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叶尘微微颔首,表示对韩熙载所言肯定,说道:“韩相公所言极是,所以朕打算将湟州、青海湖,昆仓山等地的吐蕃人放在后面。先对与宋、辽两国多年均不接壤的凉州、瓜州等地出兵。”
  贾宪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时出兵西域,还不到时候,至少从财政上准备并不充分。且与辽军大战结束还不到半年时间。”
  叶尘摇了摇头,说道:“贾爱卿所言不错,以我祥符国如今国力、军力,此时出兵西域并非是最佳时期,但是若考虑到宋、辽两国可能的干预,我们便不能再等。先后与宋、辽大战,让两大国畏惧于我祥符国,不敢对我们轻启战端,但我祥符国毕竟是小国,而宋、辽乃当世大国,这种畏惧必然难以长久。所以,朕是在和宋、辽两国抢时间,抢在两国有能力或者敢对我祥符国出兵之前,把河西走廊尽数拿下,让我祥符国国力壮大。”
  马文韬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如今形势的确是时不我待,但是宋、辽两国虎视眈眈,臣以为出兵西域不可超过三个军团六万之数。否则我祥符国内当有可能陷入险境。”
  贾宪还想说什么,但最终欲言又止,他最近正在计算若是出兵西域所用粮草、银钱等耗费,现在结果还没有计算出,劝阻的话没有说服力,他要等调查计算结果出来之后,以数字说服陛下和众臣。
  叶尘没有立刻回应马文韬的话,而是看向胡三光,说道:“对四万多辽军俘虏的甄别和劝降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胡三光当即说道:“回禀陛下,四万辽国俘虏中有一万一千人实为久居于辽地的汉民,除了少部人家族中有人在辽国身居高位者之外,有九千七百多人已经劝降,当可打散编入我军之中,另有一万两千多契丹族人在辽国没有家室,也已经劝降,可以考虑用之。剩余的俘虏虽然在体会到开矿之暗无天日后大多表示愿意降伏于我祥符国,但随时可能反叛,臣以为不可用之。”
  叶尘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说道:“诸位爱卿大可放心。朕最后决定若真的出兵西域,出动大军不算胡三光所说降军,绝不会超过六万人。”
  韩熙载和马文韬等人微松了一口气,前者说道:“陛下,以臣之见,要把凉州、瓜州等河西走廊占为己有,便要在武力征服之后,就要驻军控制,移民实边,两者互辅,才算是真正的征服了所占领之地,否则西域商路不可能长久畅通。可是,驻军控制容易,但移民实边却几乎不可能难,我们祥符国本来就地广人稀,壮劳力更是不足,再加上如今工商农牧四业一齐发展,现在看着是蒸蒸日上,百业俱兴了,可再发展下去,必然会处处缺人,严重制约进一步发展。所以,臣认为如今我祥符国是没有闲人移去驻边?而且故土难离,如非得已,谁肯移民?”
  叶尘叹了口气,说道:“韩相公所言有理,我们如今最缺的就是人。我祥符国自是没有多余的人移民至西域,更何况就算有足够的百姓,多半也是不愿意的。所以解决韩相公所言问题,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说到这里,叶尘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说道:“诸位爱卿认为何为富国强兵?”
