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卫若兰骑马,早在门前下马,黛玉却是坐轿,至仪门内小厮退下,方扶丫鬟下来。
因无外人,连小厮都不在,所以不必十分忌讳。
虽只两三日,但在宝玉看来,如过三秋四季,举目打量黛玉,见她眉头舒展,梨涡带笑,通身上下透着说不出的惬意,便知她出阁后过得舒心自在。想到此处,宝玉才将目光挪到卫若兰身上,见他身着和黛玉一样料子的衣裳,不禁撇了撇嘴,暗自羡慕。
贾琏一面命人接过礼物,一面笑道:“妹妹和新姑爷可来了,老太太和老爷们正念着呢,早早地就打发我们兄弟二人出来候着。”
黛玉裣衽一福,道:“劳累两位哥哥了。”
宝玉连忙摆手道:“不劳累,不劳累,要不是天没亮门没开,园子也锁得严严实实,我恨不得五更天就在门口等妹妹和妹夫回来。”
一句话说得众人都忍不住莞尔。
宝玉和卫若兰相熟,之前没少给他们两个互通音信,因此他喋喋不休地道:“进了四月,天便热将起来,妹妹受不得暑气,妹夫可得仔细些,多多地准备解暑汤润津丹。我瞧着日头上来了,咱们快往屋里去,仔细晒伤了。”
生怕贾母等人等得急了,贾琏忙请卫若兰和黛玉先去贾母正院。
拜过贾母和黛玉房中林如海夫妇的牌位后,又见过邢王夫人和李纨、凤姐,贾琏宝玉请卫若兰去前面,贾赦和贾政都在那里,黛玉则留在贾母房中。
钗探惜琴等人从碧纱橱里鱼贯走出,围着黛玉说话,好一会才送到贾母身边。
贾母拉着黛玉的手,细心打量。
黛玉今日并未按品级大妆,和昨日一样的打扮,当然,并非依旧穿着昨日穿过的衣裳首饰,另换了新的,一色鲜艳夺目。
贾母见她身穿大红提花锦缎的对襟褙子,底下系着石榴红绫裙,虽然花样十分繁复华丽,却并不俗艳,正如同黛玉飞仙髻正面绾着的赤金累丝攒珠五凤钗和额上勒着的累丝攒珠双凤垂帘金抹额,极符合身份,又不显得累赘,只让人觉得好看异常。
看罢,贾母又看了看黛玉的气色,满意地笑道:“瞧着你这样的打扮,这样的气色,想来进门后没有受到委屈,如此我就放心了。”
黛玉笑道:“哪里给我委屈受呢?外祖母放心,我一切都好着呢。”
贾母神情一松,问及卫家如何安排等,黛玉为了让他宽心,含羞道:“我们家里并无长辈坐镇,故我一进门就当家主事,也不必日日给祖母和母亲请安。家里的内外账册他都交给我了,事事由我做主,连发下来的俸禄都说要交给我呢。至于衣食起居,都和未出阁前一样,一丝委屈不肯叫我受了。我们家也有个齐整的花园子,等明儿在府里设宴,请外祖母和舅母嫂子姊妹们游玩,虽不如大观园大,但出自山子野先生之手,各处精巧别致。”
贾母一面听,一面点头,笑道:“听你这么说,可见将来不会受了别人的气,我竟真的放下心来了。从前我就觉得卫姑爷不错,果然没辜负了素日的名声。”
凤姐笑道:“老祖宗有什么不放心?林妹妹如今是掉进了福窝里!”
黛玉道:“就你爱说笑,巧儿呢?萱儿呢?今儿初八,是萱儿的生日,我特特给他带了两身衣裳和几件顽器来,你也不带他们过来。”
“巧儿带他兄弟在家里顽呢,怕府里忙得很,惊着他们,故没叫他们过来,”凤姐心里越发喜欢,因忙着黛玉回门一事,除了自己一房人外,旁人谁记着贾萱的生日?虽说小孩儿家都不大办生日,但是送上几件东西,哪怕是一张字纸呢也能聊表心意不是?
