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一章 海鲜

  第两百零一章海鲜
  醉里挑灯看剑,此时在明镜庄大院,全在挑灯看罐。
  大家都很自觉,签完字的谁也没走。第二轮酒菜上来,除了些武将,谁也没心思喝几杯。草草吃完饭,已是举灯之时。
  高台再次被清空,只留下八张桌子,前面七张摆放着东西,许多是琉璃制成的罐子,这些琉璃比起开始的差距太大,不但样式不好看,其色彩透明度也不高。始终是琉璃,大家可以看见,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罐里面,全是装的鱼肉和海藻。
  何浩然将李豫父子请上高台,指着面前的罐对大家高声介绍:
  “以前我对皇上说过,要大力开发沿海。海上贸易有多赚钱,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最主要一件事,海里的食物太多了。我大唐有些地方还有吃不饱穿不暧的百姓,一样样解决。要是能将海里的鱼藻类带上来,每年至少能为我大唐增加百分之十几的食物。”
  这些罐一出现,李豫父子就明白是什么回事。他们已经吃过什么咸鱼酸鱼之类东西,御厨得到何浩然的指点,做出来的东西十分不错,起码李豫也能吃到肚里。
  许多官员是第一次听到他要弄海里的食物,商人只有沿海一带的才知道。他在三个地方,建了六个很大的海食制作厂,早就在收那些渔民捕获的鱼。收取的价格不错,每天都有大量鱼进去,但没见他们将那些东西卖出来。
  在未得到琉璃配方时,他想吃独食。后来自己的资金跟不上,只好又和王家合伙搞海食制作。顺便在王家那里借了二十几万两白银,去投资他的琉璃厂。
  一看一说大家都明白了,不少人有相似的疑问,沈沉说:
  “鱼晒干后能保存较长时间,但干鱼并不好吃。如果不晒干更容易腐烂,何将军想是要将它们流通到我整个大唐,加工等等,不能挨四五个月非常困难,将军有何方法?”
  何浩然不怕大家抢他的生意,这种生意他现在巴不得有人抢。参预的人多竞争越大,到时候大唐的食物也会越来越多。
  “沈老的疑问我已经解决,其实很简单、密封。我这是为了大家能看清楚里面的东西,不一定要用琉璃,比如瓷器,凡是能密封的东西都可以。在海边盐很好弄,可以用盐将鱼腌制,晒干后装进瓷器中,在装之前先用火烘烤瓷器,将里面不好的空气去掉,这是一种方法。
  第二种不用晒干鱼,直接腌制后密封到里面,还可以加些米面、生姜等等,并不固定,味道要比纯的腌鱼好得多。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不用密封,用水将其养着,不能让水被吸干,快完时要加水,像这个瓷器。”
  桌上只有几个不是琉璃,他指着一个半人高的土瓷,上面用碗盖着,边缘有一道凹槽,里面装的全是水。
  “其它的我就不一一讲述了,制鱼有很多种方法,像这个坛子里的鱼肉海带。”他抱起一个脑袋大的圆土坛:
  “如果完全将口封闭,里面的肉我敢保证,起码能管十个月不腐,并且可以打开就吃。大家想想,要是我军将士出征时,能带些作为干粮,不但能改善生活,还十分方便。所以这种鱼制品,是专为远行和出征的将士所准备。”
  意义又进一步得到升华,许多武将一脸激动,真能管十个月,就打算途中四个月,还有六个月的保质期。他们全都是受过罪的,上过战场之人,没人没吃过腐烂之食。
  李豫双手接过土坛,看了一圈不知从何处打开。懂事的何浩然说:
  “我来帮父皇打开。”
  一片片深红的鱼肉被夹到盘里,还有些黑色之物被带出来。一股很浓的味道冲出,李豫皱了皱眉问:
  “这是何物?”
