口了,“先前的一番布置,让这太乐署中气氛不同,肃穆许多,其实已经足够,为何还要让陶兄询问那孙特这些呢?品评的乃是文章,孙特生平,众人也多有知之,岂非多此一举?”
陈止闻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指着窗外,说道:“陆兄,你再看下去,差不多就能明白了,品评书院高低,只是今日的一个环节,我说过要根治书院争执的乱局,单纯品评高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什么观念?”刘纲好奇起来。
陈止笑而不语,而此时那窗外,则进行到了新的环节,在一番问答过后,陶涯将孙特的形象突出出来,在陶涯的口中,这孙特赫然成了一位品学兼优、孝敬尊长的有为青年,连孙特自己都不由挺起胸膛,觉得自身的形象高大了几分。
随后,五位大家就都得了孙特的文章,开始品评。
让在场众人意外的事,刚才朗读文章的时候,这太乐署还配了专门的书吏在旁边听写,那边念完,这边也抄写完毕,成了四篇,加上孙特带来的那篇文章,正好五篇,五位大家人手一篇。
孙特的本篇,被交给了王衍,毕竟是资历最老的。
随后,在陶涯的引领下,五位大家开始品评,首先说好的,说文章的结构,说遣词造句,然后又说了不足之处,说了改正之法。
不知道,是不是先前的介绍起了作用,那孙特为了附和陶涯总结的“谦逊好学”这个特性,在面对不足的时候,居然没有像之前那样性急,反而是低头受教,表示改正。
当然,这也有面对几位大家,他不敢太过放肆的原因。
只是这样的行为,多多少少让旁人对他生出了改观和好感,引得院中不少人窃窃私语,评价颇高。
这些议论声传入了卢阡的耳中,顿时让这位南山书院的佼佼者眉头皱起,暗暗握紧拳头。
“我可不能让这孙特比下去了……”想着想着,他的目光落到了陶涯的身上,想着刚才情景,料到自己也会被询问写文章的情形,不由盘算起来,“等会问我的时候,我当如此这般的回答……”
渐渐的,他投入到了编造写文环境的思绪中,连本来担心的事,以及答应了徐府的事,都抛之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