  韩熙载率先说道:“臣以为富国强兵当以富民为前提。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富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叶尘不置可否,张泊紧接着说道:“臣以为富国强兵当以农业为基础。所谓‘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便是这个道理。”
  叶尘依然没有说话,马文韬想了一下,说道:“臣以为当采取政治、农事、工商和军事相结合的措施。作内政而寓军令,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士、农、工、商各就其业,各尽其力。参其国而伍其鄙,武政听属,文政听乡,使民忙时务农,闲时习武。如此这般,便可以使国家平时保持雄厚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战时具有卫国制敌的坚实基础,守则固,攻则胜。”
  马文韬这次说得很全面,也抓住了叶尘当前于国内推行之策。但眼见叶尘之神色依然没有变化,众人便知道马文韬所言也没有说到陛下满意之处,苦思冥想之时,一时间也没人说话。
  叶尘见此,说道:“三位爱卿所言皆是正理,然这些正理朕虽然不知道天下人有多少能够认识到,但朕知道祥符学院不少学生便有此见识,《祥符新闻》和《夏京快报》的投稿之中也有人会提到此理。”
  叶尘明言三人所说并无出奇之处,且知者甚多,以韩熙载、张泊和马文韬的身份不由脸色发烧。但紧接着叶尘又说道:“宋国占据最为富庶之地,人口众多,又有我华夏千年积累,当是天下间人才最为济济之国,朕相信这些道理宋国朝中和民间知者人更多。但为何宋国立国二十载,却败于朕立国才一年的祥符国。于富国强兵之道上还要逊于我祥符国。”
  马文韬说道:“这是因为世间之事知易行难。”
  韩熙载说道:“这是因为我祥符国有陛下这等英明圣主的原因。”
  叶尘笑了笑,毫不谦虚地说道:“两位相公所言皆是有理,但正如马相公所言知易行难,这行是谁在行,自然是人在行,然宋国也有人,且人更多,为何他们行却比我祥符国行要难得多。朕自不谦虚,这其中自有朕之引导推行之功,但具体做事还需要人去做。可这人却又有所不同。”
  第872章 最宝贵的终是人才
  胡三光突然想起陛下曾经在宋国时说过的一句话——决定一切的终极奥义——是人,不由心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陛下之意是富国强兵关键是在人。”
  叶尘微微一笑,说道:“决定一切的终极奥义是人,更确切的说决定富国强兵的是人才,或者说这个世间最为重要、宝贵的始终是人才。因为任何事情到最后都需要有人去实施、去落实。再好的策略,再好的思想,若是没有人能够变成现实,或者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错误,那也是枉然。所以,朕立国之后,不管财政有多困难,都从未耽误过重文兴教的推动。”
  众人闻言,皆是恍然大悟,细细回忆这一年多以来,祥符学院、军事学院、十数家依托工坊开办的工匠培训学校,各州县中学和小学。活字印刷发明之后,遍布国内的书店,以及书店内廉价的书册。
  这种程度的推行文教,所建学校之多闻所未闻,不说西北这地方,即使是中原历代王朝也从未做到此事。而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培养人才。
  但是,叶尘这时又叹了口气,说道:“然而,我祥符国培养的人才,军事学院不算,等真正能够用到的时候至少还要两年后祥符学院第一批学生毕业。如今我们欲要进军河西走廊,然则以我祥符国如今的军力攻下河西走廊诸州虽然不敢说必然一帆风顺,但只是迟早的事情。可是,自古以来因为西域异族林立,豪强纷争不断。所谓文治武功,这武功之道对于河西走廊诸地来说,如今我祥符国不缺,缺的便是文治上的东西……打下疆土容易,可如何得人心却是难中之难,不从这上面下功夫,单靠刀利马快是不成的。而这却是我们如今在打河西走廊之前最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众臣神色肃然凝重,表示深以为然。
  叶尘又说道:“这一年多以来,我们的确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改土归流之法,但世间之事最为忌讳的便是凡事只遵守教条,要知道具体事情当具体分析,能够实行于我们祥符国异族之中改土归流之法,未必就适合河西走廊。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人才的问题,我们需要既懂得治理地方,且又熟悉河西走廊的人才。我们大行文教,所培养的人才短时间内还用不上,但朕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做却另有惊喜,不但有许多在宋、辽不得志的士才子们望风而来,西域竟然也有士林名儒来投奔我祥符国。瓜洲的公羊仲仁,其家族在瓜州有很大的势力,而他本人是一位博鸿儒,更兼精通天、地理、西域民情,他在瓜州开堂讲,授业弟子据已有五百多人。而自公羊仲仁往下这五百多人却是土生土长的河西走廊,乃至西域人,再加上他们受过公羊仲仁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所以稍加以培训便是我们用来在战后底层控制治理百姓的最佳人选。”
  “此外,在西域这种虎狼之地,贫苦人家哪里读得起书?公羊仲仁这五百多弟子,大多都有一定的家世背景,若是能够让公羊仲仁真心投降于我祥符国,便可通过他得到这五百多弟子,乃至五百多弟子身后在西域家境殷实,有一定地位的门户的支持。”
  唐兴武和其他人一样,一脸欣喜、肃然,表现得也不骄不燥稳坐如山,心思却在调整运转——这些话叶尘为何要让自己听见,他绝对不相信是因为叶尘太过看重他,所以特意将他召来。
  红色的绒布拉开,露出里面那张阔大地地图,祥符国黄色的疆土已经准备好了向着西方延伸。并且唐兴武忽然有一种祥符国疆土延伸的势头十分迅猛的感觉,而东南方的宋国虽然看上去依然是个庞然大物,但在祥符国这头正在无时无刻都在成长的老虎面前,却让人有一种臃肿不堪的感觉。
  唐兴武看着那张地图,听着不停传入耳中地讨论之声,身处祥符国的权力中心,才第一次感受到祥符国强悍的行事风格与狂野地企图心,但却又将文治武功和富国强兵看得如此通透,在叶尘的带领下,任何一次扩张竟然都要做得不留任何隐患。
  不对,我这个时候难道不是在第一时间想着要将这那端木仲仁除去吗?
