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娇
姐弟俩低声商量了一会儿,姜川也就没什么意见了。
“姐,唱首歌我听听吧。”俊逸的男人在背后圈住二姐的腰,下巴搁在她纤瘦的肩膀,语带撒娇,“amanda说过,那首歌是二姐唱给她听的。”
姜瑜勾唇轻笑,拍拍他交握在自己小腹上的手,“我在做饭,你少在这里添乱。”
“我不,又没妨碍你。”小的时候他还不怎么爱撒娇的,反倒是大了,才觉得小时候自己错过了什么。
即便现在他即将快结婚的年纪,可在自己心里,他永远都能和姐姐撒娇。
比起姜烟,他和姜瑜的感情要更深,毕竟大姐早早嫁人,姜川就一直和二姐生活在一起,后来大姐有了孩子,对姜川的关怀难免就被分走一半。
可是这也不妨碍他对大姐的感情,有深没有浅。
“姐,唱首听听。”
姜瑜无奈的回头瞅了他一眼,“你姐我唱歌怎么样你又不是不知道。”
“知道啊,特别好听。”姜川笑容灿烂,说起彩虹屁来一点都不羞耻。
锅里的汤可以了,她熄火,拽着这只熊孩子转到厨房环岛,准备做道凉拌土豆丝。
“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姜川静静的听着,等她唱完这具,姜川眼神一颤,“姐,这不是大才女李清照的词吗?”
“嗯,我觉得谱上曲子很好听。”她点点头。
姜川松开姜瑜的腰,站在旁边,拇指和食指拖着自己的下巴,思忖许久。
耳畔虽然有姜瑜切土豆丝的“哒哒”声,却丝毫不影响他的思绪。
既然大才女李清照的词能改,历史上那么多的著名的诗词,不是同样可以?
“姐,再来一首。”他得找找感觉,目前公司里有他重金聘请的国内知名作词作曲家,这个可以推广一下。
双臂搭在二姐的肩膀,“姐,再来再来,我找找感觉。”
随后姜瑜又给她唱了《水调歌头》和《琵琶行》才算让这小子安静下来。
然后就瞧见他拿出手机,给公司的人打电话去了。
这个时候,宴策也带着儿子回来了。
“怎么回来这么晚?”姜瑜上前弯腰把跑过来的儿子抱在怀里,“我晚饭都快做好了。”
宴策瞧见儿子看到妈妈时那高兴的小模样,脱掉西装外套挂好,来到厨房里洗手,接过她手里的事情。
“先带着他去了爸妈那边一趟,要不是知道你在家里做饭,那边就要留饭了。”
“只剩下这道凉菜了,你弄一下吧。”姜瑜把儿子放下来,“饿不饿?”
“饿了,我想吃妈妈做的饭。”
“真给面子,现在咱们就开饭。”
宴子曦高兴的过去拽着打完电话的小舅舅去洗手,姜瑜把做好的饭菜端到餐厅里。
饭桌上,姜川和姜瑜讨论起了这件事。
“姐,你觉得都那些诗词改编成歌曲来的好?”
“课本上的吧。”姜瑜道:“初高中和大学里都要学习一些古人的诗词,而且基本上都要求背诵下来,比如这个琵琶行,以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那些孩子们想来更容易接受,而且现在的歌基本都是面向年轻人的,多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
姜川点点头,这点他没想到。
“或者说把现在歌曲和戏腔结合在一起,想必能发生很惊艳的化学反应。”
“还能弘扬国粹嘛。”
“对对对,这个想法不错。”姜川记在心里,等明天去公司,召集他们开个会讨论一下。
“当然你也不能只在这上面下功夫,还是要让词曲作者自由发挥,总不能一直用老祖宗的东西,要紧跟时代脚步才行,现在流行歌曲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你公司里那个女歌手,前两个月发的卡带,那首《归故里》我就很喜欢听。双管齐下。”
“姐放心,这个我明白。”
晚上送走姜川,陪着儿子玩了一会儿,夫妻俩家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之后,沉沉睡去。
次日早上,姜瑜去儿子房间,推开门就瞧见这小家伙在自己穿衣服。
虽说还稍微有点磕磕绊绊,但是整理好之后非常整齐,不会扣错扣子,也不会传错鞋子,可见宴策教导的非常好。
“妈妈。”他小跑上前抱住姜瑜的腰,“妈妈早。”
“儿子早,现在去洗脸,爸爸在楼下做饭,吃完早饭呢,妈妈送你去学校。”
宴子曦顿时高兴坏了,小脑袋在她身上蹭了好几下,才甩开腿去了洗手间。
刷牙洗脸擦面霜,顺序不乱,动作很稳。
看到这样的儿子,姜瑜心满意足。
来到楼下,宴策已经准备好了早饭,糯米粥,煎蛋章鱼肠,还有小笼包和三碟小菜。
“早上你送?”宴策问道。
“我去吧,你直接去上班,送完子曦,我顺便去趟秀秀家里。”
宴策点头,“她预产期快到了吧?”
这次秀秀一下子怀上了双胞胎,只是孩子的性别还不知道,林榭和秀秀已经有了儿子,这次不管是俩闺女俩儿子甚至龙凤胎都没关系,养得起。
就是姜长海夫妇那边,原本想着回老家呢,可谁能想到闺女又怀上了,只能继续待在这里。
再者说他们夫妻俩在京城也待了好些年,和左邻右舍的人也都熟悉了,贸然一走还真有些舍不得。
一般换到一个地方,觉得不习惯,第一点就是周围没有熟悉的人。
能熟悉起来,住在哪里都无所谓了。
闫秀琴这几年的日子虽说宽裕,可刚开始小翠出国,家里就剩下她自己,难免觉得孤单。
好在这里有姜长海夫妇以及那么多熟悉的人,这两年间,她也来家里串过几次门,不过碍着姜瑜的工作实在忙碌,这一年多来的少了。
小翠原本今年就要回国的,可却被那边的实习公司留下来重点培养,按照闫秀琴的意思,只要闺女出息了,在哪里都一样,不过小翠到底还是要回来的,那孩子孝顺,放不下这个独居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