黛玉要见,凤姐忙命小红亲自带了巧姐儿和萱哥儿来,兄妹二人一进门就扑向黛玉,尤其是萱哥儿,顺着黛玉的腿爬到她怀里坐着。
贾母见状笑道:“等到玉儿儿女满堂,我就更加放心了。”
凤姐道:“快,快,快,林妹妹你多抱我们家萱哥儿一会,带家去我就更巴不得了,说不定他这么个干净的小人儿能给你带个小子来呢!到时候生了贵子,好好地预备上几色礼物,单给我的萱哥儿,谢他这个功臣。”
黛玉啐了她一口,低头逗弄贾萱不语,众人望着黛玉的神色,不约而同地笑了,齐声说道:“别的都是诙谐,只这一句话极要紧,也极有道理。”
黛玉置之不理,心道你们认为生了儿子好,哪里知道卫若兰的好处,别人都以生儿育女为要紧事,独他不是,自己也觉得人生在世,难道女子就是为了这个而活不成?终究没有什么趣味。他考虑到自己的年纪,想着推迟几年生孩子,而且在枕畔之间也曾说了,儿女都是命中注定,很不必十分在意,这让黛玉又感动了几分。
接下来贾母等人仍旧是说好生调理,早日生儿育女等事,别的都不提,黛玉忙笑说想着自己从前的闺房,也想去园子里一逛,贾母立即命姊妹们陪她去,少不得叫人收拾些打算带走的旧衣裳首饰等物,尤其是那几盆兰草、两只鹦哥。
却说卫若兰拜见过贾赦和贾政后,入席吃酒闲话。
贾赦问些世故人情并古玩字画一类,贾政则问卫若兰当差诸事,是否如意等,兄弟二人相差不过数岁,气度迥异,言谈亦大相径庭。
宝玉给贾赦和贾政倒完酒,坐下后,又起来给卫若兰倒了一杯酒,按下卫若兰,不叫他站起身,笑道:“林妹夫常在宫里当差,又常在外面走动,认识的青年才俊极多,明儿瞧瞧有什么好的,我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尚未嫁呢,若做得好媒,将来我再给妹夫斟酒。”
卫若兰闻听此言,当即明白了宝玉的心思,暗叹宝玉之敏锐,恐怕他是怕贾政和王夫人将探春胡乱配人,故虽舍不得姊妹出嫁,但依旧尽心尽力地谋划,较从前又有大有长进了。
只是宝玉到底没经过这些事,难以了解谁家好,谁家坏。
然而,不等卫若兰开口,就听贾政呵斥宝玉道:“放肆的孽障,你妹妹的终身大事,原是我和你太太之责,哪有你这个哥哥说话的道理?”
一听贾政说话,宝玉脸色一变,一声儿都不敢吭了。
倒是贾赦吃了一杯酒,说道:“这样责备宝玉作甚?他也是个好哥哥,好哥哥关心妹子的终身大事并不为过。我们家二丫头的婚事,我就半点没操心,全是她哥哥嫂子费心,倒是她的福气。难得宝玉长大了,懂得体贴姊妹,你偏当他是小孩子似的斥责,有什么好处?唯有把一颗心弄得冷如冰块才肯罢休不成?”
卫若兰和贾琏忍住笑,装作一本正经地听着,其实哪个不知道贾赦是用贾政来烘托自己的好处?也只有贾赦有这般心思。其实,在贾琏心里,贾赦比贾政尚且不如,虽说贾政道貌岸然了些,可毕竟没做过贾赦行的无耻卑劣之事,迎春的亲事他也没过问一句半句。
这时,贾赦吃完酒,招手叫宝玉到自己跟前,举起酒杯递至他眼前,见宝玉端着酒壶斟酒,转而笑对贾政道:“瞧瞧,这样孝顺的好孩子哪里找去?你还不足!”