  ……
  ……
  端木仲仁知道茶楼酒馆永远都是了解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最好的地方。
  眼看着前面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天茗茶楼,他就随着两个身着青色的祥符学院学生服的青年走上了茶楼。
  才进门,厚厚的帘子垂下来,端木仲仁就发现街市上的喧嚣一下子就被门帘给隔绝在外面了。
  里面竟然是一副小桥流水的世界,长着肥厚枝叶的花木把偌大的一个茶楼分割成无数个小小的天地。
  两个青年明显是和别人有约,才进门,就被一个伙计给领到了一处满是竹子的雅间。
  端木仲仁背着手细细的观察一枝桃花,总觉得不对劲,这时候哪来的桃花啊,尤其是这支桃花死板板的没有半分生气,探手一模,才无声的发笑了一下,枝干倒是真实的枝干,上面娇艳的桃花却是绢帛制作成的。
  一个青衣小帽的伙计笑吟吟的站在后面,也不催促,等着端木仲仁发话好上前伺候。
  端木仲仁收回手,笑着对伙计道:“哪里人多,就带我去那里,这一路赶路实在是孤独的太久了。”
  伙计毫不怀疑,来茶楼想要打听到一些消息的外地人太多了,他连忙施礼道:“既然先生喜欢热闹,不妨移步茶堂,那里正好有茶博士烹茶,说书人说书,最是热闹不过。”
  端木仲仁点点头,随着侧身领路的伙计,穿过一片绿色的藤蔓,又走过一道长长的回廊,眼前顿时一片空旷。
  伙计伸长了脖子扫视了一眼茶堂,指着靠边的一张桌子笑道:“您来的正是时候,茶博士正在烹第一遍茶水,说书的吴老七,也正准备俗讲呢。”
  端木仲仁莞尔一笑,随着伙计来到桌案前,点了一些细点,要了一壶泡茶,慢慢的啜饮茶水,等待听说书人的俗讲。
  说书人在唐时便已经出现,这东西是伴随着盛世,经历了五代乱世,反而越来越兴盛,不过也和茶馆的兴起有着很大的关系。
  以前的说书人只能在市井,乡野中聚三五百姓,讲讲六朝以来的志怪小说、唐人传奇、寺院俗讲、五代乱世英雄等等。
  后来逐渐进驻茶馆,勾栏,瓦肆之后就有了新的变化,内容更加的精致,故事更加的扣人心弦。
  主要以谈古论今的形式最后风靡华夏各地。
  其中最著名的要说三分!
