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深耕涪陵郡(七)

  辰时开始攻击,午时还没完,覃家堡就被攻下了。一共耗时不到三个时辰。
  “啊嗷嗷,不爽!真是不爽!身上的汗都没有出透呢!俺的丈八蛇矛也没喝够血呢,这就投降了?真是没骨气!没骨气!兄长,下次咱们再找一个大一点的寨子打着玩!”
  “好哪好哪,你总算是上了阵,杀了人嘛。没看过人家国威在旁边生闷气嘛。”
  “哦哦,也对啊,哈哈哈哈,国威,不好意思啊。哥哥我一不小心用力过猛,直接就把寨子给破了。没给你率领无当飞军攀岩后山,抄袭敌人后路的机会。哈哈哈哈~~~”
  “关你什么事,还不是人家勇伯指挥得当。”
  “喂喂喂,你们两个不要闹了,没看见哥哥我这会算战利品脑袋都要爆了嘛。”
  战斗结束了。本方的损失和收获那是要好好算一下的。
  虽说攻寨及其顺利,基本上就是一波流。但是本方的伤亡还是有的。
  被寨墙上的礌石扔下来直中脑门砸死的有两个,攻入寨门后的巷战中战死的有五个。此外还有二十多个伤员。这就是全部损失。
  至于收获嘛,那还是可观的。
  覃家堡一千三百二十七口。在战斗中有一百来个精壮男子被击杀。剩下的全做了俘虏。这就是一千二百余奴隶啊!
  此外还有堡内的存粮,共计各种腊肉一百余石,米面三千余石,蕨根粉三千八百余石,零零散散的五铢钱两万余枚。总之,收获比起投入来,那是大大的赚了。
  对于一千二百余俘虏处置,关仪和关索、杨宗、黄崇、廖勇等人商量了很久。
  首先,对于俘虏中大小头目的处置,各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全部砍了。而且是让俘虏里的普通精壮操的刀,顺带的,作为穿越者,关仪还让俘虏中的底层百姓开了一场批斗大会——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几乎是每一个红朝穿越者都要做的事情。
  接下来这一千一百二十余名俘虏的处置就让关仪犯难了。
  杨宗:哎呀,分给我呀?不行不行啊。我巴东郡一样的山高林密土地贫瘠,现有的耕地分给汉民都不够,这些俘虏我拉回去,后将军会吃了我的。
  廖勇:太守,现在咱们的桐油作坊确实需要很多劳力,但再怎么也吸纳不了这么多人。这些人全带回去,先不说还要加派多少人手看管的问题。跑了倒还好了,若是不走,这么多人,会把我们涪陵郡吃垮的。
  关索:别看我。赤奴儿,三叔我在南中待腻歪了。想留在你这里耍耍,暂时没打算回南中。就算回南中,这么多人这么远的带回去,那得耗费多少钱粮?
  (关仪:你丫是跑到我这里来躲情债的吧?)
  黄崇:啥?你们为啥都看着我?嗯,全部带回cd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路途遥远,还请太守派出精锐押运——这成本可就高了。先说清楚,尚书台可没给我准备这份预算。
  嘿!在这样一个人口是稀缺资源的时代,居然没人要俘虏?
