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屎吃一半窜出条狗

  在电话之中夏光远没说太多,不过李宪还是能从对方略显疲惫的话音中感受得到,这个人前光鲜的计委主任这两天的日子不太好过。
  按照夏光远的说法,这一段时间可能需要回京一趟,具体做什么他倒是没说。不过这倒不难猜测;即使是在电话之中,李宪也似乎闻到了京城那头针对夏光远的一阵“血雨腥风”。
  而之所以特地打这个电话过来,就是因为夏光远自觉因自己的缘故,让李宪受到了牵连,这才特地知会一声,让李宪有个准备。
  听到这些废话,李宪丝毫没有回话的欲望。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说什么都是废话了。
  这两口子之间的斗争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夏光远这个计委主任的位置能不能立得住,李宪丝毫没有关注的欲望。
  他现在唯一在意的事情,就是中策!
  新北集团虽然现在发展的不错,但是跟中策相比,无疑如同是鸿毛泰山——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中策的背后有什么?
  它不仅仅有可以和领导人谈笑风生的黄宏年领军,在它的身后,更是隐隐约约的站着港城李超人的和黄集团,美国资本巨头摩根士丹利,以及日本大财团,伊藤忠商社。
  而在中国的就是年代,如果光有这些,远远不能在中国商场横行。
  中策之所以能在92年成立,短短两年多时间就成为叱咤中国的投资集团,在全国各地大肆并购那些具有产业优势,盈利状况良好,甚至说优秀的国企,甚至在一些地区,整个城市的国企连窝端,几十家上百家的进行并购合资,然后到港城上市圈钱,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策的出现,完美的切合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动这场大变革的领导者的心态。
  “中策”的平台刚搭建不久,伟人同志便公开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著名的三个“有利于”准则。
  中策集团,或者说黄宏年和他的小伙伴们最厉害的一点,就是看到了这!
  在中策入主中国之后,几乎跟所有的地方交流之中,中策的口号都是“在海外的影响力,带动世界华商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国有企业合作,参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90年代中期的中策,来概括这个企业为什么那么成功,那么可能就是占尽了天时与人和!
  94的中策,在李宪的记忆之中则是完全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这个企业如果看上了哪个地区的企业,基本没有能逃得脱的。
  想着孙蓉竟然能够调动这个商界大魔王来对付自己,李宪的脑子就一阵生疼。
  要知道,自己费心费力的搞松江实业这个壳公司,最终的目的,可还是那二十一家造纸厂啊!
  正在他焦虑之时,同样从报纸上看到了中策那则新闻的薛灵,张大功和陈树林三人也急匆匆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要说薛灵还有点儿涵养,是来跟李宪商量对策的,张大功和陈树林可就真麻了爪。
  中策现在在国内那是连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都常露脸的企业,现在自家手头上的项目被它盯上,两个人是真慌了。
  特别是陈树林,作为现在松江实业的总经理,眼看着快到自己锅里的鸭子飞了,直接炸掉。
  “他娘的,李董屎都吃一半儿了,半道儿窜出来个狗,这事儿可咋整!”
  虽然心里边着急,可是陈树林这一句话,差点儿没把李宪恶心吐了。
  这特么什么环境长大的?
  哪儿来的这么多骚磕?
  见李宪黑了脸,张大功连忙圆场道:“老陈说的埋汰了点儿,可是李董,现在事儿还真就是这么个事儿。咱们为了这二十一家造纸厂,包括成立投资公司,收购松江实业股份,安置职工,前前后后可是已经投进去小一千个啦!这要是秃噜扣了,不光是咱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的精力都白费了,松江实业这个空壳子上市公司,要是没有具体的项目支撑,那放在咱们手里可就砸了啊!”
  见陈张二人火急火燎的,李宪将双手插到了下巴上。略一沉默,看向了进了门儿一直没说话的薛灵。
  “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将皱成了疙瘩的眉头略微舒展,薛灵正色道:“其实我倒是挺奇怪,中策一贯感兴趣的,是那些站在产业顶端,财务状况和经营状态双优的大型国营企业。这样的企业通常都是只要注入资金进行整合,体制上一放活,再略加资本包装就直接能在港城上市,获得资本市场和股民的青睐。为什么这一回,反倒是看上了咱们省这二十多个不起眼儿,眼看就要倒闭了的造纸厂?”
  李宪脑壳疼!
  他不想说,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自己那个便宜老丈人手眼通天的妻子……或者说前妻。
  挥了挥手,李宪示意不要纠结在这个问题上,点了点桌子,道:“中策什么想法,现在已经不重要了。这些事情咱们不讨论,就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薛灵的疑惑更甚,不过既然李宪这么说,她也不好再多过纠结。
  便想了想,道:“中策的意图现在已经很明显了。但是我并不认为,咱们新北在中策的面前就毫无机会。”
  “怎么说?”李宪抬起头,问到。
  “中策运作企业收购的方式,第一步往往是做足姿态,放出一个大致的收购意向去,然后跟地方政府接触。所以这二十一家造纸厂,他们能不能得,省里的意见,很关键!”
  听到薛灵这么说,李宪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说……让我抢在中策之前,跟省里沟通一下?”
  薛灵点了点头。
  “没错!中策虽然占尽了天时人和,可是唯独一样——他们毕竟是外资!相比于中策来说,咱们新北,还有地利!”
  听到薛灵的分析,李宪重重的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好,准备车。我现在就去一趟省里!”
  ……
  岳之峰刚刚结束了工作会议,就得到了李宪求见的消息。
  其实这个时候,他心里边儿是不太想见的。
  昨天时候,京城那的几个熟人已经打了电话过来,希望自己能够开一开方便之门,支持一下中策这一轮在龙江的投资计划。
  事实上对于那二十多家造纸厂,他之前倒是想让新北集团接手进行产权改造的。
  但是那个时候他心里边儿想的是通过这个来让新北和北林重新聚合到一起,想着那些个造纸厂谁接手都是接手,新北集团主业高低是纸业,这才有的打算。
  可是现在,既然中策对这些严重亏损的包袱企业表现出了兴趣,自然是具有国际资本背景,而且在企业改造运作上更为专业的中策更有优势。
  沉思了片刻,岳之峰问副秘书长,自己的二秘陈坚国道:“他来了多久了?”
  “好一会儿了。”陈坚国立马答道。
  “你没跟他说我今天很忙,一会儿还有个会?”
  “说了、不过岳书记…这李宪……”
  看着自己的二秘欲言又止,岳之峰一皱眉头,“怎么,这小子说什么了?”
  “那个……刚才我让他改日再来的时候,他说……”
  “说啥?”
  陈坚国挠了挠脖子,尴尬道:“他嚷嚷着说您存心下套、用那二十一个造纸厂当诱饵,甩了个松江实业烂摊子过去,坑他、”
  “这臭小子!”
  岳之峰老脸一红。
  “让他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