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玉珠还记得沈媚上山跟她唠叨,“我大哥也是奇怪的很,明明几年前就该说亲,拖到现在都没说,姨娘不敢管他的事,公主娘每日就知道吃斋念佛,爹爹远在千里外,也不是没人上门提亲,全被他总拒了。”
沈媚显得比他这个哥哥还要焦急。
晚春时节有些冷,车帘并未掀开,马车里有些昏暗,有些阴影洒在他的脸上,让玉珠觉得他此刻的表情有些怪异,见他微微眯了下双眼,听见他说,“这事还不急。”
见他不愿说起这话题,玉珠就聊起别的来。
有人陪着,时间过的很快,进入城内,玉珠有些归心似箭,时不时的挑帘子看两眼,身后那辆宫车也紧紧的跟着,看样子是得了皇上的吩咐,一定要送到回姜府。
马车绕过繁华的集市,进入胡同里面,很快在姜府大门口停下。
姜家和五年前又有不同,府邸修缮过,正门的勇毅侯府四个金漆黑底的大字门匾,两侧威猛的石狮子,焕然一新高大厚重的红木府门,都彰显着姜家如今地位的不凡。
沈羡送玉珠下了马车,看着她提着裙角奔到姜府大门前扣动门环,沉闷的撞击声响起,很快旁边的侧门就打开,是个有些年纪的老婆子。见状有些没回过神,仔细一打量,这才惊醒过来,一拍大腿,“四姑娘回了,是四姑娘回来了。”
婆子欢喜极了,冲到府中唤了丫鬟去正院给各房主子通传一声,自个喊来小厮帮着把正门给打开。玉珠站在台阶上回头望沈羡,眉眼都透着笑意,“沈大哥,你要不要一块进去坐坐?”
“不必了。”沈羡望着她,“送你到家就好,我还有事要进宫一趟,你快些进去吧。”
玉珠笑道,“那改日我在登门拜访,今日多谢沈大哥。”说罢微微颔首,拎着包袱进了大门。
沈羡如苍松一样笔直的站在原地,直到姜府大门缓缓合上,他才转身上了马车,淡声吩咐,“回宫吧。”
黑漆齐头平顶的马车缓缓离开胡同。
几房得知玉珠回来的消息俱是一怔,实在太突然。三房的木氏正在翻看账本,一听小丫鬟的话,连账本都给不小心扫落在地,急急忙忙的起身,“可是真的?姣姣真的回了?”
小丫鬟气喘吁吁的道,“回太太的话,四姑娘真的回了,奴婢亲眼瞧见的,这会儿怕已经进府走到鱼池那边了。”
木氏连褙子都顾不上披一件,穿着苏绣月华锦衫,趿拉上绣鞋匆匆走了出去。外头还有些凉意,身边的丫鬟急忙捞起榻上搁着的褙子跟了出去,“太太,天儿还有些凉,把褙子穿上……”
木氏耳中哪里还听得见这些,只剩下一个念头,她的姣姣回了,她的姣姣终于回来了,连何时泪流满面都不知。
正院的老太太跟大房二房的女眷得知,也都忙着去迎人,还是木氏最先碰上的,待看清楚回廊上那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木氏身子都颤抖起来,“我的儿,我的儿……”声音哽咽的不行。
玉珠也跟着哭了,连她自个都不知道,眼泪已经流了下来,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扑到木氏怀中,“娘,娘……”
其他人也都到了,见母女两人如此,都有些心酸。
这五年府中又添几个娃娃,二房的二嫂孙珂君在玉珠刚离开那年就生下一个男孩,三嫂吕淑蕴也两年生下一个男孩,去年腊月长嫂郑绣绣又生下一个男孩。
姜家曾孙辈的就只有蓉姐儿一个丫头,剩下三个全是小子,真真是子孙兴旺,也因就这么一个曾孙女,全家上下对蓉姐儿那是疼爱的不得了。
玉珠走的时候蓉姐儿才两岁多,现在都七岁多,半大的姑娘,长相随了大嫂郑绣绣,娇憨可爱,眉清目秀,而且被教养的大方,不认生,几年不见玉珠都没生分,跟着母亲一块上前喊了声小姑姑,声音清脆,宛若黄莺。
另外三个小侄儿,二嫂孙氏生的姜嘉纪五岁,被喂养的太好,小胖团子一个。三嫂生的姜嘉然两岁,由着乳母抱着跟在吕氏身边。
最小的就是大嫂郑绣绣去年腊月生的姜家瀚,才半岁,这会儿正被她抱在怀中,包的严严实实的一大团,露出一张肉呼呼的小胖脸,正机灵的四处看着。
这一转眼回来就多三个外甥,玉珠心里头有些感慨的。
五岁的胖团子纪哥儿很害羞,不过还是在孙氏的教导下上去喊了人,“小姑姑。”怯怯的,跟个小女孩一般,若是二哥姜珩在怕又是要训斥他的,“你是个男孩,就该有个男子汉的样子,做事大方,不许这样。”
然哥儿才两岁,吕氏抱着他让他喊人,他就憨头憨脑的喊了声小姑姑,声音有些含糊不清,小孩子说话还有些不清楚。
