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之前不知道也就算了,待得了信儿,知道弟弟和儿子都被媳妇给甩了,哪个姐姐还能坐得住?
还能不回来打听打听消息?
所以,当赵泉带着小石头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家的人比过年回的都齐。
姐姐,姐夫,外甥,外甥女回来了一大堆。
赵泉在家里是老小,从小几乎是在几个姐姐背上长大的。
那真是全都宠着,惯着,家里穷了谁,也没有穷过他。
如今听到他受了这样的委屈,几个姐姐谁能不心疼,不担心?
在家等了几天,然后看到他孤零零自己背着儿子回来了。
赵泉妈第一个抹起了眼泪,然后四个姐全都哭了。
可赵泉却并没有一点难过的样子,进了门看到他们就咧着嘴冲着大家一阵傻笑。
嘴里还念叨着:“你们都来了?来的正好,也省的我一个一个去找了!”
那表情跟遇到了多大的喜事儿,要和家里分享似的。
看到他这个样子,开始的时候一家人还以为他受刺激过深,疯癫了呢!
毕竟谁都知道他和他媳妇的感情有多好。
可在听他转述完今天在收购站听了姜晓菱还有谢强说的那一番话后,他妈当场念起了佛,都顾不得有多不合时宜了。
而其他人也被这样的翻转给惊呆了!
说完之后,赵泉一点没客气的就给一大家子人全都布置起了任务——
帮他收废品。
他把自己今天在废品站见到的东西全都跟家里人说了一遍,让他们没事就出去转转,见到了就在家里存起来,然后攒到一定数量自己过去取。
他几个姐姐虽然都嫁了外村,可离的都不算远。
最远的大姐家,也无非是步行走一天,晚上睡一觉第二天返程就可以,其他三个姐全部都能当天去当天回。
农忙的时候也就算了,可总有闲时候。
闲的话无论是他跑一趟,还是辛苦姐夫们送一趟,都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这又不是让帮钱帮粮,就是让费点事,出点力,自然没有一个人不答应的。
于是,这半年下来,赵泉时不时就能来城里一次。
有时候是借了村里的自行车,更多的时候是跟着村里进城办事的骡车来的。
跟骡车的话,他拿的东西差不多都能把人家车占去一半!
赵泉的父亲是村里的会计,他又是村里的记分员,一家人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在村里说话也是有点分量的。
这种事有谁会跟他计较?
所以,半年下来,王瑾他们一家三口不仅能时不时的见见面,口袋里其实也多了些余钱。
至少路费,还有时不时给小石头买点营养品的钱总算是不用跟老人家开口要了。
有几个姐姐,姐夫帮忙还不算,尝到了甜头的赵泉还开发了新来源。
他之前初中是在县里上的,于是他和之前一直没有断了联系的同学商量了一下,让人家帮他收集,他隔三差五的去取。
多多少少也给人家一个辛苦费。
村里攒下垃圾卖给走街串巷收废品的,给孩子换块糖,给媳妇换点针头线脑的,这是常事儿。
没人会把这跟投机-倒把联系在一起。
更何况都是乡里乡亲的,也都知道赵泉的不容易。
每天看着赵泉上工的时候还要用竹筐背着儿子,就算是收集废品的时候也往往要把石头用布兜住,绑在怀里……
那泪窝子浅的婶婶阿姨们见一次,红一次眼圈。
而且大家都知道,赵泉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带石头经常进城见见他亲妈,不然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能没点傲气?
怎么会去干拾垃圾的行当?
所以对于赵泉干这活儿,不但没人说,大家能帮的往往还会帮把手。
例如谁要是去邻村了,或者去他姐那儿了,都还会自发的把东西给他带回来。
这样,不知不觉中,他收集到的东西,可能比那种走街串户专门干这一行的人都多,换的钱也多。
这事,瞒得了别人,又哪里能够瞒得了姜晓菱?
赵泉收再多东西,还不是要拿到废品站来换?
看到丈夫居然能够想到让赵泉帮他找书,姜晓菱是真心敬佩的。
比起庆庆所在的时代与现在之间相隔几十年,赵泉要是用心,没准儿还比儿子找起来更方便一点。
更何况,姜晓菱压根不想收王瑾的钱。
这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处理方式。
-
第二天中午一下班,邵彦成和姜立南一起带着几个关系不错的工友回来,很快就将两家的东西给换了一下。
说起来搬家也是个大事儿,可这年头家家户户东西真的不多。
能用得着男人扛的也就是床和柜子,最多加一个水缸。
厨房里的家伙什家里的女人也都搞得定。
姜晓菱和王瑾各请了半天假,在男人们把大件的东西搬完之后,她们各自把搬好的东西给重新归了归位。
王瑾家人多,东西杂,还要再费点事。
姜晓菱本来就刚结婚没有多久,家里的零碎少,更是简单。
更何况之前她们家就已经商量好了,除了必需品其他的搬来后都不开箱。
只等着开春了,土冻的不是那么结实了,就直接找人来把房子给建起来。
姜家的意思是,他们两个毕竟是新婚,住人家住了多少年的旧房子不合适。想到时候建房的时候,直接把这屋里该整的,该刷的也全都顺势整理一下。
总还是想让他们小两口住的展样,舒服一点。
把房子的事情彻底解决之后,要考虑的就是车子的事儿了。
这事儿小两口自然是要跟父亲坦白的。
虽然没有提儿子一家,可关于要弄自行车和汽车,以及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帮谢强一下的事儿,他们全都跟姜立南说得很清楚。
因为王厂长那事儿牵扯到姜晓菱重生这个话题,他们瞒了下来。
可说不说这个其实也无关紧要,仅仅他们说出来的话,就已经把姜立南震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三个人商量了好久,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
忙活完了家里的事,姜晓菱拿着关医生给她开的方子去了市里唯一的那家中药房。
意料之中的,其中好几味药都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