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_分章阅读

  第119章三国(五十)
  可能因为有了事业和重大使命的缘故,这只小骡子此时的双眼里头闪着明亮的光,它头颅高昂,任由夏安然抚了抚它的脑袋和短短的鬃毛。
  小蹄子更是骄傲得踏在地上,发出踢踢踏踏的声音。那是只有打了马蹄铁之后的畜类才会发出的清脆响声。
  驴和骡自然本身不会被打马蹄铁,马蹄铁是为了保护马匹的蹄子,目前主要是为了保护负重较大的重骑兵的马匹的蹄子。因为它们的压力太大,容易使得蹄子上的角质层破损,从而可能会引起马匹因为不适,而刻意减轻这只蹄子的落地时间,导致重心不稳。
  当然,也有为了保护需要长途奔袭的马蹄的因素。
  而对于驴来说,它们主要靠腰腹发力以拖拉货物,并不以负重为主,也不需要长途奔袭,但是这只骡子还是拥有了自己的小鞋子。因为它是夏安然的骡,没错,就是因为它是腐败的特权阶级!
  他本来就长得高壮,身上有马的基因,如今在这群矮小的驴子中可谓鹤立鸡群。
  夏安然给它塞了一个苹果,少少骡就在众驴羡慕的目光中三两口将苹果嚼了咽下去,脖子昂的高高的,露出了挂在脖子上的红色项圈。
  负责押送这批粮食的将士名为贾逵。夏安然同他打了一声招呼,此人正是之前那个发现颍川矿区时候当地的哪位贾县令。夏安然在回到了昌邑之后,便派人调取了这个人的案录,发现这的确是一个人才,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之前都被埋没了。
  既然是人才,当然没有不用的道理。
  这回名唤贾逵的年轻人快被调进了昌邑,后在培训是又发现他居然算是一个文武全才,还是武力值还不低的那一种。
  昌邑正是缺人的时候,此次被安排运送粮草,也是曹操对他信任的表现,二人互相见礼之后并未多说什么,少少骡其实是夏安然托关系插入这支运粮队的,有关这件事,夏安然之前便已同贾逵打过了招呼,到时候希望贾逵能够稍稍注意一下这匹骡子的个人情况。
  毕竟这是曹营唯一的一匹成年骡子,它的数据非常有参考价值。
  贾逵负责押送粮食的终点,正是吕布那儿,在昌邑出发,来回可能不过二十日。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目前运粮所行之地都是自己的腹地,有黄河在,即便袁绍军想要偷渡,难度也很高。
  但是在送完粮食之后,他们还要承担运送回伤患的任务。考虑到此,所花费的时间可能要更长一些。
  粮队缓缓离开了夏安然的视线往北方走去,夏安然只看了不过数息,便收回了视线。
  他作为此次战役的粮草运输总指挥,任务十分繁重。
  此次战役,因为多线开战的缘故。之前曹营分散储粮的优势,便在此时展现了出来。
  除了昌邑这一部分储粮之外,各个战线的扎营地距离储粮的地方基本都控制在五日的来回之内。而夏安然所负责的调粮,便是自昌邑城以及更南部的一些储粮城镇将粮食送上此时作为中转点的粮库。
  因为如今战争不过刚刚开打,消耗还不大,所以他还能相对轻松,而一等战事开始胶着,双方开启拉力战模式,对于粮草和药物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到那个时候,他可能就要天天加班了。
  荀彧这次将运送粮草的任务全权交给了夏安然——这个于后勤上还能算作是新人的青年,是因为他要集中力量应付,随时可能会反水的勋贵们。
  不只是汉臣,还有兖州城之内之前老老实实的世家阶级。
  而事实上,后者才更为棘手。
  汉室的诸多大臣们,在之前一次又一次打压之后,已经学乖了许多,而且他们不久之前,还出文斥责过袁绍,倘若昌邑城当真被破,小皇帝再被掳到袁绍那里,那么,他们就只能将命运寄托在袁绍是不是记仇上面了。
  几个老臣不约而同在心中唾弃了一句曹孟德的老奸巨猾。并在心中深深觉得,这一切都是曹孟德的阴谋。
  曹孟德若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话,一定会觉得自己非常的无辜。
  因为真正引导舆论的实则为贾诩。
  贾诩,因为之前向夏安然献策而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他口称可以为曹营开启科举选士的方法之后的事,夏安然并没有多管。以他的段数对上贾诩纯属就是送菜。之后发生什么夏安然不知道,但是他突然发现有一天贾诩出现在了属于曹军的官方会议之上。
  能够出现在这儿的基本就是曹操的心腹爱将了,这是连刘关张都没有的待遇,因为刘关张三人他们所真正忠诚的不是曹操,而是汉室皇帝。于这一点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夏安然看到贾诩的时候,只是稍稍吃了一惊,二人互相点头,他便坐到了文士的第三席。
  曹操的班子自从建立开始采用了就不是以官职论座次的方式,而是非常单纯也非常直接得按照你加入曹营的时间排序。
  在最初就是养成按这个习惯的时候,曹营的人也不多,大家也不曾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而等到了后来大家也都习惯了,也懒得再换位子。
  这一点的优势就在于不容易有心理落差感,但是缺点也有可能会造成群臣之间反而没有了拼劲,毕竟座位的列席本身也是一种对于人向上爬的一种鼓励。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曹营觉得这一点很好,并没有改进的需要。
  话题扯远了,再说回来,就之后夏安然所得到的信息而言,科举制暂时并没有进入议案,甚至连风声都不曾有,但是夏安然很清楚任何一个聪明的君王都不会放弃科举选拔的方式,因为只有这种方法他得到手的人才,才是属于自己……而不是属于手下的某一方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