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第699章 解疑答惑

  一万军队在虎贲郎将杜云思的率领下抵达了柳城,太守杨善会亲自率领众人出城迎接,城门口杜云思抱拳笑道:“大帅希望柳城不仅能拖住契丹人大军,同时也能拖住高句丽大军,我愿听从杨太守调遣,众志成城守住柳城。”
  一万援军到来使杨善会彻底松了口气,柳城的城池损伤不大,关键是守城兵力损失惨重,使他们无力再应对高句丽人的大举进攻,而一万生力军的补充使守城力量重新得到了恢复。
  杨善会连忙道:“请将士先进城休息,我再给将军说一说守城情况。”
  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城内,但一万军队并没有休息,他们进入军营后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积极的战备之中。
  此时,柳城内一点也不冷清,李春带着工匠和民夫在全力以赴地修复各种防御武器和设施,契丹人没有带走数万根木头成了柳城的战利品,他们用这些木头重新制作投石机和大盾。
  另外,隋军通守守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们知道哪种防御措施对阻碍敌军进攻更有效果,所有将士都一致赞成使用蒺藜刺和毒签陷足坑,这两种阴毒的暗器就像夏天的毒蚊一样让人不胜烦扰。
  李春和十几名工匠为此发明了一种敞口式投石机,它可以一次将千余枚细小的蒺藜毒刺抛洒出去,抛洒的范围很广,在进攻时投出,更使敌人防不胜防。
  另外,用干草捆烧毁攻城槌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意识到火烧云梯以及攻城梯会同样有效,为此杨善会专门命数千民夫负责准备这种干草捆,不仅干草,细小的灌木干枝也同样易燃,在柳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枯死的灌木丛,里面再混合硫磺、火油等助燃物,使燃烧更加猛烈。
  城墙上,杨善会陪同杜云思参观城上的防御,只见一队队士兵在配合训练破攻城梯法,二十人为一组,士兵们手执斧、叉、爪,一遍又一遍熟练地配合训练,中间还不时有人倒下,这是模仿被箭射倒,这时就必须有人来替补中箭的士兵。
  杜云思看得颇有趣味,这时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似乎隋军士兵的披挂不一样,一种是皮甲,另一种是明光铠甲,但头盔兵器全部一样,他指着两种士兵问道:“请问段将军,为何两支士兵披挂不同?”
  旁边陪同他参观的段先达笑着解释道:“皮甲是民团士兵,明光铠甲是正式隋军,两者确实不一样。”
  杜云思很惊讶,这些民团士兵个个士气高昂,动作勇猛,完全不像一般民团士兵那样畏畏缩缩,或者无精打采,完全就是正式士兵的气势,这又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另一边负责民团指挥的卢赤峰仿佛明白杜云思的想法,淡淡道:“这些民团士兵是在和契丹军队血腥战斗中训练出来的,胆小懦弱的都阵亡了,相反,作战勇猛的却活了下来,若不是明光铠甲不足,我肯定让民团士兵都装备起来,这场大战结束后,这些民团士兵都可以转为正式士兵。”
  “原来如此!”
  杜云思点了点头,回头对杨善会道:“我临走时大帅对我说,这次保卫柳城,民众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提出一视同仁的想法,也就是阵亡的民团士兵按照正式士兵抚恤,立功的民团士兵也要按照正式士兵犒赏,包括军田奖励,相信大帅在信中已经给太守说过了。”
  “杜将军不用担心,我已经按照齐王殿下的意思写军报了,和杜将军所说完全一致。”
  杨善会一直没有说话,他有心事,齐王只派了一万军队来柳城,他很担心会不会就没有了别的军队,整个辽东的防卫都要他们来承担。
  “杜将军,难道齐王殿下在辽东只打算安排一万军队吗?”犹豫了片刻,杨善会还是直接问出了自己的担心。
  这其实也是段先达和卢赤峰的担心,他们两人一起向杜云思望来,杜云思看出了他们三人的担心,便微微笑道:“大帅考虑得非常周全,他知道柳城和契丹大战已经削弱了很多,所以不会让柳城再承受像契丹一样的攻击,我不瞒三位,这次来辽东一共有四万军队,除了我来援助柳城外,还有裴将军的三万骑兵,他和我们的任务一样,将西征的高句丽军队拖死在辽东的土地上。”
  三人顿时大喜过望,裴行俨的三万骑兵居然在辽东,那么柳城就安然无恙了。
  ........
