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书的下面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史书的下面
  元丰六年除夕,李宪、刘世恒带领联军,携带满满的辎重,还拉上了霹雳炮,再上青唐。
  所有人都知道阿里骨大势已去,四郡的小部族如阿星、李叱腊钦、诃诺、朱古、陇遇赞、抹征……沿途赶来与大军会合。
  这回他们有人撑腰了,阿里骨你不是要我们来吗?我们这就来了!
  青唐的城,其实就是一个聚居区,一个集市,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城防。
  这一点与回鹘人很像,“有城而不喜居”。
  宗哥其实就是一道关卡后的聚居区。
  城守青宜结鬼章的儿子结篯咓龊见到超过十万的大军抵达,根本不敢对敌,连夜溜回了青唐城,李宪一铳未发就拿下了青唐城的南大门。
  大军再次停留了一日,李宪给阿里骨发去文告,要他接受投降,交代清楚问题。
  这些问题是交代不清楚的,就连董毡的内侍都逃跑出来,告诉董毡已死,并且声明董毡临死前并没有给出任何遗嘱。
  青唐部众大哗,阿里骨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将他们的酋长集中到青唐城囚禁胁迫,逼他们认主。
  于是集体要求李宪进行惩戒。
  李宪不再等待回复,摆开霹雳炮,对青唐城发起了一轮炮击。
  阿里骨不敢接敌,只好带着忠于自己的部队向西逃窜。
  通往雪区的牦牛城,如今在心牟钦毡手里。
  心牟钦毡早就对阿里骨父子不满,出兵对抗。
  阿里骨不敢久待,于是只能改向,朝着通往扁都口的最后一个青唐小城——林檎城撤退。
  李宪轻取青唐四郡,解放之前被阿里骨囚禁的反对派,从里边救出了温溪心父子。
  赵禼这时才抵达青唐,以温溪心为使节,请他前往牦牛城,招诱心牟钦毡。
  经过温溪心劝说,心牟钦毡同意附宋。
  赵禼请出圣旨,与众蕃落酋长杀白牛白马会盟,拥立董毡嫡子蔺逋比为青唐之主。
  同时封赏各路勤王的大小蕃落首领,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李宪为代都护。
  这就有意思了,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不但与青唐四郡完全重叠,而且今后还将囊括整个黄头回鹘所占地区,最后连接到于阗。
  因此西域都护府的权力? 比青唐四郡大得多,也就是说,蔺逋比被温溪心卖给了大宋? 成了一个傀儡。
  温溪心因此得到大宋的封赏? 成了检校太傅、怀远军节度使? 成为了大宋在青唐光荣的白手套。
  苏油在兰州接到军报,不由得击节叫好:“温溪心之智,堪称青唐诸葛!”
  温溪心最早是董毡旧臣? 负责青唐财政? 因为与宋朝有贸易往来,一直比较亲宋。
  阿里骨崛起后,对董毡旧臣严加防范? 青宜结鬼章因为屠杀过大宋军士? 因此只能站在阿里骨一边。
  而温溪心却不同? 不但自己偷跑了出来? 还带着蔺逋比一起跑了出来? 跑到兰州边上? 占领邈川地区,发展出自己的势力。
  名义上这个势力是蔺逋比的,其实却被温溪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董毡病重将死,阿里骨预备发动,想要借金刚崖益西央的影响力? 将青唐大小头领召至青唐城? 一网打尽。
  益西央和二林部、吉多坚赞交情深厚? 苏油与之早就有了约定? 如果董毡病危,就在金刚崖寺后方挂出九尺五部风马龙幡。
  之后消息又被宋人的探子洛扬多杰带出。
  事情到此,其实只要揭露出阿里骨的阴谋? 青唐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了。
  但是温溪心有疑虑,因为之前他屡次请求内附,都被大宋以董毡未死,温溪心属于藩国之臣,大宋不会贪图藩国的土地人民为由,给拒绝了。
  要是最后大宋官家心软,还是让阿里骨做了青唐之主的话,那自己的部族就不用活了。
  于是温溪心冒了一次大险,给大宋献上一道理直气壮的投名状。
  接到阿里骨要诸部酋长前往青唐的命令后,温溪心立即启程,趁阿里骨造访金刚崖寺的时候,突然出现在青唐城中,然后,消失了!
