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况激烈
轰轰的炮击很快展开,羊耳山的土壤被炸得四散飞溅。矮树荒草被炸飞,原本坚硬的土层变得松散,阵地也被炸得支离破碎。因为在反斜面上挖掘了一些坑洞,在炮击的第一时间,大部分民兵就躲到了那里,对于没有迫击炮的南原军来说,那里就是炮击的死角。
南原军炮兵轰了半天,却没有看到任何效果,而炮击反倒阻碍了冲锋部队的前进。看到阵地上已经没有了动静,熊克武赶快命令停止炮击。
见到炮击停止,南原军士兵们赶快又爬起来发动了冲锋。没有了炮击,民兵们同样快速回到战壕里,刚刚爬进战壕刘老蔫就喊了起来:“坏了队长,咱们的机枪被炸了。”
刘柱子循声望去,刚才还好好的加特林机枪,此时已经散成了零件,很显然它不是被直接击中,就是被炮弹震散了。对于这种情况,刘柱子也很无奈。加特林机枪太过笨重,只要放在那里就难以移动,面对炮击他们只好放弃装备。
“机枪没了一样打仗,都给我精神点,把手榴弹都拿出来。”刘柱子命令道。
刘老蔫叹了口气,他只好从腰里抽出一枚手榴弹,反手又将背后拴着的大刀解了下来。
南原军士兵的身影越来越近,眼看距离阵地只有三四十米远了,刘柱子一声令下,所有民兵都甩出了一枚手榴弹。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顿时将冲到半山腰的南原军士兵埋在烟雾之中。
见到对方进攻受阻,刘柱子将挂好刺刀的夏口造步枪一挥:“兄弟伙,跟我冲。”说完他一跃而起,挥动着步枪向前冲去。
“冲啊。”高小虎端起步枪紧紧跟着队长。
“冲。”赵老蔫也甩掉棉袄,挥舞着手中的大砍刀向前冲去,很快所有民兵都发起了反冲锋。
南原军士兵们一愣,之前他们被告知这只是一支民兵队伍,而对方杂乱的百姓服饰也说明了这一点。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对方这么少的民兵队伍,竟然敢对成团的正规军发起反冲锋。
借着南原军士兵们一愣的工夫,民兵们毫无惧色的冲入了敌群。雪亮的刺刀狠狠捅出,还未从爆炸中缓过神来的南原军乱成一团。刺刀见红的战斗,这对民兵来说并不多见,但他们在平时对拼刺经常训练,技巧还是十分熟练的。反观南原军则完全没有这个方面的训练,这些士兵甚至连刺刀也配备不全。
刺刀虽然看起来十分普通,但实际上却比枪支还要难以制造。刺刀用钢十分讲究,必须坚硬而有韧性,这种钢材的炼制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掌握。此外刺刀对机加工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否则就难以安装到枪管上。因此各地军阀虽然能够拥有大量枪支刺刀却很少见,否则后世的抗倭战争之中,也不会舍弃较长的刺刀而改用大刀了。
冲上羊耳山的南原军士兵就面临这样的尴尬,当对方的刺刀捅到胸前,他们却发现没有武器可以反击。面对着视死如归的民兵,这些南原军士兵也只好选择后退。
用刺刀将南原军赶了下去,赵柱子看看左右,已经有八个战友再也没有回来。不敢耽搁时间,按照平时操练的要求,他立刻招呼民兵们返回阵地内坚守。他们冲回战壕中之后不久,对面的大炮果然又开火了。熊克武已经处于暴怒状态,己方的正规军居然几次被民兵打了回来,他感觉脸上一阵阵的发烧。如今他已经顾不得炮弹供给问题,命令炮兵拼命的发动炮击,誓要炸平羊耳山。
熊克武的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却颇为骨感,在轰击了十分钟左右之后,南原军的炮火突然停了下来。正在观察羊耳山地形的熊克武听到炮声听了顿时大怒:“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开炮了?”
“报告,炮弹没了。”一名军官敬礼回答道。
“什么?炮弹没了?”熊克武心中大怒:“炮弹没了就给我步兵冲锋,把机枪都给我抬到最前面去。”
“是。”军官立刻应命,很快南原军两个师的所有机枪都被安置到前沿阵地。道道密集的弹流,犹如死神的皮鞭挥向羊耳山,将民兵的阵地前打得片片土雾飞溅。
民兵们被压在战壕里,根本抬不起头来,他们只能默默忍受着,等待对方的进攻。南原军机枪与步兵冲锋的衔接显然很有问题,当机枪因为步兵的冲锋而停止射击的时候,冲锋队伍距离阵地还有七八百米的距离。
听到机枪声没了,民兵们赶快抬起头来,他们很快就看到了对面的敌人。端起步枪,所有民兵都开始拼命射击。民兵的人数实在太少了,唯一的重火力加特林机枪又已经损坏,这更增加了他们防守的难度。尽管他们利用步枪和手榴弹拼命反击,但依然无法阻止人数众多的南原军士兵,他们只好再次用刺刀对付敌人。
此时培石乡的乡长孙林正在召集各村民兵,准备赶赴羊耳山支援。“给驻军的电话打了没有。”孙林询问着治保主任高岩。
“早就打了,不过驻军因为有临时任务不在重山城。他们现在正往回赶,可是就算有公路他们要抵达这样至少也要两三天时间。”高岩回答道。
“这群南原佬真会凑热闹,咱们又没有主动进攻,他们跑咱们这里来做什么。”孙林有些着急的道:“让各村民兵都快一点,赵柱子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如果晚了他们就交代了。”
“这个我知道,不过有的村比较远,何况咱们还要组织群众撤退。现在只有八个村的联防民兵到了,要不然我先带着他们过去,顶上一阵应该没有问题。如果羊耳山被打下来,能防守的地方可不多了,咱们总不能在平原上抵达那群南原佬吧。”
“也对,你带着八个村的民兵立即出发,等将其他各村民兵集结过来之后,我就上去支援你。”孙林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