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于科举的重要作用

  程处弼一股脑儿将自己对于申论的理解,和盘托出,全部讲了出来。
  作为中文系毕业,一般情况下,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就是考教师资格证,还有一条就是报考公务员,吃一份皇粮。
  曾经被申论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他,非常清楚申论的务实性和适用性。
  “贤婿的意思,朕明白了,贤婿是想要让各位考生在考试时,高谈阔论,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继而挑选出其中具有真才实学的举子进入官场!”
  李二陛下的眼眸之中,流光溢彩,面庞也是神采飞扬,向着程处弼高声说道。
  程处弼想要表达的意思,他这样政见无双的皇帝,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症结。
  “没错,申论形式灵活、背景面广、针对性强、测试优势、没有标答。”
  “而且,申论具有前瞻性,非常适合考生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程处弼灵犀一笑,陪着李二陛下落座到榻上,娓娓说道。
  “再加上申论是具有模拟官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考试,同时也有利于岳父大人您,选拔到满意的人才。”
  “岳父大人,您不认为我朝的科考,过重于考究诗赋?”
  唐朝前期的科举考试,过于重视诗赋,而轻视了实际上的运用,虽然这些方面到唐玄宗之后,有所改观,加重了对于策问的考究。
  但是,策问在根本上还是围绕着儒家经典在打转,还是没有务实到根本上的治国理政上。
  “这个申论,你提出得很好,举贤举才,进士科本来就是用于选拔治国理政人才的!”
  务实求真的李二陛下很是赞同程处弼一针见血的见解,主动递上几案上一块已经不冰的西瓜给程处弼,自己也拿了一块,边吃边说,很是没有风度的大喝。
  “朕要那么多精通诗赋的有什么用,难道作为御用诗人,放到翰林院待诏去!”
  李二陛下的话,是有根据的。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唐俭等等,这一些贞观名相,凌烟阁功臣,哪一个诗赋写得很好了,哪一个的诗赋在青史扬名了。
  但是,谁又敢说他们的才华不够横溢,谁又敢说他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这个问题,朕很早就在思考,只是一直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
  “科举取士也是承于前朝,制度还不太完善,朕到是要好好思虑一番!”
  李二陛下啃完一块西瓜,甩手放到了几案上,掏出一块比较陈旧但却很干净的手绢擦了擦嘴,注视着程处弼,缓缓说道。
  “不过,贤婿啊,这个问题,你会不会提得太深奥了一些,朕想我大唐恐怕难得有学子能够就贤婿这个问题答得上话啊。”
  “严格上来说,这可是牵扯到军国大事,恐怕很少有人涉猎?”
  李二陛下虽然认同程处弼的观点,但是心理也还是不免有些底气不足,他是皇帝,他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毕竟,科举只是维持统治的万千政治手段中的一种。
  “岳父大人,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程处弼明白李二陛下已经有些心动了,停下了吃食,向着李二陛下继续进言道。
  “既然想要求取功名,立学从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便自当了解家国社稷,时事政要。”
  “若是我大唐都是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开口“子曰”,闭口“古语”,却不知国家的要情、社稷之安危,岳父大人要这样的官员,于我大唐何用?”
  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之后,程处弼又不轻不重地反问了一句。
  他知道自己提出申论,会让不少因为诗赋而志于科举的举子,断了升官之路。
  但是,大唐要那么多擅长诗赋、却没有真正治政才能的官员有什么用!
  现在又不是盛唐时期,现在是唐初,现在需要的是大刀阔斧地开创一个盛世,不需要那么多为美好社会,鼓吹呐喊的人物。
  很多人都叹息李白的怀才不遇,李白自己也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不过,李白真的有才华吗?
  没有人可以否定李白在诗词上的造诣,绣口一吐就是一个盛唐,李白在诗词上的才华,是非同凡响、无与伦比的!
  但是,李白在治国理政上的才华呢......
  李白也是有背景的男人,天宝二年,玄宗特批准李白隶于宗正寺,李白被编入皇族户籍管理。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李白不仅有背景关系,在道教里还有地位,更和当时地位尊崇、为诸位公主之首、颇得唐玄宗宠爱的玉真长公主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李白的“忘年交”贺知章,还担任秘书监,和此刻的魏征任职一样,也算是“隐相”一类。
  还有,唐玄宗真的是昏君吗?
  名相的姚崇、宋璟、张九龄,奸相的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他都可以运用。
  为什么当当一个李白,还是受过他亲自接见的李白,他只是看中了诗赋呢?
  还有一则故事: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心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更有趣的是,终其一生,李白都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他不参加科举考试,却总是暗自叹息、怀才不遇......
  而同样的大诗人孟郊两试进士不第,依旧坚持,一直到四十六岁时才考中进士。
  并于金榜题名时,写下脍炙人口的“春风得意马蹄,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一千古名句!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