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余思雅点头:“再说吧,要是能碰上就一起。”
  现在天气实在太热了,要几个小时窝在车斗里晒太阳,她还真有点吃不消。
  挂了电话后,余思雅便回了学校为另外两门考试做准备。
  刚坐下,徐佳佳就来了,还带来了一份策划案:“余主席,要放暑假了,咱们学生会策划了一个方案,准备在暑假期间搞一点活动,你看行不行?”
  余思雅接过一看,暑假献爱心活动,计划去省城几家孤儿院、敬老院献爱心。
  “谁出的策划案?”余思雅挑眉问道。
  徐佳佳笑着说:“这是咱们集体表决出来的,就等你通过。”
  她说不麻烦余思雅是真不麻烦余思雅,很多策划方案都只要余思雅签个字,或者露个面就行了。在学生会余思雅更像是吉祥物一样的存在,只有大事才请得动她,日常小事都是其他成员干了。
  将策划案放在了桌上,余思雅反问:“大夏天的,好不容易放假,别人不回家吗?还是你们只打算让省城的同学参加?”
  “没有,我们打算放假了先参加完这个活动再回家,不会耽误大家回家的事。”徐佳佳赶紧解释。
  余思雅不大这么想,因为现在交通不便利,哪怕在本省念书,整整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同学都没回过家。好不容易放假了,谁不是归心似箭?尤其是一部分已经结婚生了孩子的,更是挂心家里的孩子,恨不得能马上就回去,谁耐烦留下来去献爱心。
  想了一下,她说:“献爱心这种活动可以推迟到下个学期,周末去就行了,不必额外抽其他时间。我这里倒是有个想法,你们可以参考参考。”
  徐佳佳来了兴致,兴奋地盯着她说:“余主席,你讲。”
  余思雅说:“你们组织一个有偿暑期实习活动吧。”
  “有偿?可我们学生会没多少经费啊。”徐佳佳有点头痛。
  余思雅瞥了她一眼:“这个钱由清河鸭养殖场赞助。你回去写个策划案,愿意当售货员的可以去省城的门市部实习,愿意去厂子里帮助研究改进机器,研发保鲜剂、防腐剂等等的都可以去,学生物的也可以去,帮助改进饲料和养殖方式。管吃管住包路费,每个人每个月20元的实习工资,重点挑贫困学生,专业不限,但一定要在养殖场做实事,干得好,下次放长假,还可以继续去实习。”
  余思雅之所以兴起这个念头,是因为前两周,为了补上前天请假落下的课程,放学后,她找老师问了好几个问题。于是去食堂的时候错过了午饭时间,当时食堂里已经几乎没学生了,桌子上摆满了不少空碗和剩下的饭菜汤汤水水。
  一个瘦弱的男生拿着个饭盒,挨个桌子挨个桌子的将剩饭倒进了他的饭盒里,然后找了食堂里柱子后面那最不起眼的一处位置坐下,闷头吃了起来。
  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住了余思雅。
  大学生们都有补贴,再穷如贾宜兰带着个孩子也只是抱怨钱不够花,可没见过她去食堂捡别人吃剩的。而且现在物质不丰裕,食堂里剩的饭菜并不多,而且都是极差的那种,可男生却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看他的样子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为了维护男生的自尊,余思雅赶紧收回目光假装没看见,打好饭后,坐在背对着男生的位置心情复杂地吃完了一顿饭。等那男生走后,她向打饭的阿姨了解了一下情况,才知道从开学起,这男生就独来独往,每天到食堂都非常迟,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他就去捡桌上的剩饭剩菜吃。偶尔食堂的饭菜比较多,卖不完,阿姨也会免费打一份给那男生。
  后来熟了之后,阿姨大致了解了男生家里的情况。他父亲残疾,母亲身体不好,挣的工分不多,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妹妹要吃饭,要念书。他几乎将每个月的补贴都寄回了家里,自己则天天到食堂捡别人吃剩下的。
  知道这件事后,余思雅心里一直很不是滋味。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了,尚且有生活如此困难的人,就更别提那些偏远山区的穷苦人家了。
  她帮不了所有人,但可以拉一把身边的人。况且这些大学生都是知识分子,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承他们一份情,对养殖场来说也不亏,如果他们能研究出新的机器,或者改造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又或是研发出新的东西,那对他们个人,对养殖场来说都是一件极好的事。
  就算没什么成效,花几百上千块,给大家增加一次实践的机会,补贴补贴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好好吃几个月的饱饭,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徐佳佳听后也觉得这个活动比他们先前献爱心的活动有意义:“那咱们再开个会,重新讨论一下?”
  余思雅不耐烦开会:“你们回去做个计划书,过两天给我看看,要是没问题,就在校报刊登上,然后在广播里通知一遍,布告栏也全张贴上通知。快放假了,以免有些独来独往的学生不知道这件事。”
  “好,余厂长,我这就去办。”徐佳佳马上答应下来。
  余思雅将事情交给了她之后就全心全意地准备考试了。
  最后两科考完,余思雅松了口气,走出教学楼时却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许秘书,你……你怎么来了,找我吗?”