  阿里骨接到消息之后,将青唐城都翻了个遍,愣是没有找到温溪心父子的下落。
  最后疑心是心牟钦毡收留了温溪心,遣使责难,却让心牟钦毡反心更炽。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温溪心自投罗网,竟然躲到了阿里骨的囚牢当中!
  这是标准的灯下黑,阿里骨大索全城的目的,就是要抓住温溪心投入大牢,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温溪心替他提前将自己个儿给“抓”了。
  温溪心乃董毡旧臣,掌控财政数十年,在青唐城里也一直有自己的势力,这点小事很容易办到。
  于是青唐四郡大哗,各路酋长不再首鼠两端,纷纷谋求自保,遣质子入大宋告发阿里骨的罪状,请求大宋干涉,大宋拿到了充足的出兵理由。
  等到赵禼解放青唐,众酋长发现温溪心父子的确是被关在了大牢里,更加坐实了阿里骨的阴谋。
  整个事件,其实是温溪心提出计谋,得到了苏油认可,然后让王厚完善了计划。
  之后苏油说服吉多坚赞和阿囤弥、白愔,给益西央去信,要求其合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些东西,注定是不能留在史书上的。
  史书上只有简单几笔:
  “元丰七年,春,正月,丙午,辽主如春水,复建南京奉福寺浮图。
  宋收青唐。
  癸丑,李宪等下扁都口,逐阿里骨。
  甲寅,进贤妃朱氏为德妃。
  辛酉,诏黄州通判苏轼知汝州。轼上表谢,且言有田在常州,愿得居之。
  帝从其请,改知常州。”
  ……
  去年大赦,因为苏轼乌台诗案受牵连,被发配广南的好朋友王巩,终于回来了。
  老朋友相见,王巩的精神面貌,身体发肤,竟然比离京的时候还要好,让苏轼大吃一惊。
  王巩却觉得好笑,说广南风物别具韵味,天天能吃到水果,稻米一年三熟,总之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好地方。
  当地人多念及少保的恩情,听说自己是少保大侄儿的好朋友,一直照顾有加,不但没有吃苦,竟然是去享了几年福。
  苏轼表示不相信,王巩便叫出当年坚持要陪伴自己去广南的柔奴,为苏轼劝酒。
  当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大为感动,于是写下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立即就登上了《时报》,广为传唱,赵顼知道苏轼终不能屈从,觉得再惩罚下去没有意义,给他转任。
  历史上王珪对苏轼的任命每每阻挠,这一次却没有反对,制词里边,还用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评语。
  不过苏轼的事情翻篇儿了,苏辙却又惹了麻烦。
  因为给考生出题时没有遵从《三经新义》,被当地官员弹劾,苏辙被贬官撤职,移为歙州绩溪县令。
  苏辙一点都不气,得命立即乘船北上。
  想到去年黄州与兄长相见,与刚好贬到黄州的朋友张梦得一起游览武昌西山,张梦得当时邀请自己写一篇文章,这欠账一直没还上,于是写了《黄州快哉亭记》,施施然上任去了。
  这篇文章同样写得漂亮,也登上了时报。
  其中“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可谓脍炙人口。
  汴京人津津乐道,这可好,只要大家都还用笔写字,就没人能够拦得住大小苏夫子的声名传到官家耳朵里,这可好。
  苏油收到大小苏的消息,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这俩货也真是不让人省心。
  王相公的《三经新义》,在士林中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大,苏辙出题不依《新义》,其实是一种进步行为。
  但是枪打出头鸟,在朝廷还没有明确取消按《新义》取士之前,你苏辙作为朝廷命官,这么做就是不合规矩,被贬了也是活该。
  不过此举惹恼了另一个大佬——司马光。
  司马光立刻上章,炮轰《三经新义》,有大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