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防空塔

  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修建防空塔,实在是这个玩意儿耗资巨大,几乎快要赶上好几辆坦克的价格了,而且还得从国内运来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这些东西如果修建成其他的碉堡,肯定要比现在好得多,但是当战争爆发的时候,这些人看到不断的美国飞机,被这些防空塔给打下来,一个个都闭上了自己的嘴,看来国内那边的建议还是很有作用的,德国人发明这个玩意儿也不是为了浪费资源的,现在德国的所有资源都是非常珍贵的,所以人家的这个东西就很有用处。
  整个柏林只有几个防空塔,所以起到的作用有限,但是在东南亚的华夏基地当中,周围竖立着20个防空塔,谁让咱们有钱呢,虽然在整体国力上没办法跟美国对比,但是在这么一个小基地当中,我们还是有足够的资源的,这就是把拳头收起来的好处,当时很多人都劝毛远山占领整个东南亚,何必要跟美国和日本进行分割,现在算是明白了,实力不行的情况下,就算把这些地盘都吃下去,早晚也得吐出来。
  美军的飞机刚开进来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过防空塔会那么厉害,虽然他们在柏林见过这样的,但那是驻欧洲的美军,跟驻扎在亚洲的美军不是一回事儿,在亚洲的美军最主要的敌人是日本人,日本人是个什么情况他们很清楚,虽然靠着刺刀的勇猛获得了几次胜利,但只要美国人站稳脚跟,这些日本人就是被宰的命,跟欧洲的德国人可完全不一样,好几辆谢尔曼坦克面对虎王坦克的事情在欧洲预演过,但是在亚洲却没有这样的事情。
  美国人跟着华夏人学会了战略轰炸,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欧洲的战场上,美国的大型轰炸机几乎都要把德国给打傻了,但是在这里并不是欧洲,这里可是亚洲,是华夏人的大本营,他们在这里布置了大量的防空武器,外加上一些战斗机和防空飞艇,这绝对不是美国人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的,飞艇都已经升到了2000米的高空,他们可以在这里充当一个防空平台,尤其是对付这些大型的轰炸机,虽然他们并不灵活,但他们上面的火力十分猛烈,十几挺重机枪一块儿面对一个方向,这对于那些重型轰炸机来说就跟做噩梦一样。
  最要命的就是在他们的头顶上,还有一些大型的飞艇,这些大型飞艇上面安装的都是40毫米的小型火炮,这种火炮可以从上到下的袭击大型的轰炸机,这个战略本来是要用到欧洲方面军的,没想到那边苏联的飞机被干掉的太快,这个战略也就没有开向战场,反而是亚洲地区用着了。
  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员都知道,自己出一次任务就是在鬼门关上行走,死亡率大概在12%左右,可是这一次让他们改观了,死亡率高达45%,大约一半的人都回不来,这就是华夏人的防空能力。
  “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华夏人都会飞了吗?难道他们在我们去的路上都埋伏好了吗?为什么出动了550架重型轰炸机,到现在只回来了310架,剩下的那些飞机都到什么地方去了?你们必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要不然的话,我把你们全部都送上军事法庭。”麦克阿瑟将军大声的说道,在澳大利亚的飞机场上,麦克阿瑟将军站在指挥塔的旁边,他在这里已经站了好几个小时了,他希望他的孩子们都能够回来,很可惜只回来了310架飞机,这里已经出现了半个小时的空窗了,在这半个小时之内,并没有任何一架飞机回来。
  美国的生产力是很强悍,尤其是飞机的生产力,在原来的历史上,美国人在1945年总共生产出来了22万架各类飞机,现在这个时候虽然赶不上1945年,可那些都是战斗机之类的,这种四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可是生产不出来的,这种飞机生产的工序比较长,而且上面需要的人员比较多,像这种损失,美国人也是承受不起的,一天损失了200多架飞机,这种战略轰炸是要长时间才能够看到效果,按照麦克阿瑟将军制定的轰炸计划,至少还要15天才能够完成,如果每天都损失200多架飞机,亚洲地区就没有任何的重型轰炸机了。
  美国人想要把这个空当给填上,那必须得停止对欧洲地区的支援,这是欧洲战区的人所不能够接受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跟麦克阿瑟将军已经是规划好了,他们把美国的生产力分为两部分,不可能会有其他的部分再产生,他们都已经是说好了,谁也不能占用对方的一部分生产力,如果按照现在的这个损失程度,麦克阿瑟将军真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战斗,失去了战略轰炸,那就代表着在进攻的过程当中,将要遭遇更多的敌人,会对自己的军队进行更大的打击,死的人数也会呈直线上升,跟欧洲战场比起来,自己这边的死人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将军阁下,华夏人使用了太多的新战术,尤其是他们的飞艇,在我们上方大约1500米处,这已经是我们的重型轰炸机能飞的最高的高度了,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各种打击,他们确实能够居高临下的对我们进行打击,很多重型轰炸机都还没有飞到目标呢,直接就被他们干掉了,而且他们的地面防空也十分厉害,88毫米和105毫米的防空炮遍地都是,随便就能够覆盖一片空域,我们的重型轰炸机根本就冲不过去呀。”活着回来的飞行队长有些疲惫的说道,这个家伙能够捡回一条命,纯粹是运气,他所带领的18架飞机,目前只回来了十架飞机,40%的飞机留在了东南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