  这个问题若是发生在东吴,那确实会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大家都抢着要。都想全要。然后就会发生争斗。
  说起来,东吴自孙权正式称帝建国开始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曹魏入侵,那一定打得有声有色。主动对曹魏进攻,一般都是有气无力。江东世家大族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怎么保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要不就是怎么在东吴朝堂上争夺更多的话语权——曹魏,那么强的敌人,别人不来打就好了,没事去招惹人家干嘛。
  但是江东世家大族也有主动出击打得激情澎湃的时候。那就是征伐山越——因为,征伐山越,攻破了山越的寨子后,可以掳掠很多人口,可以把这些人口变成农奴,用来充实自己的庄园。所以东吴建国后,第二代、第三代将领,比如什么陆抗啊,施绩啊,留平啊啥的,全都是在征伐山越的过程中练级成长起来的。
  这就是蜀汉的悲哀。
  东吴人口也少,但是人家身处长江中下游,到处都是适宜耕种的土地,缺的就是人。只要有人,再多的数量也接的下。所以江东士族最喜欢征讨山越——抓人。在本土抓还不过瘾,最远的还跑到了台湾去抓人。实际上,从东吴建国开始,其统治阶级对人口的渴求就从来没有减弱过。
  而蜀汉不同,山地太多了。
  相对而言,云南那边的情况还好一点,山虽然多,但山势比较平缓,土层也足够厚,而且横断山区的山间盆地、湖泊众多。可以依山修筑梯田种植水稻。而巴郡这边就悲剧了,不管是涪陵郡还是巴东郡,抑或南边的牂牁郡以及东吴的武陵郡。这边的山势极为陡峭近乎垂直,土层瘠薄不说,底下还全都是石灰岩,蓄不住水。根本没办法开辟梯田。
  (现在这些地方都是旅游胜地,比如张家界。)
  相对于山越来说,为啥汉、吴两国对武陵山脉里的五溪蛮很少主动攻伐掳掠人口,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可耕地太少,人抓来了都不知道怎样安置。
  蜀汉唯一的例外是在汉中。
  当年曹操征讨汉中,五斗米教教主张鲁在得到自由传教的保证后投降。汉中郡二十万口被曹操迁到了关中地区。后来刘备从曹操手里夺下汉中后,得到的只是一块空地。
  而汉中盆地又是秦岭山脉里难得的一块适宜耕种的土地。所以蜀汉不管是诸葛亮北伐还是姜维北伐,只要有条件,撤退的时候都会把曹魏雍凉地区的百姓强制迁移到汉中盆地——那里有的是等待人口开发的大量可耕地。
  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蜀汉不把五溪蛮人迁移到汉中呢?一方面是因为成本问题:破一个寨子容易,可破了一个寨子顶天得到千把人,要把这千把人运送到那么远的地方,这成本就太大了。而且,一旦蜀汉采取东吴的政策,长期不断的在五溪蛮地区掳掠人口,人家不会联合起来反抗么?深山老林的,到处打你的游击哭都哭死你!到时候蜀汉政府就要在武陵山区长期驻军。这成本就嗨上天去了——而且蜀汉本身兵力就捉襟见肘,防御汉中的部队都是一砍再砍了,还要在武陵山区长期驻扎大量军队?那大将军姜维不跳起来砍了你才怪。
  深究原因,还是在于蜀汉的政权结构和东吴不同。蜀汉的军队完全属于国家。而东吴除了国家有军队外,各个世家大族的私兵极多。一般的山越人侵扰,东吴的世家私兵都平定了。
  另一方面就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总的来说侵略性并不高。对蜀汉政权构不成致命的威胁。能够威胁蜀汉政权生存的始终只有曹魏。所以,没有必要把境内的民族关系搞得太僵。温和一点,甚至可以说伪善一点,安抚住他们不来捣蛋也就是了。
  所以关仪也很清楚,覃家堡征伐只是一个例外:这是一个专事劫掠,引起了本地各个蛮族村寨公愤的部落。灭了也就灭了,大家只会拍手称好。但你要是这次事情完了后不知收敛,还想继续用武力来攻打五溪蛮族,不要等五溪蛮族联合起来反抗你了。cd朝廷都会收了你!
  以上种种,就是农业社会的现实:人口和耕地,就是社会的全部。如果耕地不足,人口就只是负担而不是财富。
  “罢了,既然你们都不要,那我复兴社全部要了。”
  “太守,不可!我们养不起这么多人!”
  “子丰,这复兴社是个什么东西?你要这么多人去干嘛?”
  人多?我只觉得人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