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过苦日子的英国人

  在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丘吉尔首相所处的位置还是十分重要的,不管美国人想要干什么,丘吉尔首相都是鼎力相助的,但是有了毛远山的这个世界,恐怕这位首相阁下就要退居二线了,因为英国越来越不中用,所以英国人的地位也是不断下降的,就现在这个情况来看,英国人的地位比德国人强不了多少,所以美国决定牺牲他们的利益,美国人不是不知道现在的情况,一旦英伦三岛上没有了空军的助手,华夏人就会跟饿狼一样,一下子全部都会扑过去的,英伦三岛上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用自己的屁股也能够想到刚刚复苏的英伦三岛,很有可能会回到两年前。
  从1939年开始,可以说英伦三岛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那个时候希特勒发动了著名的海狮计划,大量的飞机开始空袭英伦三岛,那个时候人们的心理就变得恐惧,就害怕希特勒的军队能够杀过来,后来希特勒的军队虽然杀过来了,但他们也只是在海边驻扎而已,大英帝国的军事力量还是可以的,并没有办法冲过大英帝国的抵抗,所以那个时候老百姓都坚信,他们肯定会迎来明天的,在他们的抵抗之下,德国人终究是坚持不住了,毕竟德国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强国,他的资源让他没有办法打持久战,所以他把在英国的一切利益卖给了华夏人,华夏人这个时候就来到了英国的领土上。
  对于华夏这个国家,所有的英国人都是看不起的,他们认为这个国家曾经是他们的殖民地,虽然并没有毁掉华夏的大清政权,但英国在华夏的确是有各种各样的特权的,所以英国人并没有把华夏看在眼里,就是这个他们看不起的半殖民地,现在竟然跑到了他们的头上,而且进攻的能力比德国人强多了,因为华夏的战列舰比较多,所以大英帝国只能是放弃所有的滩头阵地,他们退缩到了英伦三岛的里面,当时英国屈辱的跟华夏缔结条约,把境内大部分值钱的东西都交给了华夏,这样才换取了华夏的撤退,大英帝国才算是保住了他们最后的领土。
  每个英国人想起当时的事情,恐怕都会感觉到屈辱的,但那个时候是没有办法的,德国人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战争潜力,华夏人那个时候来势汹汹的,如果要跟华夏人继续抵抗下去,恐怕整个英伦三岛都会变成华夏人的殖民地,那个时候才是闹出了世界最大的笑话,所以他们必须得跟华夏人缔结条约,不管华夏人提出的要求多么的艰难,不管华夏人想要在他们的土地上做什么,那个时候他们都得忍着,就好像那位总指挥说的一样,要把大英帝国带给我们的耻辱十倍还给他们,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当年的情况全世界震惊,现在英国人想起那个事情还抬不起头呢!
  不过自从那件事情之后,英国除了海外殖民地和华夏有冲突之外,英国本土基本上就跟华夏没什么冲突了,华夏人袭击美国人的运输船,但现在美国人的运输船大部分都在法国登陆,并没有在英国当作一个中转站,原来没有和德国结盟的时候,英国的确是美国人的大本营,所有的东西都要先运送到英国这里,然后从英国转到欧洲去,现在法国沿岸的港口非常多,根本不需要在中间多一个转让的,这样会多出3到5天的时间,对于前线的士兵来说,3到5天的时间已经非常多了,他们不能够容忍这样浪费时间的行为,所以英国的重要性就继续下降。
  当时的大英帝国已经体会到了这一点,在这场战争当中,大英帝国非常明白,他们必须得紧跟在美国的后面,如果一旦掉队的话,那他们根本就是跟不上的,现在的战争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在英国军队当中,很多人都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一部分人见识了德国的闪击战,他们也更新了自己的脑子,但是当华夏和美国争霸的时候,1939年的一切又可以被抛弃了,从华夏和美国交手开始,其他的国家都沦为了二流国家,因为他们根本就插不上手,主要就是战争潜力问题,如果大英帝国还有那么多的殖民地,还能够保持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那么大英帝国也是可以加入进去了。
  可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不断的丢失,别说是海上霸权了,能够在欧洲这一块地区拥有制海权,那也是大英帝国不敢想的事情了,原来大英帝国的军舰驰骋于四大洋,不管是什么国家的门口,基本上都有大英帝国的军舰,但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先不说美国人的军舰,毕竟双方是盟友关系,美国人的军舰停在这里是很正常的,最要命的就是那些华夏军舰,他们也在大西洋里到处的游荡,而且时不时的还会靠近英国本土,每当那些军舰靠近英国本土的时候,整个国家都会陷入一片恐慌,华夏人也不是没有空袭过他们。
  按照英国军情六处得到的情报,只要英国国内有成规模的工业区建成,华夏的海军航空兵肯定会来光临的,虽然他们不能够把整个工业区给炸没,但至少也会给你们制造不小的灾难,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老百姓就对政府提出了反对意见,让政府把工业区修得远远的,尽量不要和居民区挨得太近,这样就算是华夏人轰炸的话,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对于他们这种鸵鸟思想,英国政府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真以为这样就能够救你们吗?反正英国的衰弱是有目共睹的,但他们从没有想到会到这个程度,美国人竟然是把他们给抛弃了,而且让他们快点儿的放弃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