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好像明白了

  不过嘛,读书人虽然死脑筋,但面对死亡的危险,张正书估摸着他们早几天就撤了。
  笨蛋才会继续留在黄河边上,没看到黄河沿岸的百姓,一窝蜂地涌入汴梁城了吗?
  四轮马车继续往前走,过得大半个时辰,张正书一行才来到那山包的脚下。
  因为地势问题,这里有不少的荒地。但太过贫瘠了,只能种粟米。
  所以,张正书买了不少空地,专门安置这些灾民。
  还没到这临时村子的前面呢,呼啦啦就冲出一群人:“是张家小官人的马车!”
  “张家小官人来了!”
  “大伙快出来看啊!”
  ……
  曾瑾菡被吓了一跳,拉住了张正书的衣裳:“郎君,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好像很恨你啊?”
  张正书看到了跟在人群后面的小刘工匠,见他没有一点着急的神色,反而很轻松的模样,心中也有了底。“放心吧,他们又不是忘恩负义之人,都是安分守己的百姓!”
  马车夫自然是停下了马车,张正书让曾瑾菡在马车里看看情况,他却掀开车帘跳下了马车。
  “诸位,诸位,在这里可还生活得好吗?”
  跑在前面的那人,张正书认得他是参与了河堤、水库修筑的人,却没想到他也是内黄县的百姓。
  “小官人,你太神了,你救了我们内黄数万百姓啊!”
  这人热泪盈眶地说道,“还免费施医赠药,施粥救济,我们……我们无以为报!”
  张正书却连忙扶起要下跪的他,说道:“别这样,我也是奉旨行事罢了,官家要我治水,给了我好处,我自然是要用心去做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百姓又不傻,谁对他们好,他们记得一清二楚:“小官人,你就别谦虚了。你的为人,我们都知道的!旁的官,能治水都算不错了,哪里会管我等死活?唯有小官人你,真心实意待我等的……”
  “小官人,你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
  好嘛,都成了感恩大会了。
  张正书那个尴尬了,虽然他确实不忍心无辜的百姓被洪水冲走,也内疚自己没有尽全力去修筑河提,但他真的没想着施恩要求回报啊?
  好不容易安抚了群情,张正书这才松了口气。确实,人都是记仇而不记恩的,恩情再大,也没有仇恨来得刻骨铭心。没办法,人性就是这样。得了别人的帮助,可能会记得,但不会那么深入骨髓。仇恨就不一样了,哪怕只是些微的冲突,都会让人恨得牙痒痒。
  很幸运的,张正书逃离了尴尬,总算是找到了小刘工匠。
  “喂,这群人是怎么个回事啊?”
  张正书也被搞晕乎了,情况不太对啊?
  “这都是小官人善举所形成的啊!他们自发地记着小官人的好哩!”小刘工匠笑嘻嘻地说道,“要不是小官人提醒,怕是他们早就被洪水冲走了。这里三万多人,怕是最后连一千人都不会剩下……”
  张正书沉默了,他知道确实有这种可能。
  事实上,在历朝历代,只要是黄河决口,就必然会带来大量伤亡。也许记载在史书上的,只是冰冷的几行字。可这几行字里,渗透的都是鲜血!
  但是,张正书却担心起自己来:“可他们这么搞,我很被动啊……”能不被动,这么刷声望的,有几个好下场?别的不说,皇帝可是很记仇的人啊!哪一个皇帝,能容得下这样的人物?试想,天底下的人都记着张正书的好了,谁还记得皇帝来着?
  张正书不傻,他自然知道这是犯了忌讳。
  “不行,看来银行一事要尽早提上日程了。嗯,距离黄河稳定,大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嗯,差不多了,八月左右银行开张,第一波就要那内黄口来祭旗!额,不对,第一波客户就要拿下内黄口!”
  张正书暗暗下定了决心,开始自污声名了。没办法啊,不这么干,早晚有一天惹大祸的。
  “郎君,他们……好像活得很苦啊?”
  曾瑾菡赶紧把马车上的东西拿下来,其实也没啥,就是一些糖罢了。这是广南两路的熬糖作坊送上来的糖,已经在“家乐福”超市出售了,比寻常的白糖都要便宜,可更加雪白。这样的糖,自然是大受欢迎的。
  最开心的是一众小孩子,每人领了一点,吃得眉飞色舞。
  糖发完了,曾瑾菡又看了看这竹棚,除了生活必备品之外,这里就没有其他东西了。生活的艰苦,是曾瑾菡这个富贾千金没有预料到的。事实上,曾瑾菡也在汴梁城的街头上见过乞丐,也曾施舍过钱财,可她毕竟没有亲眼见到乞丐的生活。哪怕是那时候的郑时弼,也不算得真正的乞丐。毕竟乞丐,是有组织的。在组织里的乞丐,甚至要比散漫的乞丐活得更苦些。他们讨来的钱,还要上交。当然了,有组织的好处是,起码有个照应。万一病了,乞丐头子也会给钱他们去治病的。
  富人的活法,和穷人的活法,相差太大,曾瑾菡一路走来,心灵受到的冲击,一点都弱于张正书。
  “是啊,他们活得很苦。但,他们也很上进,不是吗?”张正书笑道,“你看他们,每一个人脸上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这才是最宝贵的,不管生活多困难,只要还有对明天的期盼,他们就有动力。那么,我也会帮助他们。慢慢地,生活自然会好起来的。”
  “郎君,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你要兴办作坊……”
  之前,曾瑾菡一直把兴办作坊看成是张正书的兴趣。现在看来,张正书并不只是兴趣。他,好像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至于后来者,比比皆是!是的,曾瑾菡就是这么认为的。只要科学的种子发芽了,按着规律发展下去,科学一定会发扬光大!
  反倒是张正书好像没听到这句话一样,笑着说道:“我在想,内黄口离这里也不算远,要不在这里也建一个城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