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AM接收,效率接近15%!进阶任务完成!(求订阅)

  魏兴思笑容不减,询问道:“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AM的文章改的怎么样了?”
  许秋解释道:“AM的审稿人提出要补充半透明器件的显色指数,但我不知道哪里有资源可以进行这项测试。”
  “显色指数,色度仪^让我想想。”魏兴思推开218的门,返回办公室的桌子前坐下,过了一会儿说道:“我联系一下唐云坤吧,他是物理系的,可能会有门路……本来想找龚远江的,但他那边太远了,就算能测,也得耽误不少时间。”
  说罢,魏兴思直接拨通了唐云坤的电话,两人开启魔都话聊天模式。
  许秋有些听不大懂他们的聊天内容,便找了个椅子坐下等待,顺手抄起几篇新出来的小文章浏览起来,又看到一篇ITIC相关的小文章发表在JMCA上。
  当下ITIC系列非富勒烯受体的热度,甚至已经压过了统治有机光伏领域长达十数年的PCBM富勒烯受体。
  说起唐云坤,之前他帮组里垫了经费购买了一台TRPL仪器。
  后来魏兴思礼尚往来,带着他一起在ACSEL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非富勒烯受体的综述文章。
  不过,再后来双方之间的合作就比较少了。
  主要是因为唐云坤那边几乎是搞纯理论研究的,很少做实验,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纯粹依靠模拟计算等手段来进行研究,相对更加偏向基础科学,这和魏兴思这边偏向应用科学的研究方向偏差有些大,
  另外,也是因为魏兴思找到了其他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者,而且都是偏向应用的,更加契合,因而双方也就渐行渐远了。
  像瑞典的冯盛东,他们有激光设备,可以测试TAS、TRPL、THz等;
  芬兰的Ronlad,他们那边也有CELIV、TOF等手段。
  几分钟后,魏兴思挂断了电话,朝着许秋说道:
  “搞定了,唐云坤说他帮忙联系好了物理系的一位老师,对方的实验室在邯丹校区恒隆物理楼三楼的307房间,明天上午你直接带着样品过去,报唐云坤的名字就可以测试,据说测起来并不难,直接带着做好的器件过去就行。”
  “好的,”许秋点点头,默念了一边地址:“恒隆物理楼三楼的307房间……”
  “对了,这篇《焦耳》文章记得更新在我们课题组的网站上,另外院系那边也联系一下,让他们帮忙宣传宣传。”魏兴思笑着说道:
  “有了这篇《焦耳》,十二月我们组织的行业会议,我就更有底气了,要是另外一篇《自然·能源》也能快点出来结果就好了。”
  没等许秋接话,魏兴思继续自顾自的说道:“等下我把这篇综述发给其他人,顺便给龚远江打个电话。”
  “那我先去忙啦。”许秋起身告退。
  魏老师估计是要向他的朋友们去吹一波课题组发表的《焦耳》了,许秋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周五上午,许秋带着之前留存的半透明电池器件,作为样品,前往恒隆物理楼。
  恒隆物理楼也是一栋老楼,建成有几十年了,因而外墙有些破破烂烂的,不过里面还是比较整洁的,也没有有机实验室溶剂的味道。
  到达307房间,许秋报上唐云坤的大名,一位研究生模样的男生接待了他,然后帮他测试样品。
  许秋在旁边围观,整个测试的过程看起来并不是很难,就是用镊子把样品放上去,仪器运转,电脑操控一下,数据便到手了。
  每个样品重复测试三次,一共6个样品,总共花费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最终拿到的是数据是一组一组的坐标,还有一张标准色度图。
  评估显色指数的大体原理,是将样品的透射光谱与AM1.5光谱折叠,以获得在太阳光下的感知透射照明结果数据,再与CIE-1931-2标准观察者进行颜色匹配的函数耦合,从而获得相应的横纵坐标点,最后再在标准色度图中将每个样品的坐标标出。
  许秋这篇AM文章,当初为了追求工作量,做了从10纳米到20纳米不等的薄层电极器件,所以一共得到六组坐标。
  结果表明,半透明器件的薄层金属电极越薄,得到的色度坐标就越靠近图像的中央,也就是透过去的光越接近正常太阳光。
  晚上,许秋加了个小班,把AM的文章改好,审稿意见答复文件写好,交由魏兴思修改后发回给编辑。
  周日,模拟实验系统已经基于之前的Y3开发出了新的Y4、Y5材料。
  现在许秋手中有从Y1到Y5的一系列材料,其中:
  Y1是NT和单噻吩T的体系,中央的D单元为五元稠环,两侧的A单元为ICIN,性能不佳。
  Y2是NT和TT的体系,中央的D单元为七元稠环,两侧的A单元为ICIN。和给体J4结合,最高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3.3%。
  Y3是Y2经由侧链调控得到的产物,D、A单元的共轭结构相较Y2没有改变。和给体J4结合,最高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4.2%。
  Y4是基于Y3,将ICIN端基改为ICIN-2F的结构。和给体J2结合,效率14.3%,和给体J4结合,效率14.6%。
