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妆

  第八百八十一章嫁妆
  浮稻是一种神奇的作物,在湄洲的一月,沼泽水位最低,露出泥床的时候播种。
  等到水位刚过淹没泥床,浮稻就开始生根发芽,接着随水位的上涨开始生长。
  一直长到十一月水位退去,浮稻也成熟了。
  种植期相当长,但是产量抵消了劣势,一亩水面,能够收获六百来斤。
  基本不用管理,宋人比当地人稍微讲科学一点,也只是用大竹子围成一个个大长筐子,将稻苗关在筐子里以免被水冲走而已。
  竹筏一路走了快半个时辰,才来到一片“城郊”地带。
  一片片在建的圩田和圩田之间,就是一大片的原生沼泽,不过现在里边的原生植物已经被剔除干净了,变成了一个个浮在浅水中的竹筐,竹筐里边,是红褐色的粗壮稻苗。
  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施肥,施肥也留不住。
  沼泽的泥土本来就异常肥沃,每年还都会有水流带来养分。
  竹筐和竹筐之间也有水道,泥都被挖去堆整圩田去了,苏油能看到不少堆放着竹筐的竹筏在水道间忙碌运泥。
  辛苦是必须的,不过看得出汉子们营养跟得上,营养和劳作,让他们变得强壮无比。
  沈括和郏亶在这里受到的不仅仅是拥戴,而是崇拜。
  苏油问道:“存中算过没有?这里一人能劳作几亩地?”
  沈括说道:“一年三收,这里的劳动强度比两浙路强得多,按两丁五口的家庭来算的话,能将十五亩地料理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苏油点头:“还可用有些不那么费劳工的鱼塘,竹林,桑果林,柴火地,一户家庭要能有三十亩,远超内地绝大多数编户了吧?”
  郏亶点头:“那是,收成比两浙路还多三成,两浙路如今一丁五亩,都将日子过出花儿来了!”
  苏油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溇港和浮稻:“存中说得对啊,是该给他们分田找媳妇了……”
  郏亶说道:“少保,其实还可以给他们申请政策,朝廷对于开荒之地,七年免租的,这些地要是都能算作开荒的话……”
  苏油对郏亶说道:“郏公,为政首要,是大体公平。以湄洲这样的产出地,以我们如今的开发效率,还要用内地州府的开荒政策,那是一种政策上的失衡。”
  “吃亏太多的是国家,最终必然会引来逆流,重新平衡,再此过程中,必将是反复的动荡。”
  “因此还是如两浙路那样,由四通负责开发,然后作为熟地交给政府,政府按照官田发卖的方式给移民,为了鼓励生产,在可拥有面积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就行了。”
  “老话儿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如果这样招诱熟户和移民的政策效果不彰,那我们再想办法,总比口子一下子放得太敞,最后收不回来好得多。”
  郏亶这才明白太湖开发之后,苏油为什么会给流民和当地户设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如今看来,两浙路太湖周边,对兼并的抑制相当有效,国家利益,富人利益,流民利益都在“平衡”的前提下,实现了最大公平,也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
  苏少保,果然是宰执之才,计虑深远。
  按照苏油的意见,在湄洲给予比两浙路宽松两倍的土地政策,已经是足够的优惠了,真要把可以作为熟地的圩田当做开荒发给移民享受七年免税政策,反而会出问题。
  占领一地后不能自足,政府还要承受七年的负担,按照现在的朝廷主流,这就是以华夏之富供养贫瘠之民,是亏本生意,是边将贪图军功擅起边衅,自己升官发财,国家承担苦果。
