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都城乱(二)

  宫门九重,何况,严照带领的一路突云营三万兵马,只是从南门攻破了永嘉城的大门而已。
  当突云营的第一支利箭射上城门士兵的胸口的时候,隔着重重宫门,正阳殿中的元昌帝已经得到消息了。
  自从前两日元昌帝在朝堂上当殿晕厥之后,这几日便再也未曾上过朝,一直在正阳殿中修养,正阳殿以外的宫人,每日只见到御医匆匆往正阳殿内而去,却未曾见元昌帝出来过,便是大太监安成也是神出鬼没,神色焦虑,似乎这天就要塌了似的。
  而如今,楚王受伤,昏迷不醒,晋王同样受伤,亦是昏迷不醒,除却十二皇子曾经进宫见过一次元昌帝之后,便再也不见任何皇子进宫探望,而怀王玉无镜曾经来过一次却未曾允许进去探视之后,后边再也未曾来过。
  众人都以为当殿晕倒的元昌帝,此时此刻,应当是躺在床榻上,行动不便的,而然,此时,正阳殿内的情况,却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永嘉城门,守门的护卫还没有将突云营闯入城内的消息传入宫中,御林军统领梁羽却已经首先得到了消息。
  元昌帝正坐在一个棋盘的前面,手中拿着一颗黑子,听到梁羽汇报的消息,他执棋的手顿了顿,“已经进入宫门了啊。”
  梁羽表情冷漠,腰间佩着一把长刀,一只手垂在身侧,一只手却始终放在刀把上,道,“是。”
  元昌帝点了点头,手中的黑棋落下,“倒是快。”他说着,抬头看了一眼刻漏,似乎是在叹气,“二更天了啊,倒是比朕想的还要早一些。”
  坐在元昌帝对面的是依旧顶着一张玉无痕的脸的玉无玦,在元昌帝的黑子落下之后,他便也将手中的白子放在了棋盘上。
  一子落下,顷刻之间便将原本还胜负尚未分明的棋局扭转了一个局面,元昌帝眼睛一眯,只见棋盘上的黑子已经被玉无玦一个白字杀得片甲不留,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玉无玦竟然让他感受不到多少危机的前提下,一子绞杀了他全盘的棋子。
  棋局已成为定局,玉无玦抬头看了看元昌帝,“如此说来,父皇是打算将突云营的兵马引入皇城之内?”
  元昌帝已经才从棋盘上的失败中回过神来,“宫门九重,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还需兵马守护,朕看着怎么的,每个宫门至少也需要三四千人人马,宫门之外,城门仍需有人控制,突云营能真正进城,最后再进入宫门的,也只剩下几万人马,朕倒要看看,老七能有多大的能耐,借用突云营来逼朕。”
  玉无玦摇了摇头,“父皇此举未免太过兵行险招。”
  元昌帝朗声一笑,笑声何曾有一丝病气,“朕活了这么岁数,什么险招未曾经历过,然而,人生至此,朕的儿子却都学了谋逆之事,从老五到老七,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这皇城兵马便两翻大动!”
  玉无玦嘴唇微微抿住,神色微动,却道,“二十五万兵马,还有一部分需去拦住大皇兄的天玄军,天玄军战力过强大,人数或可去掉四分之一。”
  元昌帝冷哼一声,却不再说话了。
  *
  永嘉城中,黑夜,初夏的夜晚,并不酷热,甚至,今夜的夜空,还多了几片乌云,遮住了尚有一些朦胧的弯月。
  天早就彻底黑下来,二更天的夜色,即便有火把照亮也看不清十步之外的东西。
  城门之南,门上的守卫在一刻钟的时间之内便已经换了一批人,城南的城门大开,又是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只见城外铁骑沉沉的涌进了一批人。
  永嘉城内,白天黑夜都有巡逻的士兵,尤其是在黑夜,巡逻的士兵更是尽职尽责,防备更为森严,城门的动静,很快就被他们发现了,而当他们发现的时候,南门的突云营士兵,已经有一半进入了城门,当报信的烟火还来不及射向天空的时候,屠戮与厮杀的动作便已经充斥在南城的门口。
  严照一马当先,率先带人冲入了城门,将前来的皇城护卫屠杀之后,便对着身后的副将挥令道,“带五千兵马,前往晋王府,务必把晋王府给我看牢来了。”
  “是!”副将拱手领命,扬手一挥,沉沉的脚步声响起,黑夜之中已经有一队人马往晋王府的方向而去。
  严照当即又指着身后的一员小将道,“你带一批人,往逸王府而去,将舞阳郡主与逸王妃带出来!”