  Y5是基于Y3,将ICIN端基改为ICIN-2Cl的结构。和给体J2结合,效率14.7%,和给体J4结合,效率14.8%,和给体PTQ1结合,效率13.8%,和其他哪怕是初代的宽带隙给体结合,比如H1、FTAZ、PBDB-T之类的,器件效率也可以轻松破12%。
  这便是同一个领域不同体系的连携作用,一旦某个地方取得了突破,前期从其他领域中获得的经验,便可以立刻平铺过来。
  而如果没有之前的前期工作,哪怕拿到Y1,也得花费一番苦功夫,才能得到Y4、Y5。
  当下最高效率14.8%,距离15%只差一步之遥。
  周一早上。
  许秋在食堂和学妹一起吃早点的时候,突然愣了一下。
  他发现系统进阶了,马上意识到应该是上周修改过后的AM文章被接收了,SCI一区文章数量达到了十篇。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收到魏兴思转发过来的邮件,许秋便直接把“AM文章接收”这个消息分享给了身旁的学妹。
  “哇,师兄,好厉害~”韩嘉莹咬了咬豆浆的吸管,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师兄的第十篇SCI一区文章吧。”
  “是啊……”许秋有些微微吃惊:“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那必须的,我还记得具体的期刊呢。”韩嘉莹得意的笑了笑:“三篇AM,两篇AEM,一篇ACSEL,一篇Angew,一篇NC,一篇Joule(《焦耳》),怎么少了一篇……唔,是四篇AM才对,刚刚又发了一篇,师兄我说的没错吧。”
  “没错。”许秋宠溺的摸了摸学妹的脑袋。
  “那我呢,我发了几篇一区文章呢?”韩嘉莹追问。
  “这……”许秋犹犹豫豫的答不上来,只好开始猜测:“六篇?还是七篇?”
  “哼!”韩嘉莹双手叉腰,做出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回到材一216,许秋废了半天功夫把韩嘉莹安抚好,然后找了个角落,仔细查看系统消息。
  【检测到宿主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文章数量达到10篇。进阶任务已完成,获得20000积分,权限等级+1。
  【当前权限等级为8级,模拟实验系统I、II、III升级,周常任务奖励翻倍。】
  【检测到宿主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太阳能电池。】
  【获得进阶任务: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任一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任务奖励:???。】
  【模拟实验系统I(LV7):
  可以扫描一定空间内的实验设备、耗材,并在系统空间中将其完全模拟出来,宿主可以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每小时消耗100积分。
  当前可扫描的空间上限1立方千米。
  模拟实验室内开启内置加速功能,当前开放倍率1/64-64倍,使用该功能时,消耗积分为100*倍率积分每小时。】
  【模拟实验系统II(LV4):
  基本的模拟功能等同于模拟实验系统I,但时间流速与现实一致,且不可加速。
  允许宿主创造4个初级模拟实验人员,其各项实验技能等同于宿主自身,可以对其下达实验指令。
  每个模拟实验人员在执行实验指令时,每小时消耗100积分。】
  【模拟实验系统III(LV2):
  基本的模拟功能等同于模拟实验系统II。
  允许宿主创造2个高级模拟实验人员,其各项实验技能等同于宿主自身,可以对其下达实验指令。
  每个模拟实验人员在执行实验指令时,每小时消耗100积分。
  允许宿主支付额外的积分,让高级模拟实验人员执行宿主未熟练掌握实验技能的实验指令,依据实验指令与宿主已掌握技能的相关程度,消耗的额外积分,最低限度为0.1倍,最高限度上不封顶。】
  【科研辅助系统】
  权限等级:8
  积分:23.7万
  ……
  ##
  之前三选一的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两个,只剩下最后一个任务,发表一篇《自然》、《科学》、《细胞》CNS主刊。
  只是这次任务的奖励居然没有列出,也不知道会是什么?
  发表一篇CNS主刊,对于有机光伏领域这个不那么热门的领域虽然比较难,但许秋现在手里有新的Y系列材料,并不是很慌,努努力还是有很大概率可以完成的。
  另外,许秋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模拟实验室III,也就是高级模拟实验人员,现在人数由原来的1人变为2人,摸索的效率直接提高100%,当然消耗的积分数量也会随之加倍。
  好在之前许秋比较节制,积攒了不少积分,再加上这次系统升级周常任务的积分翻倍,现在倒是不用太担心积分消耗问题。
  只要不作死跨领域,基本上积分是花不完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