  “可以叫它干豆食,加些进去味更美。”
  李豫从来没吃过如此有味之物,对这种味道很是不喜。此时他没得挑,一大堆子民站在四周,带着笑容吃夹了片送入嘴里。一种从感受过、无法形容的味道瞬间占据他的口腔,很快顺着食道进入胃里。
  “好,简直太好吃了,”李豫没有虚伪。开始闻到这像屎一般的豆食鱼,他还以为是不是腐烂了。要不是在何浩然这里,几个太监一定先来试毒。
  “这味开始我闻不惯,但吃起来非常不错,大家都来尝尝。”
  原本太子第二个吃,硬推给郭子仪,郭子仪实在推不过,吃了几口放声大笑:
  “这东西真是世间难得的美食,我大唐将士以后有福了。浩然,价格多少,给老夫送几百坛到府上去。”
  前面两个老大都赞不绝口,一个个大臣将最后一点怀疑尽去,走上台争相品尝,何浩然笑着说:
  “可惜京城不适合办海食制作厂,这些东西,还是从广州那边弄来的第一批试验品。待以后正式投产,自会运送到京城来。这种叫豆食鱼,卖给军队一坛只要两钱银子,如果是外面买,一坛八钱。”
  郭子仪点头没有说话,李豫欣慰地说:
  “难得你有这份心,就先供应给军队吧!大家也别再争了,边疆将士温饱才是最重要的。”
  张延赏难得问话,指着桌上十几罐问:
  “这些都能生食吗?”
  “有些不能,”他一一给大家介绍完,指着两大罐琉璃装的东西:
  “这两罐叫海带,海里生长之物。孕妇、胃病者忌食。但其它一些病者吃了很有好处,比如心血类病者。在海里非常普遍,如同陆上之草。沿海之民以前并不识此物,可炖汤、拌凉菜食。晾干盐制后管上几年也不成问题。”
  大家今天得到的惊喜太多了,何浩然的话很轻松就灌输进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质疑。无论能不能生食的,全都被打开,大家一一试看。有些人甚至塞进嘴里,吃的结果当然不是咸就是酸。
  张延赏吐出嘴里的海带皮叹声说:“以前我听说何将军要开发沿海,还有些不以为然。不说为朝廷增加的赋税,只算这些饱民之物,就足以让朝廷花大力气去做。能得将军,真是我大唐的荣幸。”
  张延赏的这句话很有深意,何浩然如凭空出现,虽是在定秦堡捞出来的,但谁都不相信。这么有本事聪明之人,居然保护不了亲人?
  张延赏说这些话,明显就是他以后都不会再追究这些问题了。何浩然做了这么多事,每一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何必要去刨根问底呢?
  不过好奇的人太多了,元载忍不住,将心里的话问出:
  “何将军所住之事,大多是闻所未闻,古来皆无。要是按功劳来算,皇上怎么封赏我也毫无意见。将军做这些太过匪夷所思了,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些你究竟是从哪里学来?以前我听说一些东西你是从梦中所学。就算做四五天的梦,也不可能学到这么多东西吧?”
  李豫父子没有帮忙,他们知道得最多。封意为曾说他:“生在不应该时期,逆天而行,虽有大功于社稷,恐此生难有后人。”
  这些话两人根本听不懂真正的含意,事后派人去寻找封意为,前不久找到了,可惜找到的是一座坟。他们对何浩然的兴趣,一点不下于在场之人。
  有点像逼宫的样子,一个个全都专注何浩然。这种场景以前只有在电视上见过,就好比乔峰在聚贤庄,面对成百上千的武林异道。感觉令他十分不舒服,再用梦忽悠也不会有人相信,他想了想反问元载:
  “我像不像是外邦派来的奸细?”
  “绝无可能,”元载说了句内心话。哪有如此笨的帝王,派这样聪明的人来当奸细,搞好它国?
  “那我就不说了,现在说什么你们都不会相信。”他抬头看着天空:
  “有些东西其实很简单,但偏偏有人将它想得很复杂。有些东西很复杂,一些人偏偏想得太简单。我可以这样说,就算封意为那样的异人,他懂的也没我多。我如此年青就会这些,难道是靠本事学的吗?在什么地方能学这些?如无玄门,怎能如此。”
  不少人的脑袋有些痛,想了半天他的话,又想到他做的梦那里。他说得也对,如此年青就会这些,真不可能是学来的,也没什么地方可学。除了玄之又玄的神佛论,实在无法解释。
  这也算一种解释,李豫给还想追问的人画上句号:
  “大家以后不要再质问浩然了,无论如何,他所作之事全都是有利于我大唐,这就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