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海图和神秘的欧洲面纱(上)
“陛下,郑和进京了。”
朱允炆刚从龙榻上翻身下床,眯着惺忪的睡眼猛打哈欠,双喜就凑了过来。
“是吗。”
刚还神态萎靡的朱允炆陡然便来了精神:“人在哪呢。”
“乾清门外候着呢。”
“召,快召。”
朱允炆催促道:“别给朕穿这身了,换身轻简的便服来,通知内阁,今日的小朝会就不开了。
双喜你也是的,郑和既然入了宫,怎么不把朕喊醒呢,他都候多少时间了?”
“能有半个多时辰。”
“太不像话了。”
等两侧的宫女更好衣,朱允炆便疾步走出暖阁,边走还嘟囔道:“郑和为了朕在大海上飘了两三年,是朕的肱骨之臣,是咱们大明的功臣,怎么能让他候半个多时辰呢。”
主仆两人带着一众宫娥宦官脚步匆匆的穿廊过屋的步入乾清宫正殿,都没等朱允炆的屁股落下座,殿门外已经一声唱响。
“奴婢郑和叩见吾皇圣躬安。”
“快进来,进来。”
当下也顾不得落座了,朱允炆拾级而下,快步走到殿门门槛处看着起身的郑和,上下打量起来。
后者也是一脸微笑的看着朱允炆。
伸出手在郑和的肩头拍了几下,朱允炆感慨道:“好啊,我大明的靖海都督回来了,嗯,两年多没见,黑了,瘦了,也壮实了。”
一把拿捏住郑和的小臂,朱允炆便拉着后者进入大殿。
“别跟朕多礼,快坐,快坐。”
“奴婢不敢,请陛下先坐。”
朱允炆也没有再回自己上首的龙椅,就干脆在殿内两侧拜访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同时招呼郑和坐到自己身侧。
“用过早膳没?”
说完一拍额头:“现在才卯正,你又早早进宫候着朕,哪里来得及吃呢,双喜,差人去尚膳局弄点饭来。”
“诶。”
双喜奉上两杯茶水,应了一声。
郑和轻抬屁股微微躬身接过茶碗:“辛苦孙公公了。”
主仆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一阵,匆匆脚步声中,七八名小宦官便捧着各色糕点和一些包子、热粥之类的食物走了进来,将朱允炆和郑和之间的桌子上了个满满当当,多余放不下的还得另开一桌备着。
郑和动筷子之前刚打算谢恩,就见对面而坐的朱允炆埋头摆手,便也不在多客气。
“双喜啊,自己搬个凳子来也吃点,不然这一大桌浪费了怪可惜的。”
这主仆同食的事,双喜可比郑和的次数多多了,也不见外,谢恩的功夫自然有眼疾手快的‘干儿子’搬来凳子,坐下就吃。
这主仆相宜的画面要是放在十年前,恐怕朱允炆这个皇帝能被喷死,但即使现在让内阁的人看到,也没人会多说什么非议的言语。
朱允炆就是这么一个皇帝,公事上那是一丝不苟,一点情面都不讲,但私事上绝对的开明和宽和。
没办法,皇帝本身就是孤家寡人了,哪怕是面对皇后,因为身份的原因,本质上也是公私各半。
只有面对这些宦官仆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私事,是能够交朋友的一群人。
一个人如果处于长期孤独封闭的环境下,心理是会崩溃的。
一个心理变态的皇帝,想想都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啥时候回来的,朕这边都还没收到消息呢。”
“三天前在泉州港下的。”
郑和说道:“奴婢早了船队一天,下来后在泉州歇了一日,便快马疾鞭的赶了回来,所以也没有通知沿途的驿卒。”
出海阿拉伯寻找海图的事在郑和看来不算什么大事,也没必要整的跟报军情那般,搞出什么六百、八百加急。
太招摇了。
一个太监回个国都敢报加急?
那外廷又该炸锅了,不能给皇帝添麻烦。
朱允炆嗯了一声,复又问道:“泉州这些年变成什么样子了?一直听说泉州的繁华比之南京更甚,朕一直想去看看却苦于没有机会。“
“确实非常的繁盛。”
郑和将泉州港包括泉州府县的情况汇报了一遍,末了又笑道:“说来,奴婢这次回泉州港下船的时候,正好碰到皇商泉州分会开船,跟安定伯撞了个照面呢。”
“是吗。”
朱允炆抬起头,喝口热粥来了兴致:“朕这小舅子忙什么呢,朕让他在泉州负责福建的锦衣卫,没出什么纰漏吧。”
见朱允炆如此信任自己,直接将顾语的身份如实说出来,郑和就觉得心头暖暖的,笑道。
“托陛下的福,安定伯不仅没出什么漏子,还立了功呢。”
看到朱允炆面露疑惑,郑和便把海运司耿江和泉州水师衙门陆大虎的事都说了一遍,把朱允炆气的不清。
“简直是无法无天!”