老太太也有些心酸,出声道,“好了,玉珠这一路怕是也累着,赶紧回堂屋说,也快晌午了,正好吩咐厨房做些好吃的。”
一群人簇拥着玉珠去到堂屋,家中的男子都在衙门应卯,晚上才回,家理基本都剩女眷,老太爷也在。老太爷身体还算不错,中气十足,看见玉珠也有些激动,抚着胡须,连连说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去到堂屋,一屋子人坐下,姜府这都四代同堂,人多是肯定的,堂屋都显得有些拥挤。
一大家子人叙旧,蓉姐儿其实对这个小姑姑没什么印象的,小姑姑去皇庙的时候她才两岁大,哪里能记事,但现在才见面,她就觉得投眼缘,喜欢这个小姑姑,就依偎在玉珠旁边听她说话。
纪哥儿害羞,挨着母亲孙氏坐着,然哥儿喜欢玉珠,一直嚷着姑姑姑姑的,还伸手要玉珠抱,玉珠就把小家伙抱过来,沉甸甸的,露出长的小米粒一样的牙齿冲她笑,玉珠拈起一块桂花糕给他磨牙吃。
才半岁的瀚哥儿看见也咿咿啊啊的伸手,正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瞧着新鲜的年纪。
家里的姑娘就只剩下玉兰跟玉珠两个未出嫁的,二姑娘玉香前几年就说了亲事嫁了人,玉兰的亲事也正在挑选着,她是个要强的,奈何眼皮子浅,总觉得嫡母陶氏给她的挑的亲事都不怎样,每个都不答应,就拖到现在快十七的年纪。
这会儿玉兰自然也在场的,自从在回廊上见了玉珠一面,就没回过神,脸色发白的跟着大家一块到堂屋,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这几年陶氏也没亏待过玉兰,吃穿用度对她很大方。因为她有个好哥哥,哪怕姜琩是庶出,性子有些孤僻阴郁,但人不坏,也听陶氏的话,感激陶氏对他的好,把这种好记在心中,他会报答陶氏。看在姜琩的面上,陶氏对红姨娘和玉兰都很不错。
当年姜琩不愿参加科举,成亲时,陶氏问了他想做什么,他对经商有些兴趣,陶氏就给了他一间铺子,让他自己折腾。
姜瑞没跟着家族里的人一块做珠宝生意,做了布料的生意,非常成功,生意肯定比不上玉珠开的好几间首饰铺,却也不差,每月盈利还算可以的。
这个时代对商人没有太大的打压,商人家中的子弟都还有考取功名的,只不过皇上也怕官员以权谋私,都不许官员们明面上把生意做开做大,像是姜家这样开几件首饰铺子,布料行都是没大问题的。
玉珠也的确只把她的首饰铺子开在京城,只有这么几家分铺,并没有遍布全国,能做到遍布全国的商行,那都是富的流油,玉珠这些当然比不上。
怎么说呢,有舍有得罢了。
姜瑞也就只开这么一件布行,然后没什么事情可做,陶氏就让几个哥哥弟弟帮衬一把,在衙门上找个了清闲的芝麻官做着,所以他的日子还是很悠闲的。
这些年有陶氏压着红姨娘,她也没干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倒是不靠谱的姜二老爷姜安山自从有了纪哥儿,然哥儿两个孙儿竟浪子回头,再也不去外面厮混,整日在家逗弄两个哥儿,还养了两只八哥,日子过的潇洒的很。
二房的日子过的算是非常不错,也没啥闹腾事儿,陶氏看着比前几年都还年轻些。
大房也都是省心的,林氏掌家,大老爷姜安文在朝做官,廉洁自律,儿女都听话,女儿在宫中做娘娘,儿子是皇上身边的人,孙儿孙女也都有了,日子可谓是美满的很。
就是三房的木氏有些操心,玉珠三个亲哥哥,一个都还没成亲,这就够木氏操心的,这五年就连玉珠那几个铺子也是她打理着,不过秋二娘跟陈月娥都有帮把手。
整体来说,姜家的日子是非常好的,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实在很难找出这样像姜家这样三房和谐的家庭。
原本姜安文承爵,姜家就该分家,不过他们都习惯一家子住一起,也就没说分家的事情。
玉珠看着一屋子家人,心里满足的很,抱着然哥儿讲着山上的事情,她只挑开心有趣的事情说,也的确没甚不好的事,在山上的日子还是很快乐的,还讲太妃对她的好,“我想着,太妃不愿下山,在山中也挺孤单,隔一月我就去山上陪太妃两日,娘,你们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