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点将行
军情紧急,宇文豫在见过天子宇文拓之后,便于第二天便整顿兵马,自神武大营祭旗兴师,巳时开拔,望着正在被围困的上邽而去。
这则消息传到了两位皇子耳中,也算是带来了连锁反应,宇文枳的反应不是很大,但对于宇文相来说此事着实有些惊奇。
在阳平王殿下看来,那位宇文将军说不准又是哪里犯冲,否则怎能干得出仅率三千人马便敢出师西征的事情来。
“看来我这叔辈兄弟还是没什么长进。”宇文相一面整理着绒衣重铠一面对着铜镜之中显应出的骆珙模糊的面容说着。
骆珙左思右想也不得其解,纳罕的问:“眼下两位殿下一齐出京,他若是聪明人应该悄声潜卧才对,可是此番举动着实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宇文相冷哼一声:“一败涂地的将军很需要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机会,即便实力悬殊也要竭力去争取。若是换成骆参军,希望自己余生都被个种田将军的污名压着吗?这等境况只能说明两件事,要么宇文豫真的勇武过人,要么,他便是个刚愎自用的莽夫,如此一来,他身边那个什么伊姓高人指点的说辞也就迎刃而解了!”
骆珙不觉失笑,宇文相抚好了銮铃战袍,悠悠的开口道:“本王改变主意了!”
“殿下的意思?”
“打完这头一仗再做归京打算也不迟!”宇文相站起身来,伟岸的身形在铜镜之中显得格外英姿勃发,骆珙不无担忧的道,“可若长乐王殿下用些什么阴谋手段,捷足先登……”
还没等骆珙说完,便被宇文相打断:“我对自家那位皇兄再了解不过,若是本王先行一步,他呕不过气,不出三日便会起兵而走,况且现在掌握宫禁的仍是父皇近侍骁骑卫,还怕斛律恭斗不过他手下那些虾兵蟹将不成?”
骆珙默默颔首,宇文相也不多言,只是留下了一句“时辰差不多了,宣师开拔!”后便迈开虎步走出了中军大帐。
三千神武军士作常行军状沿渭水南岸陆路奔着秦州进发,宇文相则兵马兵分两路,水陆并进朝西秦军围打的河州而去。
行军序列之内,朱离元慎随同五百马军为先锋前部,半日前便先行一步为后队探路,顺便收拢一下沿线残兵;焦绰元齐则为后军,率一千二百马步军以为后合。
中军段落则是由宇文豫亲自率领,行伍之内,还跟着一辆二乘骑的马车,马车内端坐的自然便是徐衾,为防不测,由陆钦随身护卫。
宇文豫所骑红鬃白信的战马一刻不离车驾左端,徐衾轻撩开车帘,望了宇文大将军一眼,就见宇文豫那张微黑的面上挂着一丝紧张之色。
“大将军因何事眉头紧锁,可否说与伊某听听?”其实徐衾早已了然,只不过有些时候,除了出谋献策之外,若是谋士各方面都表现的太过精明,便会得主上忌惮,是以,偶尔适时的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很有必要的。
见徐衾这么问,宇文豫眉心微微舒展,拽紧缰绳道:“本将只是有些担心,不知京中现状如何了?”
徐衾微微一笑:“原来是因为这个,将军多虑了,你我心知肚明,此番虽然作倾巢而出状,但事成命脉已尽在掌控!”
宇文豫疑惑地看着徐衾:“此话怎讲?”
“宫禁由斛律将军掌控,阳平王的军马虽还留有大部在城外,却是投鼠忌器,无法用合适的理由全部入京。“徐衾娓娓的说着,“长乐王纵使百般不情愿,却也得按期起行,他的势力支撑远在北离,一时半会儿又能兴起什么风浪来?”
宇文豫听得出神,徐衾一语中的的道:“将军却不一样,虽然此番看似倾巢而出,路途上也是舟车劳顿,更给外人营造出了一副立功心切的错觉,但是将军不要忘了,薛贵嫔母子还在京中,宇文府卿还在宫内,钟婕妤和斛律将军更是牢牢守护着陛下,仔细想想,目下形势,不是颇为妙好吗?”
宇文豫恍然大悟,黑脸上也终于守得云开明朗起来,徐衾看着这位大将军神色的变化,佯作担忧的道:“只是此番我们只有三千兵马,也不知前方战事如何,朱离和元副将收拢溃兵的计划怎么样了!”
说到这里,宇文豫倒是变得着实自信起来:“伊公子不必担忧,虽说论武艺元氏兄弟比不得朱离等人,但说起整饬军马,这二人着实有些本事,昔日我那一败,若非三人同心,估计也回不得这北境!”
徐衾满意的颔了颔首,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虽说文谋武略都在宇文豫之上,可月盈则亏的道理谁都明白。
此番虽说是崭露头角的机会,却也不能太过张扬,毕竟前朝旧事历历在目,若是让这位兄台感觉出自己不好控制,搞不好就会徒增牵绊。
宇文豫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便也不做多留,一挑马头,朝着中队前端便去,于路暂时无话,就在走了半日行程的时候,杳无音信的前锋队终于传来讯息。
一匹轻骑卷裹着烟尘,行云踏风一般赶至宇文豫马前,于马上拱手拜道:“报,元副将传信,前锋马队于秦州城郊遇到一队敌军!”
宇文豫勒紧缰绳,正声问道:“预计多少人马?”
斥候喘着粗气,有些走音的回禀道:“依阵势观之,不下万人!”
“不下万人”这四个字沉甸甸的装进了宇文豫的心中,宇文豫既惊又喜,惊得是上邽已失,喜得是阔别多时,终于又有了可以厮杀疆场的机会。
“传令!“宇文豫振奋不已,操着洪亮的嗓音朝着中军后队号令道:“全军作急行军状望秦州进发,增援前锋马队,争先杀敌者,必有重赏,加官一阶!”
此言一出,身后这些磨刀霍霍多日的神武营军士宛如打了鸡血一般为之一振,两千多兵马霎时间比原有速度增快一倍,望着渭水下游的秦州古道而去,烟尘掀起阵阵波澜,马蹄踏踏,人声鼎沸。
徐衾坐在车驾之内,任由车轮漫转疾驰,缓缓放下了车帘,面色也变得胀红起来,回想一下,自打渡江以来,已经有很多时日没有过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了。