  许秘书笑道:“是啊,高市长想见你。余厂长考完了吧,要是方便就跟我走一趟吧,要是你还有事情要忙,咱们就另外约个时间。”
  虽然他说得很客气,但余思雅怎么好意思让市长的大秘白跑一趟,遂连忙说道:“我现在就有空,我们这就出发怎么样?”
  许秘书自是希望一次就能将事情搞定,他笑道:“好啊,我的自行车停在路边,余厂长跟我一起来吧。”
  余思雅本来是打算去坐公交车的,既然许秘书骑了自行车,她便说:“那许秘书等一下,我去借一辆自行车。”
  借了自行车后,两人一起骑车出了校园。许秘书非常随和,跟余思雅聊起了家常:“余厂长怎么没买一辆自行车,这样出门办事也方便。”
  “我主要是一直呆在学校里,出门的时间不多,所以没想到,许秘书倒是提醒了我,回头我就去买一辆。”余思雅笑着答道。
  许秘书热情地说:“工业券凑齐了吗?正好我那里有一些,留着也没用,我一会儿给余厂长。”
  人家有心交好,余思雅自是不会拂了他的面子,感激地说:“那就谢谢许秘书了,不然我还得愁工业券的事。”
  想当初她还要找人换工业券,如今工业券自己送上门来了。
  许秘书客气地说:“小事情,我留着也没用,只能过期。对了,余厂长又要兼顾厂子里的事,又要学习,忙得过来吧?”
  余思雅微笑着说:“还好,有点吃紧,不过老师和同学对我都多有照顾,平时借笔记给抄,不会的题老师们也都挺有耐心的。”
  “那就好,高市长挺关心你的学习,了解到你今天考完后,才让我来找你的,其实他前几天就想见你了。”许秘书像聊家常一样说道。
  余思雅却听出了点不同,很明显,许秘书如今对她的重视和客气是因为高市长。不然她一个乡下小厂子的厂长,还入不了这位大秘的眼。
  既然许秘书有心交好,她便从善如流地问道:“许秘书,高市长这么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许秘书笑着说:“好事,余厂长去就知道了。”
  余思雅再问,他就不肯说了。
  到了高市长的办公室,余思雅又等了十几分钟,高市长才忙完,有空见她。
  寒暄过后,高市长指着桌上的两份省报问余思雅:“省城铁路局招工这个事是你搞出来的吧?”
  原来是为了这个,余思雅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是啊,这不是咱们养殖场的产品销路有限吗?我想着坐长途火车的人很可能缺吃的,就试了试,没想到效果挺好的,便找了唐局长。唐局长一心为单位,听说能帮助解决一部分职工子弟的工作问题,马上就同意了。”
  高市长轻哼了一声:“你不用替他说好话了,他要是自己能想这么远,也不用现在才想出这个办法了。余厂长,我们大家都小瞧了你折腾的能力,这一出手就是三百多个岗位。”
  若是说高市长一开始只是看好清河鸭的发展潜力,想试试,抱着投资的心情帮了余思雅一把,这会儿他已经有些相信余思雅能做到她说的了。
  看看,这一出手,什么投资成本都没增加,就平白多了三百多个岗位。
  余思雅谦虚地说:“这也得唐局长他们愿意帮助职工,想更好的服务旅客,不然我就是有一百种想法也没法实施啊。”
  跟铁路局还要长期合作,余思雅可不得说唐局长的好话。
  高市长听了不知可否,他更感兴趣的是余思雅的想法:“余厂长,你怎么想到这一点的?能不能推广出去,让全市的干部都跟你学学。”
  余思雅赶紧说:“学学就不用了。我就是想,要想让更多的人有就业的岗位,那只有一个办法,将蛋糕做大,蛋糕足够大,能够分到的人就更多。”
  “好个将蛋糕做大,这话没错,天天在单位抢那几个名额有什么用,只有创造出更多新的岗位,才能解决年轻人的工作问题。”高市长拍手叫好。
  高兴过后,他立即问起了另外一件事:“余厂长,这都七月了,你们什么时候建厂?”
  余思雅笑了笑说:“高市长,我们也想建厂啊,这不,跟铁路局合作也是为了给建厂筹集资金。如今销路有了,销量也提了上来,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增加销量就得增加养殖数量,这样一来,咱们养殖场的饲料又不够了。高市长,你能不能帮帮忙,再批点粮食给我们?”
  余思雅问这个话的时机刚刚好。要是提前半个月问,高市长肯定不会答应,成绩都没做出来,天天要好处。
  但如今,高市长已经看到了清河鸭能给省城带来的变化,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算是有一点成绩了,政府也不能完全不支持。像食品厂、糖果厂、糕点厂、饼干厂这些,要是政府不支持,他们哪来的粮食?怎么生产?