  所谓的三分也就是魏蜀吴三国争天下的故事,听着云集,闻听玄德兵败,众人喝骂者有之,泫然泪下者有之,闻听曹操兵败,众人则又喜又快。
  端木仲仁这些天车马劳顿,此时安坐茶楼,品尝茶水,听故事对他来说倒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事情,特别是当这家天茗茶楼说书人的镇尺一响之后,端木仲仁脸上和煦的笑容就显得更加惬意了。
  无他,只因为这个说书人今天没有讲三分,更没有讲神怪异志,讲的却是去年底与辽国的那场大战。
  在说书人的嘴里,祥符国玄武军团军团长展熊武如同魔神一般杀敌无数,一柄巨刀如同一条活过来的蛟龙,胯下战马,孤身一人冲进辽国西京道武州,一人独战辽国万人部落的军阵里搅得周天寒彻。
  经历了最初的愕然之后,端木仲仁很快神色平静,品茗嗑坚果非常的享受,听着说书人嘴里的夸大言词。
  在众人的连天的叫好声里,说书人终于说完了故事,按照端木仲仁对话本故事的认知来看,这个故事应该能成为祥符国说书人的看家故事。
  不论趣味性,还是故事性,以及人物刻画方面都很不错,算是一个很难得的故事。
  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个故事绝对不是什么街面上的说书人就能编篡出来的,有些话,根本就不是说书人能说出来的,应该是经过有心人仔细加工之后出来的精品。他却不知道这是应叶尘之意,两家报纸将祥符国自战后几个月来,从最底层的士兵到军团长这个层次的高级将领,各自树立了一两名超级英雄或者无敌将军的典型,这些书书人岂能不会借鉴。
  但端木仲仁隐隐觉得这样很好,世人愚昧,喜欢听这些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这样对凝聚民心,提升军队士气和效死之心都有很大好处。
  这时有报博士拿着最新版的《祥符新闻》和《夏京快报》站了出来,开始每日每隔上两个时辰便解读一遍的差事。
  ……
  ……
  端木仲仁自茶楼里面出来时,马文韬已经在楼下等待多时。
  自己的行踪被祥符国朝廷所掌握,端木仲仁小小的吃了一惊,要知道他这次东行,除了家中自己的儿子之外,没有告诉任何人。
  第873章 果然是妙计
  紧接着得知来接自己的人竟然是祥符国左相大人之后,他心中也颇为自傲和被重视的欣喜。自己不是祥符国的敌人,而祥符国朝廷却早就知道自己,且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行踪。不管怎么说被人重视和高看总是一件好事。
  马文韬将端木仲仁接到了祥符国国宾馆,并设宴接风洗尘。
  第二日和第三日,韩熙载和徐铉又接连去亲自拜访。
  祥符国能够被尊称为大儒的只有韩熙载、马文韬和徐铉。且这三人又身居高位,由这三人出面接待,可谓是表现出了祥符国皇帝和朝廷最高规格的重视。端木仲仁在来祥符国之前其实也没有下定决心要投诚祥符国,但这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他已经有了投诚之意,但他为人自傲,若是在祥符国受不到应有的礼遇,他也未必就会投效。可如今,祥符国表现出这般礼贤下士,让他终于有投效之决心。但这最后的决心还要等见了祥符国皇帝之后才能确定。
  ……
  ……
  夏京,皇宫,政务殿。
  叶尘微笑道:“端木先生一路东来,辛苦了。”
  端木仲仁笑着说道:“千里路比起老夫在祥符国所见所闻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能够见识到陛下这等英明之主,老夫实乃不虚此行。”
  叶尘叹道:“自大唐势衰,吐蕃占据河西走廊之后,吐蕃、回纥、拓拔氏次第统御这里,隔绝了西域数百万汉人与中原的往来。然而,朕听说那里依旧是教不绝,许多问精深的儒家弟子在那狼烟四起、处处杀伐,唯尚武力的地方,努力地传播着中原汉,历两百年而薪火不绝,实是难能可贵。这其中就属端木先生功业最大,朕好生钦佩。端木先生若是喜欢我祥符国,不妨于我祥符国常住,似先生这等济世治国之大才,朕求贤若渴,必委以重任。”
  端木仲仁打了个呵呵,没有立刻正面回答叶尘的话,而是说道:“听说活字印刷术是陛下亲自指点工匠所发明,老夫在瓜州时第一次所见,便感觉远胜于雕版印刷,对大力推行文教,实有莫大的助益。可笑的是,朕来祥符国之前,听从中原来的商人说有人把这门技术传入中原后,一些士林名流却颇为不屑。”
