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斗文大赛(四)
江逐流下联一出,举座皆惊!
江村那边不说了,多数是文盲半文盲。沿河村可是学风兴盛的文化之乡,即使是整日下地的老农也都粗通文墨,凉棚坐的三五十人更是沿河村中的精英,他们对诗词对联的浸润远非普通人所能比拟的。此时听到江逐流的下联,不由得不惊叹。
赵杭的这个上联表面上是说,冻雨飘洒在窗户上,东边两点,西边三点;实际上是在拆字,将“冻”拆成“东”加“两点”,“洒”拆成“西”加“三点”,并且嵌入“东、西”两个方位词。“东”和“西”是对偶关系,“两”和“三”是数词并且构成递进关系。这样下来联中有联,对中有对,实在是刁钻之极,简直就是绝对。
可是江逐流对这个下联更是妙了。
他以“切瓜分片”来对“冻雨洒窗”,表面上是说“切瓜”的时候横着切成“七刀”,竖着切成“八刀”,更深一层的意思却是在拆字。将“切”字横着拆开是“七刀”两个字,“分”字竖着拆开是“八刀”两个字。以“横、竖”两个方位词对“东、西”两个方位词,以量词“刀”对应量词“点”,“七、八”两个数词对应“二、三”两个数词并且也构成了递进关系,“横、竖”对偶,“七、八”递进,试问天下还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下联吗?
刘飞鹏哈哈大笑着走出凉棚,伸着大拇指夸赞道:“江贤侄果然是少年才俊,这下联对得是绝妙无比,无可挑剔啊。”
江逐流一揖到地:“江舟多谢县台大人赠瓜之德。若非县台大人有意点醒逐流,江舟又怎么能触景生情,对出下联呢?”
江逐流轻飘飘地一个高帽子送过去,把他对出下联的功劳全安到刘飞鹏身上,趁机也转移了他刚才“想起来下联”的失误。
“哈哈,江贤侄,若非你天资聪颖,即使我送你一车西瓜,恐怕也对不出如此浑然天成的佳对吧?”
到这个时候,即使刘飞鹏不宣布,大家也知道,江村已经赢了斗文大赛的第一场。
江村那边已经兴奋地骚动起来。赢了一场了,这就意味着下秦河的水闸至少要开放四个时辰了。虽然头场比赛并不是如江村人事先设想的那样由江文、江武兄弟赢下来的,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的呢?人们关心的只是能不能吃到鸡蛋而不是关心下了蛋的究竟是哪一只母鸡。
赵老太爷端起小巧玲珑的青花瓷杯,用茶杯盖轻轻将两片浮茶撇到一旁,悠闲自得地饮了一小口。虽然在第一场斗文中江村奇峰突起,靠绣花枕头江舟的忽然爆发拿下一场,但是赵老太爷对接下来的两场比赛并不担心。
相比起第一场对联需要三个题目来,斗文的第二场就简单多了,只有一个题目,不过这个题目却有点古怪,竟然是一道算术题目,时间依然为一柱香的时间。
当江村这边听到赵杭宣布第二场比赛竟然是一道算术题时,不由得大吃一惊。算术题?这是斗文,不是选账房先生。从来听说书生都是修习诗词经赋,还没有听人说起过书生要修习算术呢!沿河村这不是明显的舞弊吗?
江文、江武兄弟却并不同族人一般孤陋寡闻。他们到过洛阳,知道洛阳府学中就设有算学一科,由算学博士来授课,所以,沿河村在斗文大赛中出一道算术题也并无不可。只是对绝大多数学子来讲,修习诗词经赋、考进士科才是正道,算学这种旁门左技又有谁愿意去学呢?至少江文江武兄弟是不屑于去学的。
“请注意听题目,我念完题目计时立刻开始。”
赵杭从怀中拿出一张纸,念道:
“有一放羊的老翁,他有三个儿子。某天,老翁因病去世。去世前老翁留下十一只羊和一个遗嘱。遗嘱上说,长子因持家有功,可以分得所留羊的半数;次子时常代父放羊,故此可以分得所留羊的四分之一;三子年幼,没有对家里做过什么贡献,因而只能分得所留羊的六分之一。”
“遗嘱中交代,三兄弟一定要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不要因为一点家产闹什么纠纷,平白让邻里笑话。遗嘱中最后提了一个要求,三兄弟分羊的时候一定不许将羊杀死,否则老父亲即使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原谅他们。”
“现在要问的是,三兄弟怎么样才能在不杀死羊的情况下,把这十一只羊按照父亲的遗嘱将羊分好呢?”
赵杭念完题目,双掌一击,喝道:“来人,点香,计时开始!”
江金山是族长江金川的智囊,平时也担当账房先生的角色,为江金川管理着江氏宗族的钱粮收支,在江氏族人中,江金山算是最精通算学的。
听了沿河村方面的题目,江金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十一只羊的二分之一是五只半,而十一只羊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也都不是整数。这个老翁中遗嘱中还交代不许杀死羊,那还怎么分啊?世上哪有如此古怪的遗嘱呢?
江逐流却嘿嘿一乐,这个题目当初他做脑筋急转弯的时候就见过,太简单了。别说他是会计系的计算天才,就是随便拉个小学生也能回答出来啊。正搞不懂,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一场斗文大赛,沿河村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并且那么郑重其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