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水西
乌江关,位于乌江干流与川黔古道纵横交汇点,这里也是乌江中游的重要渡口。乌江渡口早年仅通舟楫,清朝以后架设了浮桥。
此时远东军西南野战军山地一师的先头部队,依靠夜色的掩护奇袭乌江关,占据了乌江北岸的渡口,工兵部队用很短的时间,就在渡口架设了两座拉索浮桥。
几个精锐的特战小队,乘坐飞艇机降至乌江南岸,突袭了土蛮占领的养龙司和息烽所等川黔古道通往贵阳的关键位置,并控制了贵阳以北的各个战略要点。
山地一师的主力连夜过河,无数山地师的战士和驮载着物资的战马,在崎岖的川黔古道上行进,一簇簇火把连绵不绝,宛如一道火龙在山间蜿蜒流动。
遵义山地一师师部作战室,李明和霍天野等人正围在一个沙盘前,听取山地一师参谋长讲解部队的作战计划。
听完参谋长的陈述,李明点了点头道:“老霍,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霍天野摇了摇头道:“这个计划还算是比较完善,如果前方没有太大变化的话,那就按照这个计划实施吧。”
这时,一个通信参谋走了过来,大声说道:“报告司令员,主力部队已经占据了乌江关,正在组织渡江,目前度过乌江的部队,正按照计划向贵阳东西两个方向穿插。”
李明和霍天野几乎同时抬手看了眼表,然后他们都点了点头。
“嗯……部队前进速度很快,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各个部队穿插进展顺利的话,估计明日下午将会按照计划发动总攻。”
霍天野听了李明的话,皱着眉头沉声说道:“现在就看贵阳城下土司联军的反应了,若是他们在突击部队没有穿插到位,他们就一溃而散,那以后这仗就不好打了。”
李明摇了摇头,然后笑着说道:“你以为西南这些土蛮也和我们远东军一样,有飞艇、电台吗。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我们只用了五六天,就从重庆渡江南下,沿着川黔古道一路杀到了贵阳城下。
而且沿途还要攻克綦江、虹关、九盘子、捷阵溪、石虎关、娄山关、遵义、乌江关等险要关隘,至少在这个时代,明军做不到,土蛮也做不到。而且我们派出的特战小队,已经占据了贵阳北部的古道上的各个要点,彻底切断了乌江至贵阳的联系。
呵呵……等他们发觉的时候,我们各个穿插的部队,应该已经穿插到位并全部展开。其实就算土司联军知道我们来了,他们也不会撤退。因为以往西南平叛的主力,都是其他地区的土司军队,可现在西南的土司都特么反了,他们难道会怕其他地区的明朝援军吗。”
霍天野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西南各地的兵备早就虚弱不堪,若是没有各地的土司帮助南明清剿叛乱,这帮叛乱的土司还真会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我估计就算知道我们远东军到了,也会和我们狠狠的打上一场。”
李明听了哈哈大笑道:“那你们山地一师,就让这帮土蛮见识一下我们远东军的厉害,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打仗,哈哈……好了,让师部前移至乌江以北,我们也渡江吧。”
此时围困贵阳的土司联军,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余万。都是来自于川、滇、黔三省各地的土司,其中联军的主力,则是来自水西地区的众多彝族土司。
其中精锐的土兵五万多,剩下的都是土司治下的土兵青壮,从十几岁的孩子,到五十几岁的来人都有。
在西南地区,每当有各族土司组织叛乱的时候,不但他治下的土兵会参与,就算是那些土民也全都会积极响应。
这些土司治下的土民,其实就是土司首领的农奴,平时被土司肆意盘剥,生活极端困苦。他们的首领发动叛乱,所有的土民都会冲下山抢掠山下的汉人。
虽然奢安之乱被平定以后,大明朝廷清洗了水西的奢、安两家,但是为了保证西南的稳定,对水西的其他彝族土司,并没有太过追究,还是以安抚为主,所以水西地区的彝族土司势力依然极为庞大。
水西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之交,因其在贵州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以西而得名。
在贵州史上,夜郎与水西的故事尽人皆知,但汉代以后,夜郎古国便人间蒸发。而水西土司却经十余朝,跨越上千年,在贵州高原的乌江上游流域形成一个极为稳定的土司王朝。
而滇、川、黔交界地也是彝族土司势力比较集中的地区,这些土司势力都是以婚姻为纽带结合在一起的,均为彝族且有血缘或姻亲关系,可谓同气连枝,报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而且水西地区在西南所处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重要。当年满清大汉奸平西王吴三桂就曾把水西比作“在滇为咽喉,在蜀为门户,若于黔则腹心之蛊毒也”。
后来吴三桂为了争霸天下,于1664年,以安坤谋逆反清为由,开始对水西发动战争,打败了水西众多彝族土司联军后,进行了为时三年野蛮而残酷的种族灭绝性屠杀,“凡经过处步步肃清”,“以炮击之,焚其村寨,掠掳烧杀”。
据方志所载,在水西居住了上千年的水西彝民,时剩三十八户。这才算是彻底割除了贵州的一颗毒瘤,从而保证了黔西数百年的稳定。
滇省各地土司相继发动叛乱以后,滇、川、黔交界的安西地区,各个彝族土司也率先响应,率领治下的土兵和土民,如汹汹洪水般冲出大山,接连攻陷了安顺、龙里、遵义、六广,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但杀至贵阳城下,还聚兵十余万将贵阳团团围住。
贵阳以西近千里的地域,都被以水西地区彝族土司武装为主的土蛮叛军所占据。一时间贵州各地局势瞬间陷入糜烂,无数汉族百姓惨遭屠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