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先前宁婉晒干菜时,宁梁和于氏还有些担心,但是入秋后家里变着花样做了几次干菜,两人早都觉得这干菜一定能卖出去,而且毕竟几乎没有本钱,不论卖价多少都是白挣来的钱。
  宁婉便跟着爹去了虎台县。
  干菜并不是稀奇的东西,虎台县里早有卖的,但是宁婉带来的干菜却又不同,做得格外经心,既干净又整齐。
  酒楼里要的并不多,毕竟他们就是冬日里也要买在暖屋里种出的新鲜菜。倒是走了几家铺子都看中了要留,父女两个比较了一下,最终还是卖到了收宁家干猫爪儿菜的那家,他们给的价最高,要的量也大,因此又定下过几日再送。
  出了铺子,宁梁就满脸喜色地说:“先前并不知道,原来什么都能挣钱,只说你们几个小女子,无事时切切洗洗晒晒的,如今竟也换了这些钱回去。还有那些炒货,不想竟这么值钱,都比肉贵了!大家还抢着要。”只送了一次货,他的搭裢里便装了几块银子,心里的喜悦怎么也掩盖不住。
  “在外面挣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只是我们三家村太偏僻了,什么也不知道。”宁婉却又说:“爹只看到我们卖东西挣到了钱,其实这些铺子倒手一卖,价又高上一倍甚至更多,钱挣得比我们容易多了!”
  宁梁便不信了,“高上一倍也就算了,岂还能更高?那样谁会买?”
  宁婉便细细地讲给爹听,“刚刚那家收干菜的,他家的货恐怕是要送到安平卫或者京城,所以只挑最好的要,别看给我们的钱比别处多,可我估计着猴头、蘑菇、猫爪儿菜他们的利至少要在几倍以上,就是最便宜的干菜也要翻上几番。”再次劝爹,“等我们家将来攒够了钱就搬出三家村,到虎台县里也也开一家这样的铺子,岂不是好?”
  先前宁婉每说起要离开三家村的话,宁梁都不接话,他其实还是不愿意的,但是今天乍听了这话却“嗯”了一声,心里越发活动起来。
  宁婉见状便也不再多说,搬家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的,因此让爹慢慢想通了就好。反拉着爹去了金店,果然给娘挑了一根双股云纹金簪,自己买了一对米珠的小花,又给石头买了一把银锁。
  爹就叹道:“先前家里穷,你们几个孩子谁也没有金锁银锁的,如今石头命好,才生下来没几个月,竟有了一把大银锁!”
  “银锁算什么!以后我们再给石头打一把金锁!”
  “你现在的语气大倒得很了!”
  宁婉就笑,“人家都说财大气粗,我们现在有银了,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大一些了。”其实也是如此,先前宁梁在三家村也不过十分不起眼,自家里的生意做了起来,村里有什么事都会想到他,就是郭家前些日子新房上梁,也请了宁梁去做席呢。
  父女二人说说笑笑地又买了些东西回家不提。
  还没到过年,于氏便在发髻上插了一支金簪,宁婉的珠花也戴上了。原本她有了梦里的经历,总觉得自己还是个黄毛丫头,没什么可打扮的,倒是喜欢装扮娘,硬是帮娘将簪子插上,可娘听了她的话,可也不许她什么也不打扮,于是娘俩儿就都将新首饰用了。
  宁梁倒是笑着说她们,“既然买了就用着,过年的时候再买新的。”
  胡家村的七嫂子过来时便见宁婉穿着一件水粉色的小袄,葱绿裙子在院子里拾缀山货,因为忙碌面颊红润润的,鬃角带了些微汗。一条乌油油的大辫子垂在脑后,一对光闪闪的珠花别在头上,却没有分在两边,而是并排插在一侧,便更有一种俏皮的感觉。
  无怪公公看上了婉儿呢,又能干又会挣钱,长得也好,还会打扮,的确是十里八村的人尖子。七嫂子想着便上前一步笑道:“婉儿,还忙着呢!”
  宁婉听了声便停了手笑,“七嫂子来了,赶紧进屋里坐。”
  七嫂子却停在她一旁,去看大盆里的榛子,“选榛子呢?”
  原来榛子收进来晾晒去皮后还要挑选两次,这才能用铁锅炒呢。第一次放在水中选,成熟的榛子果仁是满的,便沉到了水底,而没有成熟的榛子里面是空的,便浮在水面上。将浮着的榛子撇去之后,却还要用筛子选上两回,将大小不的榛子分开。
  不只是是因为大小榛子价格不一样要分开,炒榛子里也要按大小不同分开炒,这样才不至于大的不熟小的糊了。所以看似村里人将山货便宜地卖到宁家,其实宁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多着呢。
  宁婉应着,又抓了一把刚炒好的榛子递过去,“七嫂子尝尝。”
  七嫂子接过榛子,双手分别握了一半,然后略一用力合在一处,手中的榛子相互撞击,便大半裂开了,许多圆滚滚又炒得微黄的榛仁便在掌中。原来榛子炒得恰到好处时,榛子壳便都开了口,不必费劲就能打开。
  捡了榛仁放到口中,满是香气。刚炒好的榛子比放凉了的还要好吃呢!
  七嫂子吃着榛子便又问宁婉:“这么多山核桃,你们家可怎么弄?”
