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四十七章 阿三的所谓国产(求订阅)

  杨橙好久没干坑人的买卖了,业务有点生疏,不过没关系,坑傻子还用得着熟练吗?那还不是想坑就坑了?
  MD,好激动,他现在看中将的眼神,冒的是那种几十年没碰女人似的绿光,看的中将大人后脊梁骨直冒寒气。
  杨橙决定了,以后好好跟这位将军处关系,人家手里握着的可都是实打实的美元,关键是还不用担心对祖国造成威胁,这买卖可以做!
  言归正传,正所谓东西多了挑花眼,印度有如此充足的进货源,他们的部队基本上看什么好上什么。
  至今印度士兵手中的枪炮武器,依旧是五彩斑斓,哪国都有。
  而枪炮型号的不一,又造成了弹药制式的不一,为本国统一生产增加了难度。
  为此,印度军方奉行“造不如买”,反正军费充足,花钱从外国进口成熟弹药,从性价比上,比自个吭哧吭哧生产的好用的多。
  花大钱去买弹药,这种行为从短期来看确实有助于更经济、更快捷地获得优质弹药,但长远来看,等于是用自己军队的订单帮助外国军工企业发展业绩,对于印度本国军工企业而言却是抢夺了发展的资源。
  也因此,印度国内兵工厂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技术裹足不前,经验,也就别提经验了,成功的没有,失败的倒是一大堆,虽然老话说失败是成功他妈,但也架不住这么坑妈的啊!
  没有发展不代表原地踏步,反过来还会进一步削弱了印度国内兵工厂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相反,印度的脏弹发展受到联合国五常的一致反对,几乎是全靠自力更生。
  结果虽然一路艰险,反而走得踏踏实实,现在世界上嘲笑印度弹药、火炮的人不少,嘲笑印度脏弹的没几个。
  当然了,无论从储备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印度和祖国的差距还有几十个小RB,威胁有,但谈不上大。
  反倒是那些拿着万国造的小兵们,那才是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膈应人!
  印度如今的这种局面,完全‘得益’于垄断和腐败。
  在印度,国内军火的采购基本都是国家兵工厂委员会旗下的企业来生产,而军事科技的研发则是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包揽。
  兵工委员会旗下拥有40余家工厂,年营业额约近2000亿卢比,作为印度百万大军的主要武器和弹药供应商,得到ZF支持,过着非常滋润的日子。
  然而靠着这种得天独厚的垄断地位,这些兵工企业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反正,武器研发和生产就算出现纰漏,花的也是纳税人的钱,负责人并不会因此受到相应的损害。
  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机构,被印度高层给生生变成了官僚主义盛行的机关。
  原本应该在外国军工企业竞争下枕戈待旦,自力更生,奋起直追,如今却变得优哉游哉,只需要敷衍着既定计划,就可安然度日。
  所谓的国产,也变成了引进外国技术,然后由本国企业进行粗加工这样一种模式。
  因为缺乏问责机制,印度权力人士失去了把军工做好的动力,权力寻租带来的个人收益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这样的情况印度人不知道吗?怎么可能,十个傻子里总有一个还算精明的吧?
  就比如个别眼界宽广的网民,其实对此也非常无奈。
  他们将兵工企业这种行为与公务员的腐败相提并论,建议应该把国防部的供应商都送进监狱。
  而印度ZF和军方也正在采取措施,他们准备引入印度民营企业的竞争。
  印度民营企业过去长期是外国企业和国有企业下的“第三等身份”,很难获得竞争机会。
  如今,印军希望在未来10年和民企就各型弹药的供应问题达成合作协议,总值超过30亿美元。
  这样,一方面能够刺激下国企的酒囊饭袋们,让他们注意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民营企业增长就业,激活经济。
  ZF鼓励民企生产的弹药,包括30毫米高爆、125毫米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T72和T90坦克使用)、122毫米火箭炮弹、23毫米高射炮弹药等。
  对于印度民企而言这当然是极大的利好。
  但是长期受到压制的印度民企,在所谓市场化环境中,真能争的过大权在握的兵工企业?
  要知道民营企业的起步可是非常低的,他们愿意花费金钱和精力去升级技术?