  清晨,一支百余隋军骑兵组成的队伍正沿着白狼水向东疾速奔行,这支骑兵装备十分精良,每个骑兵配备了精钢短戟和角弓,血鹰盔、明光铠,横刀、圆盾、鹿角号、飞狐爪、牛筋绳一应俱全,包括雄健的战马和厚实的羊毛毯,充足的干粮袋以及水壶。
  对隋军装备的熟悉的人,一眼便可认出这是斥候骑兵,他们和正规骑兵最大的区别就在主兵器,当然鹿角号、飞狐爪和牛筋绳也是特殊装备,但这些小物件不明显,而让人一眼看出区别的就是兵器不同。
  正规骑兵使用战槊,长一丈三尺,而精钢短戟长只有五尺,重量二十斤,可以直接挂在马鞍上,非常便于携带,也极为耐用,它便渐渐取代短矛成为了斥候骑兵的主战兵器。
  这支斥候骑兵隶属于斥候军第二营,由第二营郎将孙英亲自率领,孙英是孙宣雅族侄,当年他活捉孙宣雅后被张铉封为斥候旅帅,这些年已经积功升为鹰击郎将,掌管五百斥候骑兵,这次保卫辽东战役,他奉命率本营骑兵跟随裴行俨的三万骑兵进入辽东,负责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此时,孙英率领一百骑兵已经深入辽东,在燕城以西约八十里处,沿着白狼水东行,北方则是巍峨雄伟的医无闾山,在山脉和白狼水之间是一片百里宽的平原,大部分被莽莽森林覆盖,这里是前往辽水的重要战略通道,也是高句丽大军的必经之地。
  这时,一名骑兵指着前方大喊:“快看,那边有白烟!”
  孙英也看见了白烟,他立刻勒住战马,观察了片刻,白烟大约在两里外,烟柱很细,不像是大规模军队,而且如果是大规模军队驻扎,那他们早就进入警备区,被埋伏的巡哨猎杀了。
  但考虑他们随时会遇到高句丽的前哨探子,孙英觉得还是慎重行事,他立刻喝令道:“第一火派两名弟兄去看看,其余士兵进树林暂避!”
  骑兵调头向北边不远处的树林奔去,两名骑兵则向远处的白烟方向绕道而去。
  树林内,斥候骑兵都抓紧时间吃干粮喝水,这里刚下过雨,地面十分潮湿,战马则聚在一起悠闲地啃食地上带着露水的嫩草,孙英坐在一棵大树上,全神贯注地在一张地图上画着什么。
  他这次来辽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辽东地区的居民情况,使西征高句丽无法在辽东得到粮食补充,他派出了二十支骑兵小队分赴各地调查,而孙英本人则负责调查燕郡,到目前为止,他找到了十四个小镇和村庄,但只有三个村子还有两百余户人家,其余十一个村庄都没有人烟,所有平民都知道高句丽大军即将来袭,纷纷响应官府号召,扶老携幼去北平郡避难了。
  这时,树林外传来马蹄声,一名士兵禀报道:“孙将军,两名弟兄回来了,好像有情况。”
  孙英连忙收起地图,快步向树木边走去,只见来五六名骑马之人,为首两人正是他派去调查情况的士兵,在他们身后是三名髡发男子,身穿黑色左衽长袍,圆领窄袖。
  “是契丹人!”几名士兵低呼起来。
  “不要乱来,他们不是契丹人。”
  孙英喝住手下,快步迎了出去,虽然这三人外貌很像契丹人,但契丹男子的服饰主要以灰色和土黄色为主,而只有一个民族喜欢将服饰染成黑色,那就是粟末靺鞨人。
  两名手下上前行礼道:“回禀将军,白烟就是他们做饭时点燃,他们一共有百人,这三人便是他们的头。”
  三名靺鞨人连忙翻身下马,为首一名年长之人上前躬身道:“参见将军!”
  他竟然说了一口流利的官话,孙英颇为惊讶,回一礼笑道:“你们是——”
  “我们是靺鞨酋长突地稽的手下,小人叫蒙赤,奉酋长之命前去柳城报信。”
  孙英恍然,原来是突地稽的手下,突地稽是粟末靺鞨首领,他们世代生活在扶余地区,后来被高句丽人不断侵袭,突地稽被迫率部族向西迁徙,投降了隋朝,隋帝杨广授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将他的部族安置在柳城以北,突地稽曾率本族士兵跟随隋军进攻高句丽,并夺回了扶余城,高句丽战役后他们便留在扶余,再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你们去柳城报什么信?”孙英笑问道。
  “回禀将军,高句丽大军已经渡过辽水,辽东危急,我们酋长希望柳城尽快做好防御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