贾政只道:“不合规矩体统,便不能任由他胡作非为。”
贾赦面露一丝嘲讽,规矩体统?若是贾政讲究规矩体统,就不该住在昭示一家之主身份的荣禧堂,以一家之主自居。他意欲说时,恐元春得知后替父母做主,也怕贾母火冒三丈,只得咽下诸般言语,嘿嘿冷笑两声,低头喝酒。
卫若兰将一切收入眼底,心想贾赦和贾政不愧是兄弟两个,各有优劣,遂笑道:“二位舅舅快别为此起了争端,瞧宝兄吓得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说到底,宝兄是一番好心好意,想必只想姊妹们一辈子都好,故有此语,却没想到什么规矩体统。”
宝玉确实被贾政的疾言厉色吓住了,半日都缓不过来,听卫若兰这么说,知他和贾赦一眼替自己解围,忙点头道:“正是,正是,我就是见林妹妹比三妹妹大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成亲了,比三妹妹小的史大妹妹也定了婆家,三妹妹却没有任何消息,未免惹得外人笑话,才想托妹夫用些心。妹夫认得的人多,又在宫里当差,所结交的都是才俊,也都知根知底,人品好坏心中都十分清楚,省去我们被官媒哄骗或者去打听的工夫。”
他自以为这番话十分得体,不料贾政面上仍有不满之色,道:“你只管好好读书用功就是,打听这些作什么?再说,我和你太太早有主意,很不必你把读书的心思用在这里。你可仔细,明儿我闲了,考校你功课的时候多着呢。”
宝玉登时面如土色,纵使有千般言语万般心思,在贾政跟前也都不敢说了。
第093章
不止宝玉五脏六腑都不自在,就是卫若兰亦听出了贾政的言下之意,便是之前看在黛玉的面子上有心帮一把,听到这样的话,也都不好轻举妄动了。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不同于迎春和惜春,迎春性子软糯,贾赦和邢夫人清楚她的本事,只求联姻,不求她攀龙附凤,惜春性子冷漠,无父无母,兄嫂对她不闻不问,到时候有人求娶怕是巴不得答应,估计想法也和贾赦邢夫人一样,而探春的父母却是早有主意,自然不会任由他人左右。
细想前后,明眼人就能看出贾政和王夫人的心思手段。
卫若兰十分惊讶世间竟有这样的人物,较之昏聩无能好色卑劣的贾赦,他更不喜道貌岸然的贾政,哪怕贾政并没有做过卑劣无耻之事,品行远胜贾赦。也许是因为贾赦本身就是坏人,做那些事符合本性,早已惹得众人厌恶,也没别的指责了,反观贾政本身正派,行事作风仔细想来却是令人心生恐惧,完全和形象背道而驰。
元春就不用说了,十四五岁一直不曾定亲就进宫做宫女了,不知道熬了多少年才晋封为凤藻宫贤德妃,使得整个荣国府赫赫扬扬,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
贾珠十四岁进学,此进学并非寒门子弟考中秀才去官学读书的行为,那是有功名的进学,名正言顺凭本事考进官学。卫若兰查过,当时贾家压根就不放心贾珠千里迢迢地去原籍金陵参加考试,所以贾珠的进学是进国子监读书。不过,世家子弟多是荫生,凭本事考进去的寥寥无几,荫生就是由祖荫而来,各个有爵之家或是官员之家,品级够高的话都有一定的名额,可以送子孙直接进学,不必走科举之路亦可为官。
便是世家子弟想做官,除非额外恩典赏赐功名职缺,否则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捐官,如贾琏、贾蓉、赖尚荣之流,花几千两银子就能买一个职缺,认真做官也有升迁的时候,赖尚荣不就升了七品县令。另外一条路就是进学,如贾珠,在国子监学完后凭监生的身份出仕,监生出仕的名声好听,不会受从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嘲讽鄙视。
自己如今的堂弟卫源也进学好几年了,就是荫生。
因此,贾珠所谓的进学,所得的荫生名额,就是占用了贾赦之子的那个名额去国子监读书,而不是考中秀才,贾政当时只有六品的主事之衔,没法荫及长子。
贾珠娶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也能瞧出贾政夫妇的用心。