  “都砸开取了仁卖。”如果直接把山核桃送到虎台县里固然也能卖掉,但是运送麻烦又卖不上价,还来如辛苦些取出山核桃仁,再按仁的完整程度分成几等卖出去,除了工钱还能多赚一倍。宁婉就笑,“这两天我们家正要请人帮忙呢,七嫂子如果愿意也来吧。”
  七嫂子点头,“我家里活儿都干完了,正可以来帮工呢。”又说了一会儿便进门找于氏说话去了。
  宁婉只当她来闲逛,且她手中又忙着,便只进去送了一碗茶就罢了。过了一会儿,娘送七嫂子走,便喊:“婉儿,你七嫂子走了,你过来送送!”宁婉便赶紧笑着陪娘送到了门前。
  第80章 口风
  </script>  晚上吃了饭,于氏喂过石头便叫宁婉,“帐等会儿再算,娘和你说话。”
  宁婉觉出娘的语气不同,便将帐本放下,好奇地问:“什么事?”
  娘就拉着她说:“你当七嫂子今天来做什么?是来给你说亲的!”
  “说的是谁?”宁婉随口问了出去,可是心里马上便明白了,胡七嫂子正是胡敦儒的嫡亲嫂子,原来胡家长房里是大排行,胡村长的二儿子行七,他的媳妇大家就都叫七嫂子。七嫂子辈份虽然不高,但是人十分活络,才不过半年时间,早与三家村各家都十分熟悉,听说郭小燕的亲事便是郭老爷子托她帮忙的。如今胡七嫂子来自家说亲,十有七八就是胡大娘托她来问自家口风的。
  娘便喜滋滋地说:“自然是胡小先生了!别人哪里配得上我家婉儿。”
  宁婉在爹娘面前虽还有着小儿女心态,可是遇到了旁的事便又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小了,因此也不怎么觉得害羞,只是在想,“自己与胡敦儒成亲?合适吗?”
  自然又想到胡敦儒原本是娶了马驿镇上的一户人家的女儿,家里是开油坊的,好像姓古。至于这家姑娘长得什么样,性情可好,他们两人过得怎样她倒一点也不知道,毕竟那时她还与胡敦儒不熟呢。不过以胡敦儒温各谦让的性子,想来夫妻二人一定能相得的。
  于氏见女儿怔怔的,便只当她是喜欢的,便又开心地说下去,“若是别人家,我定然要推一推,等你爹回来后好好商量商量,再问过你才能答应,但是胡小先生嘛,怎么能与别人一样?我就先答应下来了。咦?你怎么这个神情,你不是也一直说胡小先生好吗?”
  宁婉虽然早认定自己这一次会与其他女子一样正常嫁人,生下孩子,可是乍一听娘说答应了胡家,心里还是不自在起来了。也许是因为她没真正成过亲?又或者是她在赵家见过夫妻间太多的的丑事?还是她不喜欢胡敦儒?
  她又仔细想了想,确定自己对胡敦儒印象还满不错的,谦谦君子,温和善良,公正无私,这样的人对自己的媳妇一定也会如此,按说没有什么不满的。再想想他将来还会考秀才中举人,当过官,又做教书的先生,果真像娘说的,配自己十分有余。这门亲事自己是应该答应的。
  可是宁婉还是笑不出来,便硬扯出点笑意说:“娘说好就好吧。只是我早说了不能早嫁,总要将家里的生意打点差不多再成亲。”
  于氏便当女儿害羞了,毕竟这门亲不论让谁说都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因此就又笑了,“你七嫂子今天来就是探个口风的,若要真结亲还是要请了媒人上门再说。她说你胡大娘也不想小先生早成亲,只是怕耽误了他读书,只是想先订下来,到了胡小先生考上秀才或者上了二十时再办亲事。我一想,又与你平日里的口风一样,更觉得果真巧了。”
  好像胡敦儒成亲是很晚,果真有他考中秀才之后?宁婉想着,却怎么也想不出,她当时对胡敦儒感兴趣的是他解开了三家村和胡家村的百年深仇,又为农家子弟办冬学这些事情,至于他的亲事倒没有在意。当然这些与眼下并没有关系,再察觉看到娘正紧紧地盯着自己,宁婉便抱起帐本回自己屋子里了,只留了一句话,“都听娘的。”
  于氏只当女儿是愿意的,这门亲着实没什么可挑拣的,因此又思量一回,待丈夫回来后夫妻二人悄悄商议,越发觉得这门亲再好不过了。婉儿嫁到胡家,比她两个姐姐都嫁得近,日后往来方便;而胡家虽然也在山村里,但毕竟有一百亩地,又是村长家,家境也不输与万家和刘家;更重要的是胡小先生这个人,可更是比万峰和刘货郎强上许多;就连婉儿一直嚷着不要早嫁,胡家那边也是一样的意思……
  如今胡七嫂探了自家口风回去,胡村长一家应该也是满意的吧。如此年前便可以遣了媒人过来,先下了定,两家便按亲戚走起来。等小先生考中秀才——那是当然的,婉儿便风风光光地嫁过去成秀才娘子,有多好啊!
  宁梁和于氏真是笑得半夜里醒了都要说上几句,老来得子,三个女儿的亲事又都有了着落,一个比一个嫁得好,如今他们夫妻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宁婉表面还看不出什么,恰好此事也没有外人知道,因此她只与过去一样,但是心里却说不上是什么滋味,要说不开心也不是,但是绝不是高兴,还不能像别的事情一样当面锣对面鼓一般地摆出来说个清楚,反像有什么堵在心头。但是就算不看爹娘欢快的神情,她自己也明白胡敦儒果然是个良人,自己不应该不满意的。
  好在胡七嫂问过口风便没有再来,宁家招人砸山核桃仁时也没有过来帮工,这倒让宁婉松了一口气,她实在不愿意整日面对胡七嫂的。又有家里忙个不停的活儿,宁婉索性不再想什么胡家的事,倒也好些了。
  这时天气越发冷了,白日也短了起来,一场秋雨之后便接下来一场雪,路上又有了冰。这一天宁梁又去了虎台县,过了午夜却还没有回来,于氏和宁婉心里都急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