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捷报

  这通政司的小宦官本就是急着要将急奏送内阁的,可眼下内阁的另外三位阁老已经跟随太后去了关外,只剩下了李东阳,李东阳人不在内阁,而事情紧急,所以便送到了这里来。
  这奏疏的流程,本该是经过通政司,再送内阁,内阁才再转送司礼监,可现在刘瑾伸出手,小宦官哪里敢不给,连忙拱着双手将奏疏递了去。
  刘瑾老神在在地接过了奏疏,漫不经心地看了起来。
  这不看还好,一看,刘瑾的身子顿时不由自主地打了个激灵。
  刘瑾也不是个没有见识过大场面的人,而且经过了数年的磨砺,他早已不再是初入宫那个咋咋呼呼的刘瑾了,恰恰相反,现在的刘瑾早有了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气度,只是……这一封奏疏,却是令刘瑾固态萌发。
  刘瑾倒吸一口凉气,哪里还有什么气度。
  而此时,耳边还能听到从崇文殿里传出某些翰林的高谈阔论:“殿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也’,近几年来,朝廷数度变法,先是焦芳治京察,此后又是镇国公之马政,数度变法,百姓困苦,臣不得不言……”
  “殿下……”
  刘瑾继续埋头去看奏疏,里头则是有一个令刘瑾要吓尿的捷报。
  镇国府新军灭数万鞑靼精锐,大捷。陛下亲率牧民,奔袭土谢部,毁其巢穴,诛大济农与其子十三人,各处牧场,遭遇鞑靼袭击,奋起反抗,土谢三万户部,几乎全灭,部中壮丁死伤殆尽,而新军与牧民的损伤,竟不过数千,真正战死的,不过千人而已。
  马政……马政……
  这其实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陛下终于有了音讯了,而且平安无事,甚至还亲率牧民诛土谢部……
  得到朱厚照平安无事,刘瑾几乎要泪流满面。
  陛下,总算还好好地活着。
  只是这一次,是何其大的功劳啊。
  马政的效果已经显现,显现即意味着什么?
  刘瑾又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突然感觉到,一场巨大的变故就在眼前。
  这一场风暴已经开始,只是绝大多数人却还未察觉。
  这些自以为是的蠢货。
  刘瑾忍不住在心里鄙夷地骂了一句,而他心里的惊骇,已不知该用什么来形容了,马政成与不成,其实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
  陛下率牧民直接奔袭了土谢部,这就使得事情的性质完全变了模样。
  这代表什么?
  代表否定马政,就是否定陛下的功劳啊。
  刘瑾的眼睛,瞬间变幻了无数眼色,他从未有过如此的紧张,而后,他十分小心地收起了奏疏。
  那通政司的小宦官惊愕地看着刘瑾举动,刘瑾则是不以为然地继续往前走,等刘瑾离崇文殿走远了一些的时候,那小宦官才意识过来,连忙追上,正要脱口说些什么……
  刘瑾却是站住了脚步,朝这小宦官阴测测地笑道:“过几日,去御用监当值吧,这份奏疏,就当从来没有送来过。”
  这小宦官先是一喜,御用监负责督造宫里的御用器物,相当于半个外朝工部的职责,油水丰厚,最重要的是,宫里的事,大多是利益均沾,上头的大太监固然是大笔的银子入账,可下头当值的小宦官,也多少能分一杯羹,反观通政司,看上去职责很要紧,可实际上只是传送公文的,是最苦哈哈的差使,出了问题,干系还重,若是因此惹来陛下或是内阁乃至于司礼监的不喜,他这种小宦官,是肯定要背黑锅的。
  难得刘公公提携,他当然是心花怒放。
  只是……小宦官看着已被刘瑾藏进了袖子里的奏疏,却还是怕担着干系。
  刘瑾看了看小宦官的神色,继续道:“奏疏的事,若是让人知道,你也就不必去御用监了,去恩济院吧。”
  恩济院……
  这小宦官顿时吓得脸色苍白,甚至身子瑟瑟发抖,而后连忙拜倒在地,战战兢兢的。
  恩济院,说穿了,便是义庄,乃是宦官们死后草葬的地方,刘瑾说到此处时,目露凶光,不再理会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小宦官,而是急急地朝着坤宁宫而去。
  这奏疏里的事是大事,刘瑾是不敢做主的,得和夏皇后商量。
  不过刘瑾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从前他虽是跟随在朱厚照的身边,可是和夏皇后的关系很疏远。
  可以说,在夏皇后生下太子之前,刘瑾甚至没有把夏皇后当过一回事,原以为只要巴结住皇帝就可以了,反正陛下是没心没肺的性子,和宫里的女人,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就可以了。
  可现今不同了啊,现今夏皇后乃是太子的生母,太子迟早是要克继大统的,自己现在的恩荣来自于陛下,可是以后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呢?
  这一次绝对是绝佳的攀附夏皇后的好机会,攀附到了夏皇后,就等于是攀附到了太子,这个机会,决不能错过。
  他几乎是气喘吁吁地奔到了坤宁宫,接着让人传报,过不多时,便入了夏皇后的寝殿。
  还未见到夏皇后的身影,他跨入门槛便急匆匆地拜倒道:“奴婢见过娘娘。”
  “什么事,崇文殿那儿有什么消息?”夏皇后的声音,自殿侧的屏风后传来。
  刘瑾急促的呼吸之后,忙道:“娘娘,崇文殿的事,暂先搁下,奴婢……奴婢得了个惊天的消息,不,不,不是消息,是捷报,是足以掩盖历代天子彪炳战功的捷报。”
  “呵……”屏风后的夏皇后轻笑一声,旋即道:“刘瑾哪,是现在已是司礼监秉笔了呢,你这性子,怎的还如此毛躁了。”
  刘瑾却是不敢怠慢,连忙将袖中的奏疏高高拱起,道:“娘娘一看便知。”
  一个宫娥便徐徐上前,拿起了刘瑾呈上的奏疏,接着送进了屏风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