在红楼梦书稿中,探春的判词是远嫁,根据八十回书稿的种种蛛丝马迹来判定,她应是作为和亲公主远嫁和亲,她去和亲,功在朝廷,朝廷焉能不将隆恩施于其父母?如此一来,贾政得到的远比嫁给高门嫡庶子得到的好处多。
按红楼梦前八十回结束时约莫年底,转年黛玉便是十六岁,探春和她同龄,贾府一时半会未至末路,探春总不可能是十六岁那一年远嫁,哪怕就是那一年远嫁,十六岁的年纪也不小了,之前也有官媒来求亲,如今各家来求亲,或者宝玉所说,对于探春来说都是极好的人选,贾政夫妇都没有答应,其心思昭然若揭。
贾珠英年早逝后,贾政夫妇其实对宝玉寄托了极大的心血和厚望,虽说有贾母溺爱,但宝玉并不是去族里的学堂和族中子弟一起上学,他有自己的业师,单独教导他一人,只是不大用心学罢了。和秦钟结交时宝玉去学里厮混了一阵子,那时也是业师不在且和秦钟交好的缘故。大约是和贾珠早逝和读书耗费心血有关,所以贾政夫妇和贾母一样,都不敢逼迫宝玉太过,宝玉没好好读书并非贾母一人所为。纵观全书,贾母拦着贾政教训宝玉也只宝玉挨打那一回,平时并没有拦着贾政夫妇管教宝玉,默认姊妹帮宝玉作弊也是怕贾政责备宝玉。
故此卫若兰想到这里后,在宴上不提宝玉所托之事,毕竟贾政已经说得那般清楚明白了,如果自己答应宝玉的请求,去打听世家子弟的人品才貌,不但让贾政心生不悦,而且有了好人选贾政夫妇不同意依旧是不了了之,反而弄得大家都不好看。
午后不久,卫若兰便携黛玉早早告辞,回门不能晚归,此是礼数,回家途中将宴上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黛玉,道:“宝兄真是有心了,奈何他心意虽好,二舅舅却不同意。”
黛玉长叹一声,道:“三妹妹有父有母,又是有主意的,原没我们这些人说话的余地。”
卫若兰赞同道:“没错,二表姐和四表妹都好说,她们的父母兄嫂不闻不问,对她们而言反是好事,有人提亲,其父母兄嫂觉得合适也便应了,没有二舅舅那样的心思,这才是三表妹最命苦之处。三表妹不是没有本事,也不是没有人相中,而是二舅舅看不上。”
黛玉默然,无论贾政和王夫人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追根究底,其实就是贾政和王夫人认为那些提亲的人家不能带来庞大的利益。
卫若兰揽着黛玉笑道:“别愁这些了,朝廷的兵力如今远胜书稿之中,有大炮,有火铳,还有地雷炸药,又有宝船。别说咱们边境的将士未必会被蛮夷小国打败,便是真的败了,也未必肯以女子和亲来换取天下太平。”
黛玉叹道:“哪怕不是远嫁的命运,凭二舅舅和二舅母的心思,三妹妹的命运也非常让人担忧。虽说我和三妹妹并无十分交情,不如二姐姐,更不如四妹妹,但是大家姊妹一场,我自己早就脱离苦海了,如何能在她们薄命时冷眼旁观?那样的话我成什么人了?偏生一切都好,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数在,凭有多少法子,也难改变二舅舅和二舅母的心思。”
宝玉察觉到不妙,尽心尽力地谋划,王夫人连他的话都不听,何况别人的话?况且探春之于王夫人,乃是庶女之于嫡母,所谓疼爱也都是隔靴搔痒。追根究底,能做主的始终是贾政,可惜贾政的为人从元春和贾珠身上就能看出几分来。
卫若兰道:“除非有一门能给二舅舅带来天大好处的亲事,或是做皇妃、或是做王妃,否则无论旁人怎么说,二舅舅和二舅母都不会改变主意。”
贾政夫妇可是连官居一品位高权重的杨大人都看不上,只怕唯有皇家王公才能入眼。
黛玉嗤笑一声,道:“贤德妃娘娘在宫里,如今风头正盛,除非二舅舅和二舅母不要颜面了,否则不会送三妹妹进宫和贤德妃娘娘争宠,二舅母决计容不得此举。至于王妃,哪家王府能看得上三妹妹?虽说三妹妹的品貌才气远胜如今的这些王妃,管家本事也十分了得,但世人总是论及身份的多,就是继王妃也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之嫡女。”
世人为何重嫡轻庶?乃因庶女毕竟和嫡母隔着一层肚皮,很难得到最好的教养,除非遇到对嫡庶一视同仁的嫡母,但很少,三书六礼中问名时,也都会问生母姓氏,以明嫡庶。所以,满朝文武中,鲜少有嫡出的官宦之女做妾,但做妾的庶女却不知凡几。
