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堂屋里寂静一片,忽然只听杨大学士连道三声:“好,好,好!”
  其余三位副考官立刻过来:“杨大人,可是看到优秀的文章了?”
  杨淇立刻将这份卷子展示出来:“诸位大人可曾看过这份作品?”
  一位副考官道:“唐慎唐景则?这人的卷子我记得,在那九人中,他无论是制艺还是试帖诗,都不够夺人出众,但每篇都优秀夯实,在九人中属于中上。而且他字迹秀美,颇有他的恩师傅渭傅大人的风范。”
  “原来是傅大人的高徒。”
  “王大人的书法天下闻名,他的师弟自然也字劲朗秀。”
  在傅渭和王溱不知道的时候,他们又收获了一堆马屁。
  杨大学士道:“这人的《周易》五题,看似每篇文章都写得中规中矩,但诸位请看,他每篇破题时,都写了另外四篇。这是一分为五,五篇合一,写了一篇大文啊!”
  众人这才仔细看起来。
  “大善!”
  杨淇越看唐慎的卷子,越是喜欢。
  他们选出来的这十个人中,只有唐慎和另一个人选的是《周易》。另一人文辞华美,却写得一般。杨淇是翰林院中最典型的清高穷翰林,唐慎从他选的这五道题目中就能看出,杨淇孤高自傲,自我要求极高。
  相较于另一个辞藻华丽的考生,杨淇更爱唐慎的这五篇,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夫自胜之强,君子寻道而法天之理也。小辨以行,上之所履,是合天以为德,神化乃至极!
  这说的便是他杨淇啊!
  不与那浑浑噩噩的官场众臣同流合污!
  杨淇甚至有了让唐慎得本届解元的想法。他将这个念头与其他三位副考官说了。
  三位副考官都惊讶道:“虽说这唐慎的《周易》五篇写得好,但他第一场的卷子,答得并不如那刘泽。大人先前也说,刘泽是当之无愧的解元。”
  有人猜测道:“杨大人……莫非喜欢《周易》?”
  杨淇:“……”
  要是唐慎在这,恐怕会大吃一惊。王溱说好的“世人皆知,杨大学士爱《周易》”呢?这是哪来的世人皆知!
  杨淇再看了看唐慎的《周易》五篇,又去看刘泽的卷子。刘泽选的是《春秋》,写了《春秋》五篇。
  “天命如此啊!”
  九月初一,乡试放榜。
  姚三本来想去贡院前看官差放榜,但唐慎拦住他:“你可知今日有多少人围在贡院外?”
  姚三哪里知道:“不知道。”
  唐慎:“一万多考生,至少有七八千人想知道自己的成绩。他们还有亲朋好友,加在一块,怎么也得一两万人围在桂榜旁。咱们没有午夜排队,哪里看得到!别去了,让奉笔在人群外头听着声音,若是报到咱们的名字,回来告知一声就是。举人我还是考得上的。”
  这时候,陆掌柜和林账房也都北上来到了盛京。
  旁人说这话,林账房还不信,觉得是说大话。但唐慎说了,林账房摸着胡子道:“姚三不去了,让奉笔去。听到消息,往回报就是。”
  奉笔领了命令前往贡院,唐慎等人在家中等着。
  时间渐渐过去,奉笔还没回来,连唐慎也有点急了。他从书架上翻出王溱给的那本《法门寺碑》,一遍遍的临摹,借此精心。等到日上三竿,奉笔急急地跑回来,脸颊涨得通红,喜不自胜。
  众人一看就知道唐慎肯定中了。
  姚三:“你快些说,小东家中了?中了多少名。”
  “中……中了!”
  唐慎从书房里走出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他长长松了一口气。
  林账房问道:“多少名?”
  奉笔喝了口茶,喘过气:“亚元!公子中了亚元!”
  众人全部一愣。
  下一秒,院子外传来吹锣打鼓的声音。穿着官服、系着红带的官差们进入院落,笑着道喜:“贺江南姑苏府唐慎唐景则,高中本届盛京乡试亚元!”
  亚元,乡试第二。
  唐慎哈哈一笑,看向姚三:“赏。”
  姚三立刻拿出准备好的银裸子,分给这些报喜的官差。
  知道成绩后,唐慎立刻前往傅府,向傅渭报喜。
  傅渭竟然一点不惊讶,而是笑着对唐慎说:“不错。”
  唐慎想了想,道:“先生莫非也派人去贡院外头等着了?”
  温书童子在一旁插嘴道:“可不是,我一大早就去贡院外面排队了呢,在地上睡了一夜!”
  唐慎心中一暖。
  傅渭的两个学生,王溱当年是真正的三元及第,童试、乡试、会试都是第一。这次唐慎得了乡试第二,傅渭并没不高兴,反而觉得自己这个学生是真的努力了。
  王子丰出身琅琊王氏,五岁就拜他傅希如为师。唐慎是真正的寒门学子,年仅十五便有这番成就与学问,实在难得。
  傅渭问道:“可曾向你师兄报喜?”