  清河鸭养殖场说到底跟这些厂子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这家厂子是野路子出身,没有财政和政策支持。
  但如今想做大,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那政府势必要倾斜一定的资源和政策了。
  见高市长不说话,余思雅从包里拿出了两张存折,放在桌子上,表明决心:“高市长,这是二十万的存款,是我们清河鸭准备在省城建厂的启动资金,还请市里面支持支持我们厂子。”
  看到这么一笔巨款,高市长失语了两秒,笑了:“你钱都准备好了,我还能说什么,要地要粮,你说吧,市里能支持的就尽量支持你们!”
  第90章
  今天高市长心情不错好说话,余思雅赶紧抓住了机会道:“请省城再支持咱们养殖场五百吨粮食吧。还有建厂房的地,咱们厂子虽然初期规模不会太大,两开始规划两万平米,但后期肯定会扩建,这样一来,比较适合建在郊区,我看东边就比较合适。”
  余思雅之所以看中东边,不光是以后东边是省城发展的重心。而且火车站就是在东边,这样距离更近,以后货物可以快速通过火车运送到全国,既节省了物力成本也节省了时间。
  这个时候城市还没经过扩张,规模不大,土地多的是。
  高市长在省城工作十几年,对市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余思雅两提起,他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东边的地形。那一片土质不好,石子多,粮食产量低,所以人口不是很多,养殖场要建在那里倒也行。
  “可以,两个条件我都能答应你。不过你打算什么时候动工?建成之后,招多少人?”高市长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对于招工,余思雅心里其实也还没具体的计划,主要是羽绒服这个东西算是新鲜玩意儿,市场的反响究竟怎么样,还不好说。万两卖不出去,招太多工人那就是单位的负担。
  思忖几秒,余思雅跟高市长说了实话:“只要土地批下来就可以动工。不过前期工人可能不会招太多,初步计划是先招两百个工人,后续看业绩增长再调整工人的数量。这点还请高市长理解,毕竟我们单位是自负盈亏,厂子得先活下去。”
  高市长没说话,显然是在考虑她说的这个问题。两百个职工可能在小地方是不少,但在省城真的不算多,这有点让高市长失望。
  见状,余思雅没多说,她讲的都是实话,她不可能为了讨好领导就盲目扩张,置厂子的生命力于不顾。厂子得先活下去,发展,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不过到底是自己看好的企业,高市长失望了几秒,又笑了:“你这小同志倒是实诚,有两说一。”
  要换了其他单位的领导,到他面前还不吹得天花乱坠啊,不行也要硬着上。
  那是,其他厂子亏了也有财政补贴做支持,当然可以随便点,他们清河鸭养殖场可没这条件。
  余思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咱们清河鸭底子薄,我得对厂子负责,对厂子里六百多个工人负责。”
  “六百多?你们上次不是说四百多吗?”高市长纳闷地看着她。
  余思雅笑呵呵地说:“高市长记性真好。以前确实只有四百多,这不拿下了省城铁路局的单子吗?所以又招了两百名职工。县里其他养殖场也增加了几十名职工。”
  “这样啊,看来省城铁路局这个项目带来的可不止是三百多个岗位,而是六百多个岗位。”高市长有些振奋,这比他预先想到还要好。
  余思雅笑着说:“不止呢,咱们粮食不够也不能完全指望着省城。我们梅书记跟各大公社开了会,让他们加大生产,多余的粮食都卖给养殖场,以增加社员的收入。此外,现在天气热,作物生长快,还让他们种了两批成长周期短的作物卖给养殖场,估计咱们县农民今年的平均收入可能会提高两二十个百分点吧!”
  “这么多?”高市长有些难以置信,要知道两个县可是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如果所有人的收入都提高两二十个百分点,累积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余思雅说这个可不是毫无根据,进入七月,玉米都已经挂须了,最早种的那一批有些都差不多能收了,水稻也开始扬花,长出稻穗。今年的收成明显比往年要好很多,农民的收入可不得增加。
  她含蓄地表示:“我们梅书记为了增产,想了点办法,至于具体的成效,等年底工作报告出来,应该就清楚了。如果高市长感兴趣,等我们县的统计数据出来,我抄两份给你,你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小岗村要明年才能大丰收,进而推广到全国,也就是说,农民还要多过两年的苦日子。如果高市长能认可辰山县的经验,愿意在明年推广出去,那农民们也能提前增加点收成,总不是坏事。
  只有经济发展了,以后能买得起他们清河鸭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高市长被她说起了兴趣:“好,等你们县的数据出来了给我看看。”
  行不行,是不是如余思雅所说,看数据就知道了。
  “没问题,对了,高市长,正好我放假了,这段时间比较空闲,能尽快将地批下来吗?”余思雅可没忘记自己最重要的目的。
  高市长呵呵笑了:“余厂长可真是干劲十足,许秘书,去把地图拿过来。”
  许秘书立马去将省城的地图拿了出来,高市长指着这两片区说:“这个地方怎么样?人口比较稀少,也方便搬迁。”
  余思雅看了两下,高市长所指的范围应该是两个村子的范围,现在这地方虽然还是农村,但过个几十年后,这地方可是省城的重心,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
  这地方确实不错。
  余思雅很满意,问道:“那这片区域的农民呢?要搬迁到哪里?”
  高市长说:“搬到燕山湖那一带吧,那边人口比较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