  “是!”
  “你,带人去济王府”
  “你去十二皇子府上。”
  严照有条不紊的吩咐下去,得到命令的将领无人反驳纷纷领命,带着兵马离开。
  即便离开了许多人,在严照的身后,仍旧有大量的兵马,严照见此,沉声呵道,“其余的人,跟我来,往宫门去!”
  就在严照进入南门之后,在南门下达命令的时候,永嘉城的东门,西门与北门,纷纷遭受袭击,西门与东门或还能顽强抵抗一阵,然而,北门却是在突云营的兵马一出现的时候,城门上守门的小士兵才刚刚要跑去与队长汇报,一转身,却已经被身旁的同伴一刀抹了脖子,他在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便已失去了意识,而北门的守门士兵,却根本不用突云营的将军说话,直接打开城门,突云营一过来,便毫无障碍地快马入城,士兵脚步不停,一盏茶的时间之后,北门城门重新落下,似乎什么事情也未曾发生过一般。
  皇城之中,突云营的兵马在极快的时间之内扫荡各处,夜半的动静,早已惊醒了睡梦中或者尚未进入睡眠之中的百姓,但百姓早就觉察了这两日城中紧张的氛围,因此,听到外边并不算陌生的马蹄声,匆匆的混乱的,夹杂着刀剑相撞发出的声音的动静,无人敢出门。
  突云营的兵马很快接近宫门,宫门的守卫比城门更严,突云营一出现在宫门守卫的视线之中,便立刻被阻拦了。
  然而,在严照带人逼近宫门的时候,便见一旁,一匹快马匆匆而来,马上之人,正是肃王玉无央。
  玉无央一边踏马而来,手中高高举着一卷明黄的圣旨,“陛下有旨,高车族人于城中作乱,大开宫门,突云营进宫护驾!”
  城外士兵进宫护驾,这种事情从未有过,宫门守卫自然是不信,“宫门落锁,我等未曾受到陛下着外军进宫的旨意!”
  “大胆!陛下安危和圣旨,岂容你质疑!”严照身后,一人厉声呵道。
  宫门的守卫见此,冷笑了一声,一抬手,宫门上已经有许多士兵拿着弓箭对准城下的突云营。
  严照见此,眯了眯眼,但是,眼角却闪过一丝不屑,他身后的这群兵马,是战场上厮杀回来的军队,面对宫门护卫的这些阵势,自然是不当一回事。
  宫门上传来一声呵斥的声音,“突云营造反,杀!”
  如雨的箭羽秘密急急的往下。
  手中拿着明黄圣旨的玉无央见此,脸色阴沉如黑夜,“宫门护卫抗旨不尊,突云营杀!”
