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德国的态度

  根据合约的约定,双方在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海军力量都不是多强大,华夏方面出动了大批的飞机,算是给自己获得了一个先机,但是当飞机返航之后,双方的舰炮就得上阵了,在舰炮领域,虽然华夏的军舰上装上了炮瞄雷达,而且还可以率先锁定自己卖给英国人的驱逐舰,但是在这样的作弊情况之下,双方也只能是打一个平手,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突破性的表现,这也难怪了,大英帝国的海军有几百年的历史,咱们连十年的历史都没有能够出现这样的一个结果,那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军舰上的炮手已经很努力了,在训练的时候能够打出很好的成绩,可是当战场上实战的时候,他们就有些颤抖了,毕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实战,你到战列舰的炮弹在他们旁边爆炸的时候,这些炮手全部都有失水准了,原本十发炮弹至少得有两三发能够命中,现在20发炮弹能有一发命中的就不错。
  军官对于这种情况也表示理解,并没有大声的咒骂他们,其实这些军官也有些害怕,这是华夏跟英国舰队第一次势均力敌的决战,在亚洲地区,虽然双方的海军也进行过战斗,但都是华夏的实力比较强悍,英国舰队的实力比较弱,只有在苏伊士运河这个地方,双方的实力算是最省的,因为条约的限制,双方只能在这个地区驻扎这些军队,虽然后来华夏增加了不少的军队,但是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要拼质量了。
  从土耳其过来的飞机,扔完炸弹就回去了,并没有给英国舰队造成多大的损伤,只是把一艘重巡洋舰给炸伤了,但是并没有伤筋动骨,这艘重巡洋舰还在继续的战斗。
  英国海军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但是英国陆军就不行了,保安团的士兵势如破竹,都快要占领了英国陆军的司令部了,海军方面还在发电报,让英国陆军坚持一下,只要给他们两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就可以解决掉华夏的海军,然后杀回来帮助陆军防守这一地区,可当一个小时过去之后,英国的士兵看到了岸上的国旗落下去了,升上了华夏的国旗。
  老赵乐呵呵的一手点着香烟,一手在拉旁边的绳子,老赵亲手把咱华夏的国旗给升上去了,在苏伊士运河这个地区,咱们也生过很多次,齐了,但是这里是英国占领区,这可是第一次升旗,本来是排长打下来的,但排长把这个机会交给了老赵,老赵的儿子刚刚在国内出生,老赵想去拍个照片儿,然后把照片寄给儿子,让他儿子知道老子在国外没丢人。
  当华夏国旗升起来之后,陆地上还存在一些负隅顽抗的英国士兵,他们也都知道大势已去,继续的闹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就排着队打着白旗从碉堡当中出来了,华夏的陆地战斗算是解决了。
  英国海军也看到了陆地方面的情况,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必要进行决战了,英国海军迅速的进行了靠拢,把一些没有用的军舰直接扔下了,接上了那些军舰上的士兵,然后快速的朝着直布罗陀海峡跑去,只要是能够跑到大西洋上,那么他们还能够撤回英国,如果在地中海当中被华夏的潜艇缠上,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埋葬在地中海了,在地中海的海域里,大约有数千名英国海军的亡灵,他们可不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看着远去的英国舰队,徐东制止了海军的支援,如果不是陆军取得了胜利,华夏海军此刻还在苦战当中呢,你们跟英国人的差距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也就别追上去了,让飞机象征性的追两次就行了,徐东用盟军电码发出了电报,让地中海和大西洋当中的我国和德国潜艇进行拦截。
  “报告司令长官,我们的潜艇都已经回复了,但是德国潜艇并没有回复我们。”胜利之余,一句话让徐东有些不怎么舒服,这些德国人想要干什么?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干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好像根本就不是我们的盟军了,虽然前一阵子闹出来了间谍事件,在双方脸上的事情还是在保持着呢,难道现在连脸都不要了吗?
  “继续给他们发电报,同时给在柏林的吴上校发电报,让他去质问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我们跟德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就此结束了吗?如果结束了的话,我今天就敢宣布,德国船只禁止通过苏伊士运河。”徐东霸气的说道,在地中海地区,我国的潜艇是最为强悍的,可是在大西洋地区,德国的潜艇才是最强悍的,现在英国舰队落荒而逃,只要是两国潜艇能够携手合作,至少还能够留下他们20%的军舰,如果没有了德国潜艇帮忙,咱们这边也就是搔痒痒而已,他们在地中海当中肯定会跑得很快的,而且直布罗陀地区还会有英军的空军支援,想要进攻他们是有些困难的。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刚刚获得了胜利,那边德国佬又这么不合作,在德国柏林的吴东杰接到了苏伊士运河地区的电报,他也是压下了自己的怒气,这一段时间,各地的军官都在发电报,都在质问跟德国的合作问题,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德国人都在推诿,如果德国人不想合作的话,那我们华夏完全不需要跟他们合作,就等他们的一句准话儿了。
  吴东杰拉开了自己的窗户,因为战争的原因,柏林街头是越来越萧条了,现在公共汽车成为了柏林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原来的那些小汽车都已经熄火了,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源,连前线都没有足够的能源,更加不要说后方的老百姓了,如果德国真的不合作的话,那就让你们继续萧条下去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