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全面监视

  在对待印度的问题上,盟军内部也产生了激烈的争吵,按照美国人的想法,这件事情就不能答应那些华夏人,应该用很强硬的态度给华夏人顶回去,现在印度虽然没有对华夏参战,但印度是站在英国阵营上的,盟军司令部认为印度应该听从盟军司令部的意思,不能跟华夏方面进行和谈,但是英国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想法,英国认为印度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在英国的扶持之下,但有些事情跟盟军司令部没什么关系,印度政府可以完全自己做主的,其实这就涉及到双方的一个利益问题了,如果双方有共同的利益的话,恐怕也就不会有类似的争吵了,现在双方的利益是相左的。
  对于美国人来说,任何能够让华夏不好过的事情他们都是好过的,所以这件事情应该不让华夏人好过,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美国人在印度没有任何的利益,他们当然不会在乎印度的死活,甚至是不会在乎上面英国人的死活,只需要最华夏强硬就好了,但是英国人能够这么做吗?如果他们真的对华夏强硬了,印度就好像人家嘴中的一块肉一样,想要什么时候吃就能够什么时候吃,华夏人真的一口吃下去了,英国在亚洲可就连一块殖民地都没有了,这不仅仅是一个面子的问题,在战略上也是有些说不过去的,所以英国方面不准备听盟军司令部的。
  当华夏和英国谈判的时候,盟军司令部就表示了非常的不满意,但是英国人也有自己的理由的,这场谈判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那些人也是印度人聘请的,只是印度人的一些顾问而已,这场谈判的主角是华夏跟印度,我们英国人只是从旁进行协助,希望调停地区内的关系,对于英国人的这个说法,盟军司令部的人都想要揍他们了,你们说的这是人话吗?那些印度人如果没有得到你们的命令,他们敢于跟华夏进行谈判吗?那些印度人是个什么德性?当我们美国人都是不知道的吗?发展了那么多年了,连一些小型的加工厂都制作不出来,他们怎么有胆子跟华夏人进行谈判呢?
  这个问题在盟军司令部内部闹腾起来了,双方可以说都是不想让步的,最终这件事情到了丘吉尔首相和罗斯福总统那里,双方下面的人也都闹腾了一阵子了,就让你们两个人来决定这件事情吧!
  丘吉尔首相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总算是把罗斯福总统给劝说住了,没有让他们的内部出现什么裂痕,丘吉尔首相说的很明白,如果这个时候跟华夏硬顶,华夏人肯定会发动战争的,先不管战争的胜败,印度那个时候可就没有现在的生产力了,包括很多的农业产品在内,根本没有办法支援盟军,另外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华夏胜利了呢,华夏现在在全世界进行了很多的战争,可以说他们胜利的时候是居多的,万一让他们在印度取得了胜利,那么盟军在亚洲就更加没有落脚点了,虽然现在印度不敢直接支援菲律宾,但至少也算是一种威慑。
  商量的结果最终是美国人让步,其实罗斯福总统也不想让步的,不过丘吉尔首相说的是在理的,现在他们在亚洲没有多少的力量,前一段时间在菲律宾,刚刚吃了个亏,那边还没有恢复元气呢,如果让华夏人占领印度的话,他们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那么整个亚洲都是华夏人的后院儿,谁知道华夏人会如何发展这块地区?华夏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老百姓,如果让他们利用印度的那些耕地,现在的粮食产量能够达到一倍以上,华夏国内就可以消除饥饿人口,那个时候就可以解放更多的人出来,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的。
  虽然这件事情被妥善的解决了,但是罗斯福总统的心里还是不舒服的,他敏捷的感觉到了一些转变,就算是在盟军的内部,美国人也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的控制了,原来他们可以依靠美国的援助控制各国,但现在美国在欧洲设立了很多的生产基地,在英国国内也设立了一些生产基地,虽然这些生产基地还掌握在美国的手中,但如果英国人想要武力夺取的话,美国方面还真是没有多大的能耐,恐怕正是因为这些生产能力让这些国家都开始远离美国了,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掌握话语权了。
  双方的首脑会谈完毕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就接到了一项秘密的命令,在欧洲所有的生产基地秘密安装炸药,这些炸药不见得现在是起爆的,但必须得保证美国人掌握在手中,如果最后双方谈判破裂的话,又或者盟国的各个国家想要离心离德的话,这些炸药就应该起作用了,要让整个欧洲没有任何一点的生产力,这就是中央情报局接到的命令,当那些特工接到这个命令之后,他们简直认为上面的人疯了,这是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工业区,是在华夏人的炸弹下建立起来的工业区,难道有朝一日我们会把这里全部都毁掉吗?用我们的双手亲手毁掉这里吗?
  当这些特工向上面询问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都被带走了,美国派过来很多冷血的特工,只要是不愿意执行这项任务的,不管你是哪国人,反正都会被送到美国的集中营的,美国上下也必须得统一思想,如果这件事情泄露出去的话,恐怕欧洲盟国就都不会跟着美国混了,这也是美国方面一个比较害怕的事情,正是因为这一点,绝不能够让这件事情就这样泄露下去,所以美国采取了铁血政策,不管你以前有多大的功劳,也不管你以前有多么深的后台,如果你不勤勤恳肯的执行这项任务,那么你现在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敌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