  唐慎:“还未。”
  “那便去吧,子丰也算是你半个先生了。”
  唐慎点点头,又去尚书府。
  等到王溱回来,只见唐慎在花厅里老老实实地等他。一见到他进门,唐慎立刻站起来,道:“多谢子丰师兄乡试每场给我送的考篮,景则未曾得本届解元,让师兄失望了。”
  王溱脚步一顿,望着唐慎恭恭敬敬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他这个小师弟,倒是会先发制人。
  “一万人中的亚元,难道就不好了?”
  唐慎作揖:“师兄当年是解元。”
  王溱让管家又上了一杯茶,他没坐在花厅的上座,反而随意地坐在了唐慎身边的椅子上。他忽然道:“古来说,有龙凤呈祥之意。”
  唐慎:“?”什么玩意儿?
  王溱真心实意地感叹道:“我是解元,小师弟是亚元。包揽前二,正如那龙凤呈祥,咱们师门齐全了。”
  唐慎:“……”
  你王子丰怕不是脑子有毛病吧!!!
  作者有话要说:  小唐郎:谁和你是龙凤啊!
  隔壁老王:嗯?我只是说,我与小师弟都是人中龙凤。小师弟想到什么了吗?
  第39章
  两人在花厅内喝茶, 屋外渐渐飘起了雨。是一场疾来的骤雨, 只听一阵阵雨打芭蕉的清脆声。
  王溱静静地品茶, 他就穿着簇新的正红官服,显然是刚回府就来找唐慎了。唐慎悄悄地打量他一眼,知道自己这位师兄虽说……某些方面有点古怪, 为人不可捉摸,行为举止也难以预料,但目前看来, 总归对他并无恶意。
  唐慎心里叹了口气:王子丰就是爱怼人了一点, 他担着就是。
  唐慎正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就听王溱突然道:“这次乡试第二场, 你选了《周易》五题?”
  唐慎愣了愣,坐正了说道:“是。听子丰师兄说, 本届主考官杨大学士喜欢《周易》,我就取巧, 写了《周易》。”
  “写得不错。”
  唐慎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错。
  很快他反应过来,杨大学士与王溱同朝为官,自己是王溱师弟的事情在国子监不是秘密, 或许杨大学士也知道。那么他私底下告诉王溱自己写的文章, 也不是不可能。
  刚接受了这个想法,唐慎拿起茶杯,正要再喝一口,就眼睁睁看见王溱从袖口里拿出一叠厚厚的宣纸。这叠宣纸的顶端有一层薄薄的纸糊痕迹,再看那纸上, 随着王溱翻阅的动作,赫然是一手熟练的馆阁体!
  唐慎瞠目结舌,端着茶杯,手放在半空中,喝也不是,放也不是。
  卧槽!
  王子丰滥用私权到这个份上了!
  连他的乡试卷子都偷偷拿过来了啊!!!
  这要放后世,岂不是把高考卷子都拿出来看了?
  仿佛听到了唐慎的心声,王溱抬起头,看着唐慎震惊的模样,故作诧异地说道:“小师弟该不会不知道,乡试卷子是可以自由调取的吧?”
  “啊?”
  “为了防止考官不公,出现批阅考卷的缺漏,任何考生在放榜后都可以随意调取自己的考卷。童试卷子放在县衙,保留一年;乡试和会试的考卷放在贡院,保留三年。小师弟竟然不知道?”
  唐慎:“……”
  他哪里知道这种事啊!
  既然考生可以随意调取自己的卷子,那么王溱能拿出他的卷子,看上去好像就不是那么惊悚了。
  王溱笑道:“坐过来看吧。”
  唐慎犹豫片刻,走到王溱身旁,坐了下来。
  花厅里放的椅子是张雕花紫檀罗汉椅,将椅子中央的小茶几往一旁推了推,便能容纳两人并肩而坐。
  乡试共有九天,三场各三天,唐慎在里头待着无法洗澡,休息得也不好。能够考完试就耗尽了他的心力,如今有机会看自己写的内容,对他来说不仅有温故之效,也可查漏补缺。
  唐慎看着自己第一场写的两篇制艺,如今再看,发现有几句话若是用其他表述,可能更贴合原意,也更惊艳。他看到阅卷官贴在考卷后面的评语,写的是“开段极为精彩,挥洒自如,转折变化,张合有度”。
  乡试、会试对阅卷官更折磨人的一点就是,每篇文章,哪怕写的再烂,阅卷官都得贴上批语。批语是统一批发的,除非这篇文章真的太好,让阅卷官忍不住合掌赞叹,心甘情愿地为它亲手写批语,否则大多数批语都是后期贴上去的。
  唐慎第一场的卷子,上头的批语就是统一批发版,被人贴上去的。
  而第二场的《周易》五篇,却是由人写了一手极为漂亮的王派行书,亲自写上去的。
  王溱:“听闻是杨大学士亲手写的。”
  杨大学士写的是:『文之大善求愈远而弥存,峻厉之气蓬勃而生,此之所言皆为他人所不能道也。』
  唐慎点点头。
  杨大学士果然爱惨了《周易》。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