骂了一句,朱允炆一根手指在桌面上连敲几下:“朕早就知道,泉州巨富之地,金山银海往来不息,这群官员一定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爪子的。一语成谶,这耿江和陆大虎简直是贼胆包天,竟然敢想着把海运司和水师衙门变成他们敛财的工具!”
大明对贪腐零容忍,动不动就是扒皮实草,但还是止不住官员前仆后继的去贪,朱允炆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跟内阁商量过这件事。
起初的原因众所周知,说官员穷,吃不起饭必然会犯法,朱允炆也表示理解。
都快饿死了,什么法律都是狗屁。
除了加俸,朱允炆开商禁和商税后,允许地方各省留存三成,而作为税务大户的泉州海运司,更是可以独留一成用于分润给署衙上下的官员胥吏。
泉州一年下来留存的税银多达数十万两,足够上下每个人分几十到一百两了,这是一笔足够他们实现小康生活,顿顿不缺肉的银子了。
但即使如此,还是止不住他们的心。
杀头都砍不断人心里的贪欲,人为财死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谈。
哪怕过一万年十万年,只要官员不换成AI机器人,那就永远还会有贪官。
等朱允炆骂完,郑和才继续说道:“现在这两人已经被安定伯拿进泉州锦衣卫大牢了,相信不日就会有奏本递上来。”
朱允炆轻嗯一声:“这没什么好说的,该砍头砍头,该抄家抄家,不过媳妇孩子什么的就别流放了,让泉州府衙给安排个纺织手工活之类的差事干吧,辽东苦寒,孩子去了未必活得下来。”
双喜和郑和两人都楞了一下。
这么多年来,朱允炆一向对贪官的狠那是有目共睹的,连当初自己本家的亲王贪,家眷都是一律流放,怎么现在,心软了?
这可能,就是一个人刚开始做皇帝的享受吧。
一句轻飘飘的话,流放也好,满门抄斩也罢朱允炆都没有什么感觉,他甚至很喜欢这种感觉。
但这句话落下,那就是新的层出不穷的人间惨剧。
朱棣靖难之后,列了一个‘从逆’的名单,包括了方孝孺、景清、齐泰、黄子澄、黄观等人,这些人的家眷多数被斩首,而女眷则充入教坊司。
“每日供数十人轮奸,昼夜不止,所生子女,为丁则杀,为女则继续为妓。”
靖难的灾难在这个时空没了,但胡蓝大案的惩罚一直存在着,内廷也一直留有记录,朱允炆当年来到这个时空后看到这些记录,才下定决心裁汰教坊司。
任何一个现代人,能看得惯这么一个完全发泄兽欲,充满了兽性的堪比尉安所的地方存在?
这段时间他在乾清宫,还是朱文奎拿着一些各地的题本说了一句。
“新的辽东布政使司上了份奏本,言充边流放的多是女眷带着襁褓幼儿,无有男丁庇护,夜受邻里奸淫之人甚多,不堪其辱悬梁自尽,子幼因无食则冻饿而亡。”
而后面一句话便扎进了朱允炆的心窝里。
“如果父皇认为这些官员都是罪大恶极之辈,那反不如将他们满门皆斩,流放的下场,反不如一刀砍了来的痛快。”
也或许是朱允炆自己这些年做皇帝老的快了些,加上子嗣也多了,感触更深了些?
“怎么了?朕脸上有花?”
见两人望着自己发楞,朱允炆还有些摸不清头脑,便开口问了一句,把两人惊醒。
“陛下仁慈。”
“罪罚相当,一人犯罪一人受罚,这也算是仁慈了。”
朱允炆心中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自己这所谓的‘仁慈’到底是对还是错。
“哦对了陛下,奴婢在泉州还碰到一件事。”
郑和想起了顾语跟耿江的事,便开口复述了一遍,末了有些担心的说道:“陛下,要不要给安定伯去个信,让他......”
“别管他。”
没想到朱允炆手一抬止住了郑和的话头,毫不在意的说道:“他想要玩火就让他玩,朕倒是想看看他能玩到何种的地步,而且他闹这么一出幺蛾子哪里有那么单纯。”
“陛下的意思。”
“这里面的事以后慢慢都会浮现出来的。”
岔开话题,朱允炆问道:“怎么样,说说你这趟出海的正事吧,海图拿到手了吗?”
眼下能让朱允炆唯一在乎的,便是自阿拉伯通往欧洲和非洲所有口岸的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