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后来没多久,武梁就抽个空子退了,她守在外面并不敢走远,只怕人家随便会召唤。
  没一会儿程向腾就跟了出来,点着她脑袋直叫丢人,“平时我面前霸王似的人儿,这会儿见着真主儿了,就怂成这样了?”
  武梁:……
  干嘛让人家来露这一脸?
  “你不是想结交权贵嘛,连唐家都上赶着去凑,有意思?这不,给你找个靠山。平时的伶俐劲儿都哪儿去了?不趁机好好表现表现,倒知道躲出来了。”
  武梁:……
  ☆、第173章 .小手段
  程向腾说,这位裕亲王一向四处走动,对商人一向喜爱亲近。象武梁现在的情况,比较容易搭上话的,也就他这种人了。
  搭上话的好处自不必说,看看陶家就知道了。
  这个武梁很清楚,陶家也不过一介商贾,听说就是因为和这位亲王关系铁,牛气着呢。
  但武梁偏跟他打别,“是吗,那陶家还不是办不下来茶引,等着侯爷帮手呢。”
  话说,今春又过,今年陶家的茶引铁定又黄了。但是,这次他们应该也不急了。因为今年的明前春茶,已经打包给了老外了。
  武梁可是用了公道的市场零售价收购,连个批发价都没跟他们拿。并且在杰克逊那里也费了口舌,帮他们推销出去的货。
  他们赚去的,可是实实在在武梁的利润。
  当然有钱了,钱就是其次的东西了。陶远逸也不是就在意这么一笔生意的利润。但茶引又一年没拿下,茶叶却能同样卖了个好价钱,这是他作为当家人的政绩之一,这才是这笔生意的意义。
  武梁在价格上让他,等于是在撑他。朋友嘛。
  从前那番折腾,虽然后来开店该付的银子也还上了,但到底是亏欠了人情的。如今这不就补上了吗。
  现在反过来是陶家欠她人情了吧。
  当然她也不是白亏这一场。如今和陶远逸合作那十家成衣店,都是武梁拿着大头的股份做着甩手的掌柜。
  陶远逸如果识做,就会让她亏处儿有补的。
  人和人的相处就是这样,你有一来我有一往,帮着扶着往前走。朋友嘛。
  如果人家处处吃亏,人家又凭什么替你说好话。——没准裕亲王早早就一个不爽,在哪处给她穿了小鞋了。
  “茶引?你现在还替他们惦记着?”程向腾道,“如果你想,那明年给他们操操心。”跟陶家婚事黄了,欠上的人情好说啊。
  但裕亲王这个人选,却不是因为陶家,而是武梁现在出息了,他帮着认真挑选的。
  从前不是没想过,只是太有难度了。
  找个低门小户,她自己都办到了呀。并且还挺有眼光,找个祖上出过秀才的,所以是读书人家,清高着呢。
  但如果找个高门大户,毕竟武梁的出身在那儿摆着,还是为许多人所忌讳的。
  并且你会唱曲儿算什么?人家教坊司多的是专业的呢,那不是能耐是玩艺儿。
  他以前也问过她,可她一副不想唱的样子,说自己不记得曲调了。从此后他就再没有让她唱过。——他自己还不舍得拿她玩乐呢,别人想听她唱曲儿,那更不行。
  但如今她有生意才能啊,这经商的手段让人惊艳,斩获丰满,整个表现都很不同凡响。
  自已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想找人挂靠才有说服力嘛。
  程向腾细细给武梁讲这位裕亲王相关。
  这位裕亲王呢,想想看,和如今的圣上越隔越远了吧,称号呢,虽然还是在位尊那一行列的,但指望俸录过日子呢,必然是不能让一家子都挥霍惯了的人继续敞开了挥霍的。
  圣上的赏赐已经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表面功夫了。并且赏赐那回事儿,全仗人家的一时高兴,这个真的能靠得住吗?
  并且上面就算高兴了,就能想得起他是谁吗?且远着呢,以后更远着呢。
  身为皇戚,该有的铺张还得铺张,又不能跌了皇家的份儿啊。
  经济上的局促可想而知。
  在朝中又无实权,官员们最来钱的隐性收入他没有,便只好仙云野鹤去了。
  所以说,往好了说,这位是为人宽厚乐善,喜在民间走动,与江湖人士也好,商人也好,品性相合,都能率性论交。
  说不好听呢,就是在京城混不出个头脸,于是转战江湖,在那里找存在感,顺便给自家儿孙寻摸点儿继续做富二代的资本罢了。
  反正这位王爷要身份有身份,要辈份有辈份,出了皇城那高墙,这两样加起来,这天下间再没有高过他去的了。
  并且难得的是自己手头不阔又无关政事,武梁那种见杆就能高爬的个性,很适合与这位搭上伙。
  她越混越出息,他看着也高兴。
  从前她说,她做生意想做到陶家那样的境界,在商人界能横着走,见了贵人也不怯。
  那他就递杆儿给她,让她越走越稳当吧。
  并且只要关系越铺越多,别人就得忌讳着。
  看以前,那邓夫人领着一帮女眷来酒楼里摆谱,还不是仗着身份在那儿呢。那时候武梁什么状况,能明着替她撑腰的,只是他程侯爷和邓统领了。
  以后各种关系层层多起来,那什么邓夫人了,唐夫人了,甚或他程府里的前侯夫人了那些个,不管来酒楼正常消费还是找事发飙,都要多想一想吧。
  ——后来没多久,程向腾捎信儿说这位裕亲王爷风雅,自家王府后花园要改建成苏式园林风格了呢。
  问武梁做为对江南熟悉的人物之一(她才去过两趟好不好),有没有熟悉苏式园林风格的人才呢。
  而程向腾问武梁很直接:你的银子舍不舍得花?
