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征高丽4

  自己打不过就靠外力呗,比如说大宋、金国。但派往大宋的使节说了,海东国是大宋的属国,还是大宋皇帝当面赐封的,它们打输了大宋肯定得管,如果打赢了,就没大宋什么事儿,胳膊肘不能向外拐。
  不过大宋的女总理又说了,大宋皇帝有好生之德,不愿看到大家打打杀杀,愿意充当和事老,给双方说和说和。只是高丽不是大宋属国,肯定没法偏袒。
  高丽使节听出来了,想让海东国停手,高丽国就得认大宋为宗主国。这倒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今天认了过几天情况一变再不认呗。
  他倒是多了个心眼,顺口打听了一下属国的待遇,还没听完心里就全凉了。现在的大宋一点君子风度都没了,比奸商还奸商。
  女总理说了,属国要年年向宗主国缴纳一定比例的赋税,宗主国会派驻一部分官员入驻属国,监管财税、军事,属国还要开放几个城市做为大宋商人的自由贸易港,不许收税。
  高丽国王听完了使节的回禀,差点没把王宫给砸了。这哪儿是属国啊,简直就是傀儡。以后高丽有多少家底、兵力全都藏不住,朝政还得有大宋官员参与,真忍不了。
  不过没关系,大宋不接纳咱,北面不是还有个金国呢,大不了把北方六镇割让换取金国的支持。可是去金国的使节很快就回来了,高丽国王的提议也被金国一口回绝。
  为啥呢,真不是金国不想占这个便宜,而是那位大宋摄政王又跑到幽州瞎溜达去了。还知会了金国守将,说是幽州新军要搞军事演练,让金国不要多疑。
  不多疑?真不敢不多疑啊。当初谈判的时候这位是个什么德性金国君臣早就有切身体会,一边谈还能一边调兵准备打仗,啥高丽不高丽的真顾不上了,赶紧往幽州边境派兵盯着吧。
  就在高丽国王再下旨意,调各地兵马速速勤王的当日半夜,都城里突然传来巨大的雷鸣,整座大殿都在颤抖,哗哗的掉土,还燃起了大火。
  救火的人还没凑齐呢,开京守将就带着兵马冲了进来,连宫门的守卫都给砍了。不到一个时辰,王宫被守将占据,王颙和他的王族二百多口一个也没跑掉。
  蒋二郎率兵从海路入汉江于贞州登陆,愣是没遇到有规模的抵抗。等到了开京城下,迎来的不是高丽兵马,而是早就和大宋海商眉来眼去的开京守将。
  双方一拍即合,开京守将献城投降,海东国给他一个地方县官的职务,如果可以把朝鲜王族一网打尽,县官立马变成郡守。可怜高丽王家,努力一百多年完成了对朝鲜半岛的统一,历经二十多代,最终却只值个郡守的价格。
  大宋中兴三年,公历1098年正月,延续了上百年的高丽王朝短短三个月就轰然倒塌,高丽王氏从太上皇到襁褓里的婴儿全被海东国来了个一锅端。
  王颙也是软骨头,头天晚上被抓,第二天就召开大朝会宣布归顺海东国,向各地高丽将领、贵族发出圣旨,让他们到都城开京觐见新王。
  “和蒋……海东王说,别把这些废物送到大宋来。”蒋二郎的战报第一时间就送到了赵佣手里,年轻的皇帝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既有点同情又有些鄙视。
  好歹大家都是皇族、王族,就不能争点气,弄个宁死不屈,就算扛不住,来个以身殉国也成嘛,干嘛非弄得这么没骨气。原本还有意把高丽王族弄到大宋圈养起来,现在他又改主意了,眼不见为净吧。
  内朝议事也改了,现在叫做内阁会议。王二从旁听者摇身一变成了主持内阁会议的内阁总理,除了原本的几位正副宰相之外,六部和枢密院的正职都要参与。
  不用看官服,只需看看脸,大概就能分辨出新旧两派官员。凡是年纪小的必须是新派,像高翠峰、许东来这样肤色黑不溜秋的,基本也是新派。
  中央政府的改革基本已经完成了,促进社占据了朝堂里的三分之一左右职位,还有四分之一是促进社推荐的工商农学各界人士,剩余的官员依旧由原本大宋朝官担任。
  相对一年前,中央政府官员数量减少的太多了,用十去七八形容也不为过。很长一段时间里,京西和京东的十里长亭都要提前两天预定,否则想送一送亲朋顾旧离京都没地方坐。
  一下子少了这么多实职官员,难不成是有人暗中勾结与新皇帝作对?真是冤枉他们了,这些官员也不想辞官不做,都是实职啊。但不辞也不成,职位都被取消了,啥实职不实职的,根本就没编制。
  非要赖在京城里不走也成,反正朝廷不再发放俸禄,官员的特权也得取消,比如说公租房、车马补贴啥的。没了这些收入,大部分京官在开封城里还就待不住,生活成本有点高。
  难道说十年苦读就全白费了?也不尽然。皇帝下诏说以后的京官都要考试,经史子集占一小部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占大部分。
  比如说你想去工部任职,有关炼铁、开矿、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就得过关。也不用太精通,能看懂公文并理解上面说的意思即可。
  为了体恤旧臣子,皇帝还特意把金明池让了出来,在皇家园林里开辟了讲学堂,由皇帝亲自出面聘请各行业里的顶尖高手来此讲学,教材嘛……先借用长江学院的。
  没辙,在这些方面长江学院超前了太多,人家从七八年前就已经着手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现在正好派上用场。随便拿出一个毕业生,就能洋洋洒洒的写出几万言的计划书,有条理、有数据,内容基本都是务实,虚头巴脑的废话很少。
  别嫌这些学生年级小,人家还不愿意到开封做京官呢。学业好、有建树的都去了特区和大型工坊历练,说是只有那些岗位才能学以致用,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整天在朝廷里玩文书没意思。
  除了工作性质之外,让学生趋之若鹜的还有待遇和权利。官制改革之后,全国三分之一州县都获批仿效特区模式,地方官由当地代表会选举不再由朝廷认命,薪俸自然也由地方负担。不光没低还更高了,而且权利很大,根本不用再去看上司眼色行事。
  不对,也不是不用看上司的眼色,而是换了个上司。也不对,不是换了个上司,是换了一堆上司。以前的升迁政绩由一个或几个上司说了算,现在是由本州本府的地方代表会上百人说了算。
  怎么说呢,权力大、薪俸高是好事儿,可压力也随之加大。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太能挑毛病了,诉求也太广泛了,任何一个地方照顾不到、做不好,都会被他们好一顿数落。
  你还别不乐意听,想干这份差事就得乖乖听着,否则人家不批给你资金。没有他们的同意,地方税赋里的钱地方官府一分也别想动。
  偷偷挪用……做梦吧,现在的税收已经不往府衙、州衙的金库里存了,全部进入各地邮局和银行,能看见的只是一张凭据,半文钱都摸不到手。
  和银行套近乎更别想,这些奸商根本就不和官府一条心,倒是和贩夫走卒打得火热。你找他们谈贷款、谈投资欢迎,下命令真没人搭理。
  玩硬的?这就不是做梦而是嘬死了。各州各府半点兵权都没有,手底下就有点捕快衙役,打起来真打不过邮局和银行的保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