黛玉幽幽一叹,道:“倒是诸亲王郡王的侧妃多系庶女,怕就怕二舅舅和二舅母为了好处,将三妹妹送进王府,哪怕是有品级的侧妃呢,也不过是个妾。”
卫若兰觉得有理,道:“可别一语成谶才好。”
黛玉苦笑,迎春和自己已嫁,湘云也定在今年出阁,接下来便是探春,一二年内没有和亲之事发生,按照贾政和王夫人的脾性,倒真是极有可能如此。
回到家里归置好带来的花鸟妆奁旧衣旧物等,黛玉仍觉闷闷不乐。
彼时,探春已经听说了回门宴上之事,她管家理事,下面奉承者不在少数,有端菜送酒的丫头觑着黛玉和卫若兰离开,忙来探春跟前献殷勤,悄悄透露宴上众人的一言一行。
探春一面命侍书拿荷包赏给她,叫她不许再跟别人说,一面快步走回秋爽斋,刚踏进门就先打发丫鬟们下去,等到跟前只剩下侍书一个人时,她忍不住落下几点清泪,又恐别人知道自己哭了转而告诉王夫人等,忙又拿帕子擦了。
侍书心疼道:“姑娘快别伤心了,伤心有什么用?只好想法子让老爷太太改了主意才是正经。”将来探春出嫁,她必是陪嫁丫鬟,一心盼着探春能像迎春一样,平安出阁。
探春呜咽道:“我能有什么法子?宝玉都说到这样的地步了。”
侍书轻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道:“不枉这些年姑娘对宝二爷的好,衣裳鞋袜一件不落地给他做。没想到阖府上下,竟只宝二爷和琏二奶奶想着姑娘,舅太太给姑娘说的人家最好,都是琏二奶奶的功劳,偏生太太不答应。先前说老爷不在家不敢擅自做主,如今老爷回来几个月了,也没见动静,不知道以后如何了。”
探春掩面而泣,一言不发。聪敏如她,宝玉能想到的事情,她如何想不通?满心的言语无处可诉,更加不能说给身边的丫鬟听,以免再生风波。
侍书劝了几回不得,忽听人来通报说王夫人找,忙命人送热水过来,服侍探春梳洗。
净面后涂脂抹粉,探春对镜细看,见脸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方扶着侍书的手出了秋爽斋,直接从园子走进王夫人所居的院落,刚进门就见尤二姐在台阶下坐着,和绣凤绣鸾二人翻红线,出落得越发标致风流了。
见到探春的身影,尤二姐急忙站起,和绣凤绣鸾一起请安问好,探春问了一声薛大哥哥好便即进屋,却是赵姨娘在门口打的帘子。
探春目不斜视地进去,王夫人正和薛姨妈说到热闹处。
她请了安,王夫人尚未叫她起来,薛姨妈已开口道:“三丫头来了,半日不见,心里就想得慌,刚刚你姐姐还说你的好处呢。”说完,又对王夫人道:“不是我夸三丫头,真真是好模样好伶俐,又有通身的气派,将来不知道便宜了谁家呢!”
王夫人含笑道:“哪里就有那么好了?宝丫头才是真真的好,连老太太都说,我们家四个丫头,都不如宝丫头。”
姊妹二人相互恭维了好一会儿,王夫人才命探春起身入座。
探春道了一声谢,低眉顺眼地坐在宝钗之下,也不敢问王夫人找自己过来做什么,倒是宝钗侧身悄然道:“姨妈找你,有好事与你说。”
探春暗暗苦笑,对于自己而言,除非有门当户对的亲事定下,否则其他都不是好事。
王夫人对探春道:“老爷家来几个月了,前头忙着你林姐姐的婚事,未免就顾不到你的事情,如今回门宴都忙完了,总算得了清净。我已吩咐针线房给你多做几身精致的衣裳鞋袜,过几日我带你出门应酬,别尽听宝玉胡说。”
薛姨妈和宝钗瞅着探春笑,一面笑,一面点头。
探春假装不知宝玉的所作所为,也装作不懂薛姨妈和宝钗母女二人的打趣,红着脸说道:“二哥哥说了什么?我竟一无所知。况且府里才忙完林姐姐的婚事,花了不知多少银子出去,只怕就不够下面的开销了,竟是俭省为要,我有许多衣裳,很不必再做新的。”
王夫人笑道:“哪里就艰难到这地步了?给你们做衣裳的银子用不完。既出门,就该好生打扮打扮,你们女孩儿家年轻,打扮得新鲜才好看。”
探春再无言语可回,只得低头称是,起身谢过。
王夫人吩咐完了,就对宝钗道:“我知道你们姊妹有许多的话儿可说,有许多事儿可做,今儿不必忙,替我看看宝玉在做什么。”
宝钗遵命,和探春一径往怡红院走去。
房内只剩姊妹二人时,薛姨妈叹道:“三丫头比宝丫头还小三岁多,瞧着姐姐一心一意地替她打算,眼瞅着就是有婆家的孩子了,我心里难受得很。都是我和她哥哥耽误了宝丫头,不然,凭她的模样本事,何至于蹉跎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