  再说印度人很懒,这样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恐怕印度人撑不了多久。
  站在杨橙的角度,自然希望印度的这项举措失败,只有腐败继续,他才有大把的利润可捞。
  不过就算民营企业产生威胁,估计也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现在还没必要为十年后担忧。
  说起来杨橙也是赶上好时候了,前几年,印度宁愿以ZF对ZF的形式来交易,就是因为被西方的私人军火商坑的太惨。
  然并卵,不管印度怎么做,怎么折腾,腐败屡禁不止,这是一个ZZ问题。
  30年前,因在“博福斯”火炮、HDW潜艇以及其他武器采购项目中存在大量吃回扣的行为,导致拉吉夫甘地ZF在一片指责声中被迫下台。
  自此以后,印度高层领导人为防止军事采购中的弊案引火烧身,只得尽量放慢新装备的采购步伐。
  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仅不能解决腐败问题,反而更不利于军队的发展,这么多年过去了,军队拼命想要实现现代化,却又将花不完的资金流回了国库。
  根深蒂固的腐败从官场到军方再蔓延到军事研发机构,可以说是一体化的腐败。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人启动了不少规模庞大且资金充裕的防务项目,用以向印度军队提供先进的战斗机、坦克和导弹。
  但几十年过去了,这些项目钱花了不少,却没有一样东西令军方感到满意,最后又得回到对外采购的老路上去,陷入了死循环。
  在这些项目中,LCA战斗机和“阿琼”式坦克的开发基本上算是失败了,而被视为颇有成效的导弹项目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前些年,印度军方手中还没有一种导弹能够飞出国境线,这破玩意就别称为导弹了,火箭炮都哭晕在厕所——我们家可没这种丢人的亲戚!
  曾经印度人引以为傲的“大地”短程导弹由于射程过近且使用液体推进剂,根本就难以发挥作用;而射程较远的“烈火”导弹还处于修修补补的试验阶段,离装备部队仍遥遥无期;至于其他改型导弹,如“阿什卡”等,其战略作用也较有限。
  反正这些导弹也就剩下个名字,作用没比狙击枪大多少,甚至还比不上狙击枪的杀伤力呢,至少随便开一枪还有蒙中的可能,导弹都飞不出去,还容易炸死自己人。
  国营机构实际上垄断了印度的军事科技研发,致使许多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仍难以进入印度国防工业领域。
  而在美国,大量中、小规模的防务承包商构成了研发与创新的主体,但印度显然仍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尽管之前说了,印度通过各种计划试图引入一些私营部门参与军事采购,但印度国防机构对这些私营企业仍充满了不信任,来自国外的供货商仍比印度国内的私营小公司更容易赢得印度军队的合同。
  造成体制性腐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的国防体系一直无法摆脱对北极熊武器装备的依赖。
  印度最初寻求苏联武器装备的原因有目共睹,既然美国选择了支持巴基斯坦,印度自然会倒向苏联。
  但是,印度做出这种ZZ决策背后,还有一些不可言明的想法,印度认为,属于国营性质的苏联国防工业不会存在腐败现象,而西方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往往唯利是图,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然而,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实际上北极熊供货商和西方公司一样也大搞腐败,只是由于苏联实行封闭的体制,腐败现象在苏联国内从未得到真实的报道。
  尽管北极熊自由媒体已对北极熊军火贸易中的问题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但印度仍在沿袭以往的传统观念。
  不仅如此,为北极熊供货方服务的印度“经纪商”,更是把北极熊人做生意的各种伎俩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近来会在引进“戈尔什科夫”号翻新航母的交易中遭受种种磨难,也就是杨橙手里没航母,不然非得让阿三认清谁才是真大爷!
  多次的吃亏上当,让印度宁愿以ZF对ZF的形式做军火生意,也不愿意和西方公司直接打交道,但这样做往往又会招致军方用户的不满,他们需要和供货商签订较长期限的维护保养协议。
  也正是由于观念作祟,印度与美国的ZZ关系虽然日趋密切,但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仍未有很大的起色。
  说白了,美国只拿印度当钱袋子,根本没把阿三当人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