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让你媳妇回汝阴吧
长安皇宫前,杨国忠和李航拱手道别。
直到这会儿,高力士才追过来。
“尚书令留步!”
李航回过头,身后,便是高力士那张白皙无须的脸。
“陛下口谕,李子美,为何去年的事情,直到今年你才上报呢?”
李航拱手以示对李隆基的尊敬,这才开口道,“回陛下,节度使本就为朝廷武官,其麾下人多无可厚非,再者,各地节度使都存在吃空饷的情况,臣想,安禄山愿意替大唐养民,故此未曾上报。”
“朕知道了,尚书令幸苦了。”
高力士说完,立马变了一张脸,“尚书令,小人这也是传陛下口谕,怠慢之处还望见谅。”
“公公多虑了,我李航这点道理自然是明白的,还请公公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若是再晚些日子,恐怕潼关失守啊!”
一番话,李航对大唐,可谓是仁至义尽。
高力士却只是笑了笑,“奴婢一定带到!”
李航顿时叹了口气,他知道了,高力士一定不会给他传话。
回了自己家的宅子,李航已经不知道现在他能做些什么了。
潼关高力士造反,长安,李隆基又不相信自己,杨国忠倒是一个明白人,只是这个明白人显然左右不了李隆基的心思,可能这会儿还在心存侥幸。
万一,哥舒翰拦住了安禄山呢?
事实证明,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
第二日,长安来了急报。
李隆基几乎是迫不及待的翻开了急报,顿时呼吸急促起来。
密报上关系到了另外一个人,安思顺!
安禄山和安思顺都姓安,不光是一个姓,两人还曾是亲如一家的兄弟!
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弟,此前连上了几十封的奏表,说的就是安禄山不臣之心!
结果,朝廷按而不发,李隆基直到昨天才相信安禄山造反,其对安禄山的信任可见一般了,没人敢上奏啊。
而这个安思顺又是何人?
大唐的名将,郭子仪,李光弼,都是他栽培起来的!
若是没有安禄山和哥舒翰,他定然能成为大唐的名将!
但是在目前,他显然没能成为名将,哥舒翰拿了军权,第一件事便是囚禁了安思顺,上表李隆基,想要夺走安思顺的军权。
李隆基看过之后,顺手将本子仍在了桌子上,“哥舒翰上表,安思顺为安禄山的族弟,安禄山谋反,他也需拿下问审,诸位爱卿如何看待?”
当即有人站了出来,“陛下,理应如此。”
“荒谬!”李航气急,“这都什么时候了?安禄山三十万大军就在潼关外,这个时候哥舒翰上表说安思顺的事情?这不是荒谬么?他的急报和战事无关,你们居然还能说出理应如此的话来?”
李航越说越气,抬头间,瞧见杨国忠扭头看了自己一眼。
这一刻李航才想起来,安禄山是怎么造反的?
因为杨国忠害怕安禄山夺走了陛下的信任!故此非常的排挤!
而杨国忠和哥舒翰,正是好得如同一人!
想到这些,李航暮然想到了昨日的事情,自己请战,杨国忠这个老狐狸很少表态的,却是在昨日表示支持自己,以至于李隆基对自己起疑。
原来这一切都是老狐狸预谋的!
李航叹息了一声,躬身道,“陛下,安思顺和安禄山虽为同族兄弟,但在此前,安思顺一连上奏了数十封奏表,便是言其族兄安禄山造反之事,当务之急,应当避免内讧,一致向外啊!”
登时有人冷笑着走了出来,“若是安思顺心向安禄山,尚书令可敢以自己的项上人头作为担保呢?”
“胡闹!若真有此事,莫说尚书令只有一颗脑袋,便是十颗脑袋,斩了也无济于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目的只有一个,稳住哥舒翰,先把安思顺拿下再说!
一种颓然无力的感觉让李航心灰意冷…
朝堂上对于安思顺,除了李航之外,几乎没有分歧,拿下问审。
李航深深叹息了一声,深深知晓一件事,李隆基的批文送到潼关,安思顺立马便会查抄出和安禄山斯通的证据,当然,这份证据无关其他,乃是哥舒翰一手炮制的。
李航回到了府邸,却没有办理任何的公务,反倒是招呼李二明买酒来。
李二明担忧的看着李航,“公子,现在各地各部乱作一团,你应该站起来,少喝点罢。”
“哈哈!各地各部?过了今日,大唐就要走下坡路了!”李航哈哈大笑,“安思顺忠于大唐,你且看着,他会死在哥舒翰的手里!我不想走安思顺的路子。”
“公子这是?”李二明不明白李航打算干嘛。
李航笑了笑,“之前你不是问我汝阴的将士要不要调派到长安来么?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不会调过来,汝阴的兵马,是我们最后的根基了,他们就留在汝阴,替我守好汝阴即可,二明啊,你媳妇赶紧让她回汝阴吧…”
“回汝阴作甚?”李二明诧异的开口。
回汝阴作甚?因为长安马上就要乱了啊,就连皇帝李隆基,都要带着人逃跑了,他们留在长安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李航没有解释,他只是拍了拍李二明的肩膀,“你信我,就让你媳妇带人离开长安吧,顺便跟你师傅说一句,将人都撤回汝阴去,自家弟兄,死一个我都心疼。”
李二明点了点头,看着李航愁眉苦脸的喝酒,他扭头走了出去…
相对于李二明的不解,周正倒是清醒得多。
“陛下糊涂啊!”周正叹了口气,“安思顺乃是大唐的忠臣,结果却是被他们猜忌得兵权都没了,李子美这是心寒了!不光是李子美,怕是朝中稍微有些忠心报国的人,都心寒了!”
说到这里,周正看向了李二明,“公子没打算让武瑞和新瑞两营入京吧?”
李二明点了点头,“公子让我转告干爹,现在赶紧把我们在长安的人全都撤离出去,照他的意思,长安马上要乱了。”
“不至于,二十五万人,还有天险潼关之优势,如何可能拦不住安禄山?”周正叹了口气,他和大唐官员都是一个心思,哥舒翰,应该拦得住安禄山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