  赚来就是花的嘛,不舍得留着干嘛呢。
  于是武梁很海气的掏腰包。
  当然,大头是陶家。
  武梁只说自己认识卖石料的商家,有假山石和太湖石可选,然后用了个白送的价格供货。就那么的,也白花了小十万两银子。这是正宗的投石问路。
  她心里当然明白,这腰包吧,还不是想掏就能掏的。好在银子扔出去,然后人家接收了。
  所以她这算是成功了吧,算是搭得上话了吧?
  而陶家,听说也供石材。从铺路面到修湖的湖底和湖岸,就不知道花了多少去。
  当然陶家肯定也能想法找补,得些好处吧。反正武梁这边,裕亲王是给了回报的。
  某天裕亲王带人来成兮吃饭,和一帮人喝得很嗨。席间叫了武梁过去说话,借着个话头便说:“听说你们成兮酒楼还出过画册书册?想必姜掌柜有些文采。”
  让她给他新修园林里的一个池边小亭子取名。
  嘿,十万两银子得了个冠名权哪。
  好想就取名妩娘亭,姜姑娘亭之类的呀,让这些人花人银子就手软嘴短感恩戴德什么的念着她去啊。
  当然那只是想想,她得认真想名,亲王交待的第一单指令,敷衍不得。
  可形状亭貌外围环境什么的,她一无所知,就能起出什么文雅的名字来?
  但是当着满席的人呢,这话她是不能说的。她得说得她去过至少听说过那亭子,对王府庭院很熟悉的样子才行,唬弄人嘛,就得虚虚实实。
  好在裕亲王席间提过,说他喜欢傍晚去那湖边小亭里小坐什么的,大约夕阳是好的?所以“晚望亭”如何?“了然亭”、“陶然居”之类的,怎么样呢?
  具体各个名字啥意思她也说不清,反正一些诗文里爱这么用嘛。各位自己揣测附会一番,总能不同角度出些意境。
  裕亲王听了竟然说都好,他那苑子里好几个亭子呢,就都可以用呢。
  一帮的马屁精跟着说“都好都好”,有的还要分析出好的原由一二三来。
  ——总之有这么一小出儿,就方便拿来做文章。要不然那钱岂不是白扔的。
  后来外面便有些传言,说成兮的老板交游广啊,连某亲王府的匾额都让她提名呢。唉哟喂牛掰啊,看看人家这人脉。
  至于是哪位亲王,怎么提的名,就语焉不详了。想知道?大家各凭本事去猜去查了。
  没本事搞清真相的,也就传传闲话,以及羡慕敬佩着,别来招惹人家了。
  当然这事儿哪算完啊,花了那么多银子,就起个亭名就结了?武梁也不答应啊。
  很快她就给裕亲王进言,说城外西郊河上,因为少一座桥,附近的村人们想进个城,枉走了许多的路。她长于乡间,如今手里有些银子,便想修一座桥以惠乡邻。
  只不过她女人家,不想那么招摇扬名,想借借裕亲王的威名,以及他修园子的人工。
  这个裕亲王当然愿意,这种好事儿嘛,只有表扬的份,也肯定不嫌多。
  并且也正好让人知道知道,他结交商贾,不仅仅只顾着给自已个儿添砖加瓦,还与民谋利了呢。
  于是很积极地号令下去,组织人马铺路修桥干起来。
  当然有裕亲王的加入,从材料到人力,武梁的费用也省下不少。当然,还是要给工部打招呼的,那更不用她费事了。
  当然裕亲王呢,只要是他自己一力促成此事,就功德圆满了。真要说成是他掏的银子,也不怎么有可信度。
  并且他也不想那样。要知道朝廷的赏赐,可是他最大的明面上的收入。如果他那么有钱,还用朝廷替他操心吗。
  所以对于武梁来说,名声那些个,那是不怕的。
  她全资搞出来的东西,就算暂时挂挂裕亲王的羊头,回头有需要时,想正名成她自己,也是极方便迅速的事儿。
  ···
  而关于燕南越,程向腾仍然是连提都没提。
  话说他们都相处多久了?如果武梁对他动心,如果他们能成事儿,那早就成了,还端等到现在才开始才子佳人?
  程向腾根本就没把他当回事儿。
  两人来往多了,自然程向腾少不得是要起腻的。
  这天就又说起两人间的事儿来。
  表深情,很想你,是必说话题,然后对往事还做了一番回顾与反思。
  “我最后悔的事儿,是从前没听你的话。你说希望我不娶妻,但是我娶了,结果你跑了。
  这些年我心里烦乱,也没有好好待小唐氏。还有燕姨娘,从前在府里很乖顺安静,也从没闹出个什么出格的事儿来。
  但自从你走后,我对小唐氏的诸多不耐烦,成为了燕姨娘不安份的动力,这些年她和小唐氏针锋相对的,没把小唐氏当个主母敬重,乱了规矩。两人的积怨越来深,最终才酿成大祸。”
  所以他说是他错了,他从前不是没有发觉不妥,但小唐氏本身立身不正也让人厌烦,他便懒得顾及她那么多。
  如果他端正态度,对她们严厉些,谁的错谁领走。那么姨娘是姨娘的本份,主母是主母的规矩,她们也不致于最后是那样的结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