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七章 攻与防(六)

  经过连续十余轮的进攻射击之后,秦军两翼中箭身亡、受伤的士兵达到数百人,而代军的伤亡也在百人以上。
  其实对于双方来说,这样的伤亡都是微乎其微,虽然秦军的伤亡更多一些,但也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从场面上看,代军是打完就跑,轮番进攻,而秦军只能在被动的挨打,明显要是处于劣势,而且秦军伤亡的人数本来就要多一些,而且都是集中死在自己的阵列中,横尸遍地,伤者无数,其他士兵自然也都看在眼里,因此对秦军的士气,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当然,如果仅仅是代军的骑军突击,秦军到也并不难应付,毕竟损失不大,而且秦军己命人回大营去调动援军,最多一两个时辰,秦军的援军就可以赶到战场,那时就可以改变局面了。但秦军的困难不仅在于此,在秦军的前方,代军大营中也在不断的增加兵力,尽管秦军也派上去一部增援的兵力,但仍然无法改变战场的局面,秦军还是处在下风,如果秦军被代军击败,那么就真的陷入代军的夹击之中了,而现在秦军己经难以再向前方的战场继续投入兵力了。因此现在秦军一味防守,能不能坚守了援军到来,还很难说。
  蒙恬虽然年轻,但精通兵法,当然也知道,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在这个时候,秦军绝不能被动的防守,必须主动出击,才有可能改变现在的被动局面。只是出击的方向,还是要让蒙恬认真的斟酌一番,到底是以前方的代军大营为目标,还是将出击的方向放后方的代军骑军。
  虽然时间无多,但蒙恬还是在短时间內做出了决定,调动五千骑军,也分为两路,向代军的骑军发动了进攻。
  因为蒙恬考虑到,现在前方的战场上,秦军还能够抵抗得住一段时间,暂时还可以放一放,另外就算是击败了代军,大不了代军还可以退回到大营中去驻守,对秦军造成的危胁还是不能解除;而且蒙恬对代军骑军的战斗力,还是有相当的忌殚,不敢轻易将后背让给代军。另外从后方进攻过来的代军,很有可能是由高原亲自领军,蒙恬也就更不敢大意了。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蒙恬才下定决心,将主动出击的方向,放在后方。
  五千秦军的骑军分为两路杀出之后,代军的骑军却纷纷拔转马头,向侧后方落荒逃走。蒙恬在临冲吕公车上看得十分清楚,说实话,代军的表现完全出乎蒙恬的意外,打都没打,怎么就跑了,其中必有缘故。
  但蒙恬迟疑了一下,考虑到如果让秦军撤回来,代军肯定又会再回来攻击,终于还是下令,让骑军追击上去。当然蒙恬也不是沒有考虑,代军是不是打算将秦军引开,然后再集中兵力,击败秦军,或是有什么埋伏,于是又下令让其他的骑军,还有夸父族战士都做好准备,随时出击,增援骑军。
  于是四队骑军分为两批,一前一后,一追一赶,展开了追逐。就像两条分岔线一线,越分越高。
  不过其中一路的秦军追赶了并没有多远,只有二三里的路程,就有一支代军骑军,从斜刺里杀了过来,向秦军发动了攻击。
  高原的目地也如蒙恬的预料一样,就是将秦军的骑军引离秦军的主阵,然后集中军力进行围歼,如果秦军再派军队来增援,则可以伺机而动,秦军派出的援军少,就可以集中自己全部的兵力,连援军一起打;而秦军派出的援军多,那么主阵的防守就必然被削弱,代军就可以用少量骑军牵制秦军的大队,转而以主力军队去进攻秦军的主阵,因为高原手里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刚组建的重甲骑军。用来正面冲击敌军的阵列,要远比轻骑军更加强大得多。
  而秦军果然追赶了出来,高原也立刻下令,命令蕃勇军出击,向其中一路秦军发动了攻击,而另一路的代军将秦军引开了一段距离之后,也转身杀回,和秦军激战。
  这时战场距离秦军的阵列只有二三里,因此蒙恬在战车上也能够看见代军出击,虽然蒙恬也马上传下命令,抽调五千骑军出击增援,但有一点却是蒙恬没有想到的,就是骑军的速度实在太快了,等秦军的骑军刚刚离开秦军的阵列,蕃勇军就追赶上了首先出战的秦军。
  蕃勇军本来就是代军的王牌军队之一,也是公认骑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尽管这时秦军骑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蕃勇军相比起来,还是有一段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蕃勇军的人数是秦军的一倍,又是从斜刺里杀出,因此只用了一个冲刺,就将秦军的队列冲乱。