  苏油真这样做了,那肯定是会被群起而攻之的。
  房屋已经在建第二代,宋人还是喜欢砖瓦木头梁的房子,之前的竹筋水泥墙大通铺板房,属于军营那种,纯属临时应急。
  砖瓦厂日夜不停的开工,沈括开始修建高管们的房屋。
  圩田还软,就用了苏油提供的技术,木头为基,上面压石头,然后覆土,造屋。
  苏油巡视了一遍湄洲城,除了没有城墙,别的都很完美。
  沈括虽然情商不够不懂政治的勾心斗角,但干实事的能力在大宋算数一数二的出挑,没什么好挑剔的地方。
  苏油让船队先行返回,自己又在湄洲多考察了几天,重点关注了民夫们的身体问题。
  上头一句话,下头跑劈胯,既然太后交代了要关心移民疾苦,到了苏油这里就得成为重点工作内容。
  因为卫生条例的严格施行,生病的不多,但是因公受伤的不少,光被老虎鳄鱼咬死的就有上百人,这个锅只有苏油来背。
  收集整理了详细资料,当沈括他们抢在雨季来临之前收获元丰元年第一季水稻的时候,苏油才回到已经重新改造回原状的飞鱼号上,返回交州。
  至于船上的那些弩炮,就丢给沈括,反正港口的炮台已经在建,聊胜于无。
  这么一大圈连巡视带打仗下来,回到交州已经是三月中,李道成前来与苏油相见,然后提及交趾第一次科举的事情。
  苏油一拍脑门,从苏家题库里抽取了几道策问题目出来交给老头,然后说道:“至于经义,就由你老人家看着出吧。考试也由你来主持,阅卷的时候我们都来帮你。”
  这个科举就是选秀才和举人,而且交趾路选出的举人,去汴京参加进士考试怕是笑话,苏油已经给黎文盛和杨曙做了充足准备,让他俩充当交趾郡的脸面,不过为了前程,他们不得在交趾考举,得去汴京城获得参加举试,实打实的获取资格。
  想起沈括告诉自己的问题,苏油小心地问李道成:“交趾之前战没的将士家庭里边,待出阁的闺女不少吧?”
  李道成义愤填膺:“你想做什么?你这样做对得起石郡君吗?你不怕消息传出去,交州城百姓不依?!”
  嘶——这……
  石薇在交州城里的口碑那是逆天,上到郡王李乾德,下到襁褓中的孤儿,都得过她的恩惠,李道成以为苏油要搞选秀节目,立刻提出反对。
  苏油赶紧打岔:“李老可别诬陷我啊,是沈存中说湄洲城的光棍太多,孤阳不生。他那个知州不好搞啊……”
  李道成这才脸色好看了一些:“这倒也是,就是湄洲城的全是流民,我交趾郡的闺女嫁过去,那也是受苦啊……”
  “不!绝不!”苏油义正辞严:“都是我治下子民,我绝不厚此薄彼!”
  “沈存中可是说了,如果那边丁口成家,官府准备发给十五亩好地,另给十五亩水泽,建造基本板房,发放猪,鸡,鸭苗,交趾女儿嫁过去就是小康之家!”
  “我是这样想的,夫家都这么慷慨,咱娘家也不能弱了是不是?交趾女儿过去,我们官府发遣嫁资!锅碗瓢盆,碗筷大缸,布匹箱柜全套!外加三贯铜钱做压箱,怎样?”
  老子现在手里那么多矿,给得起!
  李道成眉头抖了两抖:“真的?那……寡妇成不?”
  苏油想着那群快憋疯了的壮丁估计现在看到母猪都感觉喜庆,大宋风气也不计较寡妇二嫁,当场拍板:“如何不成,寡妇和闺女都一样!”
  李道成说道:“那这事情交给我来办!一定给少保办得妥妥的!”
  接下来的交州城里就热闹了,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好些困难家庭的母亲,干脆一咬牙一狠心,连自己带女儿一起嫁了。
  这就导致不少湄洲城那边的民夫,晚上收工的时候都还是工友,结果隔夜起来就成了翁婿,也成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下的骇异笑谈。
  四月,交趾路转运司,宁海军,宁海市舶司,联合给朝廷送达了奏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