  这件事情叶尘自然也听说了,他晒然一笑,说道:“那些所谓名流,夸夸其谈,弃实务虚,哪是真正重视文教之人。那些士林名流认为,雕版印刷刻工精美,那字都是请名士誊抄刻模的,字字都是精妙的书法,一卷书印出来,就是一部精品。而活字印刷,字体千篇一律,粗制滥造,在他们看来这却是亵渎学问。”
  端木仲仁说道:“可笑,可笑之极啊!这些所谓士林名流,简直是买椟还珠,忘却了书本存在的根本意义,反倒是我等西北、西域的边荒地区,能有本书读,对读书人来说这是极为不易的事了,反而没人在乎这些东西。只有像老夫这样的那样的西域儒者,一代代历尽艰辛,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口口相传地向后人传递着我华夏儒家精髓,才明白活版印刷大大降低了印书成本,对普及书本,传播问具有多么重大的作用。在老夫看来,活字印刷,早晚取代雕版印刷,在中原和江南也要形成主流。”
  叶尘微微颔首,表示深以为是,然后眸中精光闪过,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朕有意发兵河西走廊,使得黄金商道重新纳入我汉家之下,端木先生何以教我。”
  端木仲仁说道:“老夫自顺州入境,一路所见,陛下所为当为千古圣君。老夫钦佩之极。老夫无所能教,但若陛下发兵西域,老夫倒有一策献于陛下。”
  叶尘眼睛一亮,说道:“端木先生请说,朕洗耳恭听。”
  端木仲仁说道:“我华夏历朝历代都是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儒教礼法来统治百姓,可西域诸国、诸势力却以宗教结合武力统治百姓,且他们已经习惯这样。因为,在西域十之七八的人都信教,且极为虔诚。目前,在西域信徒最多的两教是佛教和大食教。佛教多以汉族、吐蕃、党项、羌族为主。比如,于阖国全民信仰佛教,也正因为此,那信仰大食教的回鹘和回纥多年来对于阖国极为仇视,征伐不断,如今于阖国已经灭国在即。所以陛下若要发兵西域,当先要在宗教方面下些功夫,这样一来,不管是攻城,还是事后稳定统治,都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是大食教排外性太强,且教义极端,老夫认为不用考虑。所以陛下当在佛教方面做一些准备才行。”
  叶尘说道:“端木先生认为当如何做准备?”
  端木仲仁说道:“首先在祥符国大力提倡译经印经,尊崇佛教,且推出一名精通佛宗教义高僧,大肆宣扬他的名声,让其名声远扬于西域,这样势必能够把西域的活佛们全都拉到陛下身边,而有了这些活佛寺主们相助,陛下攻下西域之后,上令下达,推行治理,必然会无往而不利。”
  叶尘由衷赞道:“端木先生所言,果然是极妙之策。”
  ……
  ……
  叶尘和端木仲仁谈至晚饭时间,叶尘留后者于宫中用膳,端木仲仁略一推辞,便欣然答应。
  饭后,端木仲仁告辞,叶尘回到了后宫,刚刚走过一半,就见六名宫女各自挎着一个食盒走向后宫深处,忙让辛石唤住她们,诧异地道:“这是给谁送餐。”
  六名宫女扭头一看是叶尘,忙蹲身施礼道:“奴婢见过陛下,奴婢是到洞天殿给皇后送饭。”在叶尘强力坚持下,除了正式场合之外,皇宫中废除了平日间不管何时何地宫女侍卫见了皇帝、皇后、妃子、公主便要跪拜的规定。
  叶尘一听要去洞天殿,便知道玉道香又闭关了,不由苦笑一声,他自然知道玉道香闭关与喻清妍怀孕有关,玉道香苦于功法特殊,在未跨入半天先天境界之前不能行男女床事,眼见喻贵妃怀孕,心中岂能不急、不羡慕。所以便只好闭关苦修。
  叶尘心中却不禁有些担忧,毕竟这种心境下闭关修炼却是很凶险的,他可是对四年前他假死潜身于当时南唐金陵时,与玉道香第一次同床共枕,玉道香因为心境不宁而走火入魔的事情印象深刻。
  但是,担忧也没有用,以玉道香的性格,如今身为皇后,其实魔女的性格也没有多大的变化,即使是叶尘的劝阻在有些时候也是没有用的。否则去年也不会因为被萧绰扇了耳光,非要独身一人去辽国报复,后来叶尘派上官冰云去帮她,两人在辽国掀起了滔天风浪,契丹皇族因两人几乎死绝,耶律寒夜和耶律鹿也间接的因两人而叛乱,以致于最后叶尘派人先资助,后接应救援,乃至辽国借道宋国十万大军破大峡关,入银州等等所有的大战的起因其实都是因玉道香而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