  而逃跑的代军也立刻拔马杀回来,结果在代军的两路夹击之下,秦军的两千五百骑军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不要说有时一名秦兵要同时面对二三名代兵的攻击,就是一对一的交手,被击落下马的,十有八九都是秦兵,结果仅仅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秦军就被代军杀得落花流水,全面大败,而这时秦军的增援骑军离战场还有一百余步的距离。
  这到不是蒙恬的指挥有什么不对,而是因为秦军现在使用骑军的时间太短,对骑军的速度还不熟悉,又缺少足够的经验,才导致了蒙恬的判断失误,给了代军有足够的时间,对秦军进行逐个击破。
  击败了秦军之后,代军的两路骑军合兵,总计多达七千五百余骑,向增援上来的五千秦军的骑军沖杀了过去。
  本来秦军出击的时候,接到的命令是增援首先出战的骑军,但现在先期出战的骑军已被击败,那么增援的骑军就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是撤退回主阵去,要么是和代军交战。
  这时双方的距离还有一百余步,如果秦军的骑军立刻撤退的话,当然还是来得及再逃回秦军的主阵去,但现在的战场距离秦军的阵地约有三里多地,差不多是一千二百余步,因此秦军主阵的命令已经无法极时的传来,战场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化,只能靠秦军的主将自己随时应变了。而秦军主将选择的是和代军交战。
  其实秦军做出这样的选择,到是并不意外,因为秦军的军法极严,又是实行的连坐法,临阵畏敌,退缩不战,不仅是死罪,而且还会累及家人,因此秦兵在战场上也不得不拼力死战,否则不仅自已会受军法处置,还会连带家人一起受罚,弄不好就是全家都被贬为奴隶。
  在没有接到主阵新的命令之前,秦军的领军主将是不敢轻易的领军撤退,就算是明知不敌,但也只能率领军队,和代军进行决战。
  不过论兵力秦军到并不比代军差多少,因为不仅是有增援来的五千骑军,就是先前被代军击败的骑军只是被打散,但并没有全军覆没,阵亡及受伤的士兵一共也不足一千人,现在还剩下一千六七千人,因此秦军合兵之后也有近七千人,和代军大体相当,并非是完全不堪一击。
  百余步的距离,对于骑军来说,不过是几瞬间的事情,两支骑军就已经相遇在一起,前排的骑士们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同时用战靴猛踢马腹,而战马也己经将自身速度提升到了最高点,马背上的骑士甚至都可以听到耳边呜呜吹过的风声。
  两支骑军就像是两道巨大的海浪,狠狠的撞在一起,巨大的力量将浪头的水花溅得四散飘落,从空中落下,然后消然无声,而后面的浪头却是一道接着一道,前仆后继的冲向对方,发动看连续不断的攻击。
  在这个时候,战术己经退到了次要的位置,而主要比拼的士兵个人的素质,士兵的勇气、力量、经验、骑术、武技等等。不过在这几方面,双方的勇气大体相当,但在经验、骑术、武技这几方面,秦军要明显的落在下风,且不说像蕃勇军这样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就是其他代军的骑兵,至少也是经过两年以上的刻苦训练,而秦军大规模换装只有半年多的时间,怎么也难以和代军相比。
  因此在两马对冲相交的一刻,代军的骑兵往往只在马背上微微一扭腰,或是一伏身体,就可以轻易的躲过秦军的骑兵刺过来的长枪,动作显得十分轻松,而秦军的骑兵却要明显迟顿得多,尽管己经换上了新式的马俱,但毕竟还不熟练,不是因为动作慢了一步,被代兵的长枪击中,被打落下马去;或者是因为躲闪的动作过大,结果坐不稳马鞍,自己摔落下马去。
  也有两匹战马互相对冲,代军的骑士只用轻轻一拉缰绳,战马稍稍改变方向,躲过秦军的战马,然后在两匹战马交错而过的一瞬,代军的骑兵还能反手挥动长枪,向后刺击,也击中了不少秦兵。
  不过两队骑军相对冲杀,但因为双方的队形并没有完全展开,基本是以纵队的方式冲锋交战,因此尽管双方的锋斗很快就交错在一起,但谁都无法击穿对手的阵形,最终还是形成了混战的局面,也有不少骑士扔掉了长枪,改用更利于近战的马刀,挥砍劈杀。战马纵横奔驰,长枪猛刺,马刀挥砍,战士怒吼,战马嘶鸣,全部都交织在一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