  两个严厉的声音在黑夜之中毫无交织,但此处宫门的厮杀却已经展开。
  此处乃是朱雀门,朱雀门是距离元昌帝的寝殿最近的一道宫门,厮杀过半,宫门轰然从里面被拉开,突云营见此,已如潮水一般涌进了朱雀门中。
  而此时此刻,朱雀门的城门,已经被鲜血染了斑驳一片。
  玉无央紧随其后进入朱雀门,朱雀门之后,却是一片宽广之地,即便是距离元昌帝的寝殿是最近的一处地方,若是想要杀进正阳殿,仍需要长久的时间,更何况,御林军不仅守护在元昌帝的身旁,更是紧紧守护四个城门。
  突云营的兵马进入朱雀门的时候,玉无央首先看到的,却是负手站在不远处,身后站着一批宫中护卫的玉无痕。
  兵马在朱雀门前停下来,玉无央从突云营的身后走过来,眯了眯眼,似乎有些意外,“十二。”
  玉无玦淡淡看他,却并不作声。
  玉无央轻笑了一声,骑马上前一步,“十二的身子如何了?七哥听说,你为了四哥也受了挺严重的伤,如今四哥受伤在府中,今日你站在此处,是要与七哥为友还是为敌?”面对玉无痕,他衣襟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
  “你当真要如此做?”玉无玦道。
  “高车族人在城中作乱,危及父皇安危,十二七哥这是位父皇安危着想,不得不叫人进宫护驾。”玉无央道。
  轻轻摇了摇头,“何必用这等冠名堂皇的理由。”
  “看来,十二是打算与七哥为敌了。”玉无央沉声道。
  “你觉得你今夜能又多少胜算?”玉无玦扫了一眼他身后的突云营,问道。
  自然不会是万无一失,更何况,玉无痕竟然在他还不知道的时候出现在这里,玉无央不得不做其余的怀疑,但他还是眯着眼道,“胜算这等事情,即便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咱们也是难以把握的,十二,这世上,每人能在做事的时候便保有十分地把握,即便事你智绝天下的四哥四嫂也不能,但是,今日我走到了这一步,便只能走下去,如今你孤军奋战,何必如此呢?”
  玉无玦神色平静,虽然是一张玉无痕的脸,但其实举止投足之间却都是玉无玦自己的模样,抬了抬眼皮,看了一眼火把映照之下的玉无央,淡声道,“本王记得,你从未在战场上领兵打仗过,既然连一具把握都不敢说出口,今夜带着突云营逼宫,玉无央,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语气,不是玉无痕的语气,玉无央闻言,猛地一惊,神色惊恐地看着眼前之人,“你不是十二!”
  玉无玦嗤笑了一声,衣袖抬起,快速拂过自己的面庞,再放下的时候,手中提着一张薄薄的东西,而玉无玦的样貌,却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他道,“如今,本王再问你一具,你还敢又几分把握?”
  玉无央大惊,如同见到了黑夜地鬼魅一般。
  突云营前的严照见此,也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晋王!”
  而突云营的兵马,手中箭羽,也齐刷刷地对准了玉无玦。
  黑夜之中,火把映照之下的皇城,玉无玦眼波平静地看着举着弓箭对准自己的千军万马,可他眼眸之中,却让人觉得,眼前的危险,好像并不存在一般。
  而就在千军万马,无数弓箭对准玉无玦和他身后的人的时候,永嘉皇城之中,某一处,一个几乎与黑夜融为一体的人影,戴着宽大的氅帽,在混乱的皇城中,手中拿着一直小小的短笛,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在自己的手掌中,漫步往晋王府的方向而去。
  几乎也是在同样的时刻,雍和宫中,齐妃主殿中弥漫着一阵袅袅的香火,她坐在榻上,沉静闭目,雍和宫中,却安静极了。
  片刻之后,她猛地睁开了眼睛,眼前小几上发出阵阵烟雾的香炉,突然猛烈地震动了起来,几乎是在眨眼的时间,香炉的盖子如同被什么东西大力地震动了一下,盖子瞬间从桌子上飞了出去,就在这么一瞬间的时间之内,深宫之处,许多宫殿,某一个或许正在守夜,或许正在沉睡的宫女,猛地睁大了眼睛,神色凄厉,却面色僵硬,在黑夜之中透着一股鬼魅的味道。
  坐在软榻上的齐妃,也是猛地睁开了眼睛,与此同时,她华贵的衣袍,袖子之中,有什么东西,慢慢滑了出来,在